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军长下令处决副军长,副官:副军长现在天天带枪,无法下手

[复制链接]
作者: 螢窗夜話 | 时间: 2024-7-5 13:01:38 | 历史|
0 104

3177

主题

3177

帖子

9531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31
发表于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一八事变当晚,日军炸毁南满铁路后朝着北大营逼近。
时任东北军总参谋长的荣臻,却向北大营驻军指挥官赵国屏下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武器放到库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赵国屏没有执行“不抵抗”命令,率领各部奋起杀贼,只是敌强我弱,荣臻又不派兵支援,赵国屏只好边打边退。

丢了北大营,赵国屏哭了好几天,决心一定要向日寇报仇。
因此,他参与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联共抗日,又率部编入远征军,还跟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武元甲成了挚友。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让赵国屏带着53军回到东北参战。

九一八“遗孀”,遇上人民军队
1948年6月,时任国民党第53军副军长的赵国屏家中,来了一位老朋友。
赵国屏神情冷淡的问:“你怎么来了,不怕我把你扣起来吗?”
那人严肃的说道:“不怕!要怕我就不会来了!完成任务,是我们最大的光荣,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当然,我们也估计到你不会那样做。”
这位“不速之客”,其实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李书城,她跟赵国屏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家还是世交。

此次造访,是奉组织之命,拿着吕正操这位前东北军将领的亲笔信,来劝说赵国屏率部起义的。
原来吕正操在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了53军军长周福成出任第八兵团司令官兼松江省政府主席的消息,故而推断身为赵国屏,肯定已经成了军长。
信中,吕正操苦口婆心的劝说,赵国屏一定要“有所行动”。
李书城说明来意后,赵国屏板着的面孔突然松弛起来。

其实,刚才赵国屏是跟李书城开玩笑,当然也是为了试探她此行的目的。
赵国屏一边招呼着李书城喝水,一边说道:“你来得正好,不然我还想派人去找你们呢,不过我现在还不是军长,而是副军长。周福成虽然当上了兵团司令,可还是不肯让出53军军长。”
虽然赵国屏对53军没有绝对的指挥权,可他还是保证会积极配合解放军。

早在西安事变时,赵国屏就跟我党有过接触,后来还曾与叶剑英长谈。
赵国屏在国民党深耕多年,他很清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赵国屏根本就不想为蒋介石效命,所以从南方回来后,他对上峰的命令都是推三阻四,还总以“保存实力”为由,搪塞周福成。

正因如此,组织上才会派李书城跟赵国屏接触。
周福成是赵国屏的顶头上司,两人虽有私交,可战略眼光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周福成是铁了心要给“蒋家王朝”殉葬,当卫立煌看清东北局势坐飞机离开后,周福成得意洋洋的接下了这个摊子,发誓为蒋介石守好沈阳。

副军长欲绕过军长弃暗投明,有多困难?
李书城走后,赵国屏一直在寻找机会发动起义。
1948年10月2日,蒋介石亲自飞抵沈阳指挥部署,他命令副军长赵国屏带着53军,全部划入廖耀湘兵团,驰援锦州。
赵国屏很高兴,他跟李书城商量,部队转移途中就带着大家起义。
不料,周福成深夜恳求蒋介石,不要让53军编入廖耀湘兵团。

蒋离开沈阳时,周又跑到机场求情。
最终,蒋介石取消了原来的命令,仍然让53军驻防沈阳。
如此一来,赵国屏的起义设想落空。
53军上下,到处都有周福成的眼线,他看出了赵国屏有意弃暗投明,遂跟杨副官商议:处决赵国屏,以儆效尤。

不过,赵国屏在53军之中树大根深,如果强行枪决,恐怕会引起兵变。
周福成随即决定,暗杀赵国屏。
周福成把这个重任交到了杨副官身上,杨副官观察几天后,迟迟没有动手。
周福成责问杨副官,赵国屏怎么还活着,杨副官无奈地表示,以前赵国屏没有佩戴枪支的习惯,现在却是枪不离身,就连吃饭、睡觉都带在身边。

而且,赵国屏还突然扩大了卫队规模,又用上了防弹车,根本无从下手。
赵国屏既然已经动了弃暗投明的心思,怎么可能不提防周福成。
何况,赵国屏在周福成身边,也并非没有眼线。
作为一名久经战阵的悍将,赵国屏当然明白未雨绸缪的道理。

到了10月中旬,机会再次来临。
锦州和长春陆续解放后,人民军队又控制了营口,卡断了国民党军的海上退路。
接着,各路大军从四面八方向沈阳涌来。
周福成冥顽不化,他修筑了大量的水泥工事,企图以第八兵团,死守沈阳。

