春秋战国时期非常经典的6个故事,每个故事都诞生一个成语

[复制链接]
作者: Kanna Jeyaseela | 时间: 2024-7-27 18:28:47 | 历史|
0 121

3262

主题

3262

帖子

9783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783
发表于 2024-7-27 18:28:4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卧薪尝胆:吴越之战的征程

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交战频繁,其中一次吴王攻打越国,却因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右脚而伤重身亡。吴王之子夫差继位,怀恨之下三年后再度出兵攻越。此次战争,吴国占据优势,迫使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吴军对会稽山展开围攻,越王陷入绝境。

越王勾践聪明睿智,在危急时刻听从谋士文种的建议,派遣使者前往吴国太宰处献上金银和美女,以求和解。太宰转告吴王,最终吴王同意了越王的求和请求。然而,吴国的伍子胥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与越国讲和等于放虎归山,但吴王并未听从。

越王勾践投降后,他与妻子一同前往吴国。由于对吴王的忠心,越王夫妇被安置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担任守墓和养马的职责。每当夫差外出游玩,越王总是恭敬地跟在后面,手持马鞭。夫差生病时,越王甚至亲自品尝夫差的大便,以判断病情的康复日期。这种忠诚和苦心经营最终感动了夫差,他释放了越王夫妇回归越国。

越王勾践回国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表示不忘国耻和艰苦,他睡觉时选择卧在柴薪之上,坐卧之地悬挂着苦胆。十年的积蓄使越国由弱小的国家转变为强大的国力,最终战胜了吴国,令吴王羞愧自尽。

指鹿为马:赵高的权谋

相传赵高试图篡位谋权,为了测试朝廷中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他故意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不信,于是赵高借机询问各位大臣。那些不敢反对赵高意愿的大臣都称其为马,而那些敢于反对的人则坚持认为是鹿。赵高随后残酷地用各种手段消除了说是鹿的大臣们。
这个故事成为后来"指鹿为马"的典故,用以形容一个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这个故事揭示了权谋的残酷现实,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对真相的扭曲和混淆。
一鸣惊人:楚庄王的政治智慧
据传说,在楚庄王统治的前三年,他过于沉湎于娱乐,忽略了朝政。有一日,一位臣子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 庄王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庄王开始整顿朝政,着手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内形成了大治的局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国家的命运。楚庄王通过一鸣惊人的政策,成功实现了国家的富强和稳定。
纸上谈兵:赵括的战略误判
在战国时期,赵奢的儿子赵括是一位通晓兵法的智将,深谙军事策略。然而,他在占据赵国重要职位后,用纸上谈兵的方式推演战争,而不是实地考察。这导致了他在长平之战中损失了40万兵力,丧失了对晋国的战略优势。
这一故事提醒我们,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单纯的纸上谈兵可能导致实际操作中的误判,战争需要结合实地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
围魏救赵:智谋胜于兵力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形势对赵国极为不利。在这危急关头,齐国应赵国请求,派遣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前来救援。孙膑提出一种独特的围魏救赵的计策,避实就虚,通过进攻魏国都城大梁来分散魏军注意力,最终成功解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战争中,智谋胜过兵力。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战术,可以在实力劣势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围魏救赵的计策成为后来军事学中的经典之一,为后代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知恩图报:秦穆公的仁德之举
秦穆公外出巡时,不慎将心爱的战马弄丢,而后发现有人已经将马杀掉并在食用。虽然内心不忍,但秦穆公明白不知情者无罪,马已死无法挽回。于是,他对杀马的人说:“吃马肉怎么可以不喝酒?”并赐酒给他们。
这个故事表现了秦穆公的仁德和宽容。他没有追究责任,而是以酒款待那伙吃马肉的人,化解了可能的矛盾。几年后,当秦国面临危机时,曾吃过马肉的这伙人决定报答秦穆公的恩德,奋不顾身地救出了他,最终秦穆公成功挽救了自己的性命。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