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小霸郑庄公(下)-繻葛之战,将周天子拉下神坛

[复制链接]
作者: <逆流佳人身旁> | 时间: 2024-7-2 02:46:29 | 历史|
0 7

3178

主题

3178

帖子

9534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34
发表于 前天 02:4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嗖”!
箭羽尖锐的破空之声,带着无可阻挡的凌厉之势,不偏不倚地射中了周天子的肩膀,箭头穿透了厚厚的铠甲,狠狠地扎进了肉里。
此时,三十多岁的周桓王,正在指挥周、卫、陈、蔡四国联军从战场上撤退。他应声而倒,身体伏在车轼之上,鲜血缓缓地流出。他的心中泛起了悔恨,悔的是不该来这一遭,恨的是郑庄公竟敢公然与他作对,敢拿箭射他。此刻心中的悔恨已经远远超过了身体上的疼痛。。。
他知道,从此周王朝将彻底无法再制约郑国,周天子的权威也将从此扫地。
“祝聃,不可!”
郑庄公疾呼一声,止住了正要催车前行,一举拿下周天子的祝聃。
随后郑国简单地打扫战场,鸣金收兵,放天子的车驾逃窜而去。
这是公元前707年的秋天,郑国繻葛。

周桓王中箭
礼崩乐坏的标志——周郑交质
前743年,郑庄公姬寤生继位,经过二十一年的韬光养晦、积蓄力量,前722年,郑庄公终于将弟弟太叔段铲除,将母亲武姜软禁,郑庄公大权独揽,现在郑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了。整个过程中,郑庄公表现得忠厚老实,一副逆来顺受的孝子贤兄模样,实则是老谋深算、隐忍机变,一步步养成太叔段的罪恶,让他走向“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深渊,而自己赢取了大臣和民众的支持,权力和名声他都得到了。
郑庄公并不只是郑国的一国之君,他还是周王朝的卿士,类似于宰相。为什么他既是封疆大吏,还能在中央任职?全因祖上积德。他的爷爷,郑国开国国君郑桓公,是周幽王的亲叔叔,在犬戎之乱中为保护周幽王而死。他的父亲,第二代国君郑武公,护卫周平王东迁洛邑,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被周平王封为卿士。郑武公死后,卿士自然也被郑庄公继承了。
然而这二十年来,郑庄公忙于处理国内事务,顾不上去周朝那里上班。一个高管缺勤太久了,换哪个领导心里都不会舒服。周平王心里盘算着怎么削减郑庄公在中央的权力,便提拔西虢国国君虢公忌父,通过分权来制衡庄公。
庄公在朝中的眼线早已将此消息报告给了庄公,庄公忙第一时间驾车到了洛邑,面见周天子,开始了他的表演。