周福成对蒋介石“忠心不二”,但不代表他麾下的将领也都愿意陪葬。
赵国屏敏锐的察觉到,第八兵团各部表现得极为消极,指挥官们都在谋求退路。
赵国屏认为,时机已到,积极与李书城商量起义事宜。
赵国屏与李书城约定,他的亲信部队安排在沈阳的第一道防线。

当解放军发起进攻时,赵国屏会以节约兵力为由,迅速退守第二道防线,继而强迫周福成下令起义。
结果当时通讯不畅,李书城没能及时与解放军总部取得联系。
不过,赵国屏还是按照约定,草草放了几枪,就把部队撤到了第二道防线。

老蒋的顽固拥趸,竟成了起义将领?
1948年10月30日,眼见沈阳不保,周福成召集第八兵团各部长官商讨对策。
轮到赵国屏发言时,他指着地图说:“现在情况非常严重,第一道工事那么坚固都守不住了,解放军正节节逼近,一部分已接近大北关及铁路以北地区,我们剩下的两三道工事是不顶用的。开会前,我同大家交换过意见,一致认为这个仗打不了啦,不能打。”
周福成不等赵国屏说完,就愤怒地拍桌子嚷道:“胡说八道!你要是再出言不逊,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我是不怕死的!要是怕死,就不当兵了!”赵国屏据理力争。

53军130师师长王里寰见状,离开座位,走到赵国屏身边说:“副军座,我有几句话想单独对你说。”
赵国屏跟着王里寰走到屋外,王里寰说:“情况有些不对劲,周很可能急眼。我先走一步,必要时我好行动,不然咱两人都被押起来,那就没办法了。”
赵国屏明白,王里寰这是怕情势不妙,借机溜走了。
不过,赵国屏回屋后,利用王的这番话,对周形成威胁。

赵国屏提高调门,对周福成说道:“我今天敢说这些话是有决心、有准备的,决不怕死,要怕死就不说了。我内有全军支持,外有共产党的援助,你知道王师长为什么先走,你若对我有什么,他马上就行动起来。不信你问杨副官,他在场听见的。”
赵国屏清楚,王里寰的“有所行动”,不过是嘴上说说。
但刚刚在场的杨副官,听得是一清二楚。

周福成问道:“杨副官,王师长真是这么说的?”
在得到杨副官的肯定回答后,把头一仰瘫倒在了椅子上,咬牙切齿的说:“赵国屏阿,赵国屏,你可真是对得起我!”
周福成意识到,手下的部队已经失去了控制,当天就换了衣服逃跑了。
至于周福成,则在10月31日,被我四野2纵6师16团尖刀连的连长黄达宣俘获。

起初,黄达宣并不清楚周福成算不算起义,也就没拿他们当俘虏看。
黄达宣把周福成送到了师部,师长张竭诚跟政委李少元,也误以为周福成是弃暗投明,所以单独请他吃了顿饭。
席间,张竭诚问周福成:“如果你们的部队真有诚意早点起义,何必我们动这么大的干戈呢?”
周福成没话找话的说了句:“贵军辛苦了!”
张竭诚继续说:“我军对放下武器的人历来是一律优待的。你看,我们今天对你们怎么样?从战士到我这个师长,还有我们的李政委、杨参谋长,对你们怎么样?打了吗?搜腰包了吗?”

周福成摇着头,惶恐的说:“没有,没有,仁至义尽,仁至义尽”。
直到后来,黄达宣和张竭诚、李少元才知道,这个周福成一直很顽固,对蒋介石“忠贞不贰”,一再拒绝赵国屏等周围人关于起义的劝诫,时而抱头痛哭,声言不能对不起蒋介石。
直到10月30日,他才换上便衣放弃了指挥权,当然,手下的军队也不再听从其指挥。

1948年11月2日17时,沈阳战役胜利结束。
我四野共歼敌1个“剿总”司令部、1个兵团部、2个军部7个步兵师(旅)、3个骑兵旅等共134500人,其中将级军官106名。
赵国屏在沈阳解放后,跟好友商议“实业救国”,两人凑了1000两黄金,不到一年,赔的血本无归。
李克农得知后,为赵国屏申请了3000斤救济粮。

1951年,赵国屏进入人民政府工作,曾长期在山西主管交通工作。
赵国屏共有12个子女,其中有7人带在山西身边抚养。
到他们参加工作时,赵国屏先生没有为任何一人的工作找任何部门说过一句话。
其中两个是师范和中专毕业,由国家分配,另三儿一女都当了工人,没有一人在交通系统。
1967年,赵国屏因病在山西太原去世。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