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时代齐楚召陵之盟,看超级大国的战略思考

[复制链接]
作者: 、泪落旧城轻纱坠 | 时间: 2024-7-7 22:44:30 | 历史|
0 26

3126

主题

3126

帖子

9378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78
发表于 2024-7-7 22:44:3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南伐荆蛮,这是华夏民族第一次全体动员对抗外虏,总计出动了八国联军,可谓规模空前,史无前例,然而,当诸侯联军进至陉地(今河南漯河市东),正对楚国的方城,却不进攻,只是陈师列阵,以显军威。楚成王毫不畏惧,立刻派大将屈完(屈原的祖先)迎击,眼看要打起来,联军突然转身退驻三十里,来到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千年后岳飞曾在这一带大战金兀术,打得蛮夷落花流水)。

退驻三十里,这叫“退舍以礼”,古人行军,一天为三十里,称一舍。周代的战争,在春秋中期以前,本质上是贵族间的游戏,退一舍,这叫先礼后兵,给你点时间反思自己的错误,给你点机会考虑一下投降,或者主动走到和谈的轨道上来。

果然,楚国一点就透,他们于是又派屈完带了礼物前来劳军,顺便还带上一车进贡周天子菁茅,以示归附周朝的诚意,反正也不值钱。
这就是超级大国之间绝妙博弈的默契,双方表面上还没打一仗,但是底下其实已经来回试探多次,相互摸清了对方的心理与底线。总之大国与小国之间很容易爆发战争,但超级大国之间反而不会剧烈火拼,因为双方很清楚这种两败俱伤的行为只能导致相互毁灭,反而成全了手下的小弟,那可就划不来了。
帝国主义,还真的只是纸老虎啊!

当然,身为一代霸主,齐桓公不仅得屈人之兵,还得找回霸主的颜面,于是他又特意举行了一个盛大的阅兵式,然后把屈完请了过来,想用联军盛大的军容来震一震他,那么自己就倍儿有面子了。
于是,盛大的阅兵式上,各国的军队穿着各色服饰,举着各色旗帜各种兵器,在主席台前雄赳赳气昂昂的依次走过,并操着各地方言大喊口号,气势震天,要多唬人有多唬人。
此次阅兵式,检阅出动的各国部队之多,史所罕见,恐怕也只有当年的武王牧誓可以与之媲美,齐桓公自觉霸业鼎盛,顿感意气风发,他不住微笑的朝台下挥手道:“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
各国士卒们齐声大喊:“伯主更辛苦,为天子服务!”
齐桓公看了看旁边的屈完,放声大笑。
小样儿,可真够得瑟的!
检阅完毕,齐桓公不无得意地对屈完说道:“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瞧瞧这排场,多威武多雄壮,你们楚国能比么?吓都吓死你!

若是换作一般人,当然会被诸侯联军的军威给震住,但屈完可不是个一般人。还是那句话,人家有底气:诸侯联军人多势众,但我们楚军也不是吃软饭的,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你会吹牛皮,难道我就不会么?
于是屈完躬身一礼,略带挑衅的说道:“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君虽百万之众,无所用之。”

所谓方城,就是楚国占有南阳盆地之后,利用南阳盆地西北东三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在群山隘口间修筑的城墙。据专家考证,春秋时期楚国的方城是从今河南鲁山西南鲁阳关起,向东再折向东南,利用山岭、河堤和筑墙连接而成矩形的军事防御体系。而汉水则是从方城以南流经楚境直到楚国郢都的一条大河,当年周昭王便是丧身于此,北方车骑再多,你过得来么?
总之,屈完的态度很明确:你是要以德服人,还是以力服人呢?你要以力服人,我们楚国金城汤池,你力气再大,搬得动吗?不然试试?
一个说自己的军队多少城池都能攻破,一个说自己的城池多少军队都攻不破,这岂不是“矛盾相争”寓言的翻版么?这一南一北两个老小孩,果然很能吵,他们不是来打仗的,绝对是来吵架比口才的。
屈完毫不示弱,齐桓公也拿他没办法,他从中又听出楚国在军事上准备的十分充分,自己之前的战略预估并没有错,看来如今之计,还是见好就收、以和为贵吧,毕竟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此行还是以取盟为主,不要再多惹事端吧。
这也是齐国称霸的主体战略思想,只要能用政治、经济或外交手段解决的,齐桓公从不轻易动武。
于是,齐桓公话锋一转,笑道:“岂不榖(侯、王自称孤、寡、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
这句话比较难,翻译成现代文后大意是:诸侯们不远千里跑到贵国,难道是为了我一个人而来的么?不是。他们是为了我们这些国家的传统友谊而来的。你看,不如我们两国也建立这种友好关系如何?大家有争端,也要文斗不要武斗,两国人民永远友好下去,永保和平,做好朋友。
齐桓公已经抛过了橄榄枝,就看屈完怎么表示了。
屈完当然配合演出,于是他突然放低了口气,毕恭毕敬的说道:“君惠薂(音晓,求也)福于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于同盟,此正寡君之愿也。”
意思是:老大您满腔热诚大驾光临,为鄙邑祈求福祉,不惜降低身份,接纳我君做您小弟,这正是我君的福分。
厉害厉害,果然是“惟楚有材”。如此外交辞令,端的是精妙之极;屈完能硬能软,端的是位外交大才。