郑庄公影帝级别的表演
庄公委屈道:“臣蒙陛下恩典,父子相继秉执国政。但臣实在是不才,羞于忝居其位。臣愿退还卿士之位,回国就藩,以守臣节。”
平王惊讶地说:“哪里的话?因为卿久不来朝,寡人心下想念,现在见你无恙,寡人高兴还来不及呢。”
庄公道:“臣国中有逆弟之变(指太叔段之乱),因此旷职许久。今国事粗定,便星夜赶来朝见。路上听闻天子要将朝政委托给虢公,臣也觉得虢公的才能是我的一万倍,所以我干脆辞去职务吧,不可再尸位素餐了。”
平王听到他已经知道虢公的事了,瞬间面红耳赤,自己也觉得理亏,于是忙安慰道:“卿不在朝中,有些重要的事没人处理,于是我让虢公来代你处理一下政事,没有别的意思。卿父子四十年来有大功于国,寡人心里怎么能不清楚呢?”
然而郑庄公已经影帝上身,一遍遍地说着陛下没错,是臣有错,臣能力不行,让臣辞职吧之类的话。平王一见误会是无法消除了,只好说道:“如果卿还是不信任寡人,那我们就交换人质吧!”当时互换人质的做法在诸侯之间很常见,但是天子和诸侯互换人质,是破天荒的。
庄公大惊道:“这怎么可以?天下哪有天子和臣子交换人质的道理?天下人会认为我在要挟陛下了。”
几番推辞之后,庄公说:“那好吧,就让太子来我们郑国视察一段时间,我的长子子忽来洛邑侍奉陛下,接受陛下教诲,好好学习周礼吧。”
于是周朝的太子狐去郑国当人质,郑国的太子子忽到周朝当人质。
周郑交质,是东周“礼崩乐坏”的第一个标志性事件。曾经高高在上的周天子跌落神坛,沦落到与诸侯一样的地步了。左丘明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真正的信任,其实是不需要人质的。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左传·隐公三年》
割麦子事件
前720年,周郑交质后不久,周平王驾崩,太子狐在郑国护送下回国继位,然而不知是舟车劳顿,还是父亲死了太悲伤,太子狐死在了路上。他的儿子姬林继承了王位,也就是周桓王。
桓王因他的父亲屈辱地去郑国做人质,还死在了半路上,对郑庄公非常怨恨。他又开始用爷爷的做法,重用虢公,削减庄公的权力。年轻气盛的桓王不像他的爷爷平王,苟了一辈子,他有点像后世的曹魏高贵乡公曹髦,坚决地要与权臣干到底。
郑庄公悻悻地回到郑国,群臣见状,也是个个不平。如高渠弥,就建议“杀去洛邑,夺了鸟位”。颍考叔则建议郑庄公继续隐忍,你连弟弟都忍了二十年,何况是天子呢。智囊祭足则剑走偏锋,他建议割取周国的麦子,小施惩戒,看看周朝作何反应。
郑庄公采取了祭足的计划。
四月,祭足率领士卒来到东周王畿内的温地,士卒各备镰刀,将田中之麦,尽行割取,满载而归。周国未做出任何反应。
七月中旬,祭足又率领士卒来到了东周王畿内的成周。他让士卒假扮成商人,白天埋伏在林中,半夜三更的时候一拥而上,将麦子收割一空,五更就撤走了。

郑军割取成周之禾
桓王得知了两地被郑国割取麦子之事,勃然大怒,当下就要兴兵问罪。辅政的周公黑肩慌忙劝阻道:“因为割麦子就开启战争,这是因小失大啊。”桓王这才强压下心头一口恶气。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左传隐公三年》
十车黍米与两车彩帛
前717年冬,郑庄公第一次去洛邑朝见周桓王,周桓王因为割麦子的事还怀恨在心,因此对庄公没有以礼相待。
桓王问:“郑国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啊?”
庄公答道:“托陛下洪福,郑国今年没有旱涝灾害,粮食大丰收。”
桓王说:“太好了,这下温和成周的麦子,寡人可以自己吃了!”
庄公听出了周桓王的阴阳怪气,哑口无言,退出朝堂。这时周桓王觉得还可以再羞辱一下庄公,又派人送去了十车黍米,告诉庄公以后收成不好了可以吃这个,没有必要再去王畿割麦子了。
庄公心中愤恨不已。
周公黑肩劝周桓王道:“我们周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友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其他诸侯,还恐怕人家不来,何况不以礼接待呢?郑国怕以后不会再来朝见了。”周公便以个人名义,私下送了两车彩帛到郑庄公那里。
接到绸缎后,谋臣祭足心生一计,告诉郑庄公说:“我们将两车彩帛覆盖在十车黍米上,对外宣称是天子赏赐,别人看来,都会以为是天子赏了我们十车彩帛。”
郑庄公大喜,依计而行。让将士们将两车彩帛覆盖在十车黍米上,一路上吹吹打打,宣扬得到了天子重大的赏赐,并称得到了王命,讨伐宋国的不臣之罪。就这样,郑庄公完美地将周桓王的羞辱变成了重赏,还成了讨伐宋国的幌子。
郑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礼焉。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况不礼焉?郑不来矣!”《左传·隐公六年》
决定500年局势的大战——周郑繻葛之战
前715年,周桓王任用虢公忌父担任周王朝卿士,不过只是右卿士,还给郑庄公留了个左卿士,也是虚职罢了。
郑庄公知道后大怒,从此再也不去周朝朝见了。
前707年,周桓王与郑庄公公开决裂,罢免了郑庄公的所有职务,并决心亲率六军,征讨郑国。周公与虢公都来劝阻,周桓王说:“姬寤生欺我不是一次两次了,再隐忍下去,他还要欺负我!我与寤生势不两立!”
周桓王把此战视为重振周王室的关键一役,只要打败了小霸主郑庄公,诸侯势必纷纷来朝,那样就重新回到了西周时期天子说了算的局面,真是想想都让人激动。
周桓王召集诸侯参战,只得到了卫国、陈国、蔡国的响应。齐国与鲁国现在是郑国的盟友,宋国在公子冯继位后也成了郑国的跟班。
这年秋天,周天子带领周、卫、陈、蔡四国联军,气势汹汹杀入郑国。周桓王将军队分为左中右三军:左军是陈国军队,由周公指挥;右军是卫国和蔡国军队,由虢公指挥;中军是周朝中央军,周桓王亲自指挥。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左传·桓公五年》

