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两军交战的时候,百姓一般做什么,答案让人意外

[复制链接]
作者: -怨天尤人、故我爱之人。 | 时间: 2024-7-2 17:27:10 | 历史|
0 30

3131

主题

3131

帖子

9393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93
发表于 3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战国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了,从公元前770年打到了公元前221年,500多年的战斗让各诸侯国走向了统一,战国时期的大小战役多到几乎无法统计,那么在这些战斗发生的时候,百姓们一般都做什么呢,答案让人意外。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斗并不只发生在本国国土附近,有时候甚至要跨越几个国家的边域进行战斗,所以当时而百姓并不会主动的帮助正在交战的两股军队,甚至在心中一点偏袒的心情都没有。
因为在当时虽然各国之间战斗不断,但是都还是对周天子称臣的,所以百姓的家国观念并不是很强,各国之间的疆域也没有明确的界限,所以当时百姓的家国观念并不强烈,直到七雄并立的时候都还有齐国人在魏国做官的情况出现。

饱读诗书的士子都是如此,更不要说普通的百姓了,所以当两股军队交战的时候,百姓并不害怕,甚至还有兴致勃勃观战的情况出现,当然她们一般会在距离交战区域比较远的地方看两军对垒,这可能就是最早的吃瓜群众了。
当然也有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百姓,想要靠在战场上捡漏来获取一些生活必需品,所以在电影战国中就出现了徐娇扮演的百姓在战场上捡箭支换取粮食的情节,当然其中有夸张的成分,但箭头铠甲和刀剑在当时都是非常值钱的,所以在战场上捡漏的情况很有可能发生。

为什么会出现百姓围观战斗这种情况呢,其实跟当时的大环境有关,首先就是各国的军队轻易不伤害百姓,战国时候不仅人口少,而且人平均的寿命还短,如果再大肆杀戮的话,很可能国家都没有办法存在了,所以战国时攻城一方在占领城池后,百姓都会得到善待,毕竟今天是敌人明天就可能成朋友了。

第二点就是诸侯们都争做“仁义之师”,周朝时礼乐还没有崩坏,诸侯在发兵的时候都需要师出有名祷告祖先,希望得到祖先的庇佑,要作为仁义之师才能够师出有名,以便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所以百姓很少惧怕当时的双军对垒,因为他们基本上无暇顾及自己。
当然也有例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人屠”白起,当时为了威慑敌军降低对手的抵抗力,白起几乎在每一场战斗结束之后都会坑杀降卒,在攻城战结束之后也会将城内的降卒给杀掉,动辄就是五万八万,其中有多少被迫守城的百姓不得而知,但按照当时的人口密度来算,一座城内的人口是凑不出那么多兵士的。

战国两军对垒有一群“吃瓜群众”在一旁看着,其他朝代当然也会有“吃瓜群众”,在隋初邺城之战时,韦孝宽对阵尉迟迥,眼看就要兵败时候,突然出手攻击围观的数万群众,在尉迟迥派兵救援百姓时抓住机会打败他,历史上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