总之,楚国方面也是想和的,他们虽然军事强横,但也无法应对这样的世界大战,所以,尽管这场年度大戏资金充足,明星众多,为剧情需要多少特效都可以上,但由于准备不足、风险太大,大家最终还是决定先保守观望,拍点肥皂剧就好了。
于是,一切情节便按照大团圆的和谐版剧本展开了。屈完与各诸侯订立盟约,这也就是齐桓公九合诸侯的第五合,召陵之盟。盟约的主要内容,无非是楚国表示认错,承诺以后按时向周天子纳贡,并承认自己是周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家从此和睦相处,不要战争要和平,不要大炮要鲜花,握握手啊敬个礼,我们都是好朋友。
战云密布的召陵天空,顷刻间云开雾散,双方各自退兵。齐桓公基本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高高兴兴准备回国,此行虽颇多波折,但总算有了个还算完满的大结局。当然,仗最终没打成,整日里只跟楚国人唇枪舌剑了,齐桓公只当自己过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军事夏令营。
不过我们都知道,盟约这种东西,在国家实利面前,通常只是一纸空文而已。楚国不过在齐桓公的军事压力下暂时屈服,它的既定军国主义道路是不会动摇分毫的。果然,楚成王只低调了一年,就又蠢蠢欲动了,不过他也认识到此时北上中原争霸的时机并不成熟,所以审时度势,决定转而经营淮河流域,从东面迂回威胁齐国。公元前655年,楚国灭弦(今河南息县南);次年,楚国伐许,许国国君许僖公(许穆公已在伐楚期间病逝)两手反绑,嘴里衔着璧玉(死者才含玉),大夫穿着孝服,士抬着棺材,前来请罪,楚王见他可怜,这才放过了他;前646年,楚国又灭掉了黄国(今河南潢川)和英国(今安徽金寨县);前645年,楚国伐徐(今安徽泗县西),徐是齐的忠实盟国,兼有姻亲关系(徐赢乃齐桓公三夫人之一),可齐桓公却始终不敢与楚拼力一战。
在楚成王看来,他不进犯中原攻打郑、宋,转而只吞并些东南淮泗小国,已经算是很给齐桓公面子了!
据《管子》一书记载,齐国除了外交战,也对楚国发动过贸易战,不过好像成效不大,楚国毕竟是一个强大的军国主义国家,而且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基础雄厚,贸易战无法让它伤筋动骨。
所以说,召陵之盟,其意义远大于效果,楚国半根毫毛都没有损伤,一切只是一场政治妥协而已,齐桓公以放弃淮泗平原近楚小国的利益,换取了中原诸侯的暂时安全。这是苟且求安,也是养虎遗患。用厚黑达人李宗吾的话说,齐桓公是锯掉了外面的箭杆,但箭头还留在病人的身体里面,随时都有可能发作。

当然,楚国的存在对诸夏的团结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所谓国无外患则必有内乱,一个强大的敌人,无论是对集体还是国家,都是非常有凝聚和鞭策作用的。如果实在没有这样的外部威胁,制造出一个假想敌也是增强国家向心力、巩固政局稳定的理想方式,尤其对于民众自由、权力分散的“民主国家”而言。
扯远了,总之,召陵之盟的意义还是很重大的,齐桓公通过此举加强了华夏联盟的团结,并向楚国展示了无人可及的政治号召力和战争动员能力,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战略威慑,暂时遏制住了楚国北侵的强劲势头,迫使楚国加入齐联盟,承认齐桓公的盟主与霸主地位,收敛了自己向中原扩张的野心,同时恢复进贡周王室,重新成为了周朝诸侯国中的一员,在形式上实现了南北统一。另外,齐桓公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选择避战,保存了中原诸侯的实力,为之后晋文公大挫楚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对华夏民族来说,贡献还是非常巨大的。历春秋之世,中原伐楚能取盟而返者,唯有此役。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