周、卫、陈、蔡从各个方向进攻郑国
联军声势浩大,大有一举荡平郑国的气势。然而细细分析,就知道其实这是一群乌合之众:
一、卫、陈、蔡和郑国交战多次,屡战屡败,畏郑如虎,恐战情绪严重;
二、左右军统帅周公和虢公根本就不想打,属于被迫参战;
三、周朝中央军虽是精锐,作战经验却远不如多年四处征战的郑国军队。
郑庄公见王师来犯,与群臣商议,一致认为先打两翼,最后合击中军。打掉实力弱小的卫、陈、蔡三军,王师则不战自溃。郑庄公也将郑军分为三路:
右军由大夫曼伯率领,进攻对方左军陈国军队;
左军由祭足率领,进攻对方右军卫蔡军队;
在击溃对方两翼之后,左右两军向中央合击周朝军队,此时周军必然后撤,此时郑庄公率中路军追击。

郑国三军对阵王师三军
此战郑庄公推出了一种全新战法“鱼丽阵”:以二十五辆战车为一排,战车之间配置五名步兵。这样就使得战车与步兵之间可以互相支援,防止战车被分割包围。实际上就是讲求战车与步兵之间的协同作战,与古德里安的坦克步兵协同作战异曲同工,还领先了两千多年。
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左传·桓公五年》

郑国军队
郑军与周天子的多国部队在繻葛相遇了,一场决定天下500年局势的大战蓄势待发。
第二天,联军列阵,等待郑军出来厮杀,然而郑军却紧闭营门,并不出战。
周桓王很疑惑,郑军居然不按照“周礼”出牌,两军应该一起列阵,以“堂堂之阵”的游戏规则进行战斗。周桓王也很郁闷,他早就准备好了一套说辞,要在两军阵前痛斥郑庄公,郑庄公却不给他这个机会。
过了一个上午,联军士气开始低落,这时郑军营中突然一通战鼓,营门大开,郑军呼啸而出,像猛虎下山一般扑向联军。左右两翼的卫、陈、蔡军队猝不及防,阵脚大乱,一触即溃,狼狈鼠窜。
左右两军溃退,连带着周朝中央军也开始阵脚不稳了。此时郑军左右两军开始合击中路,周朝中军抵挡不住,逐渐后撤。周桓王这时终于展现出天子的责任与担当了,他命令各军撤退,自己亲自断后。
在周军撤退之时,郑国大将祝聃远远望见了天子的黄盖,料想车上之人必是周桓王,于是张弓瞄准,一箭射去,正中天子左肩。祝聃还要继续追赶,被郑庄公急忙呵止。
郑军不再追赶,受伤的周桓王率领军队一路逃窜回了营中。祝聃回营之后还埋怨郑庄公让他丧失了一个擒获周天子的机会,郑庄公训斥道:“糊涂!他是君,我是臣,我捉住他后怎么发落?万一让他伤重而死,我不是落个弑君的罪名?”
战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动而鼓。”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左传·桓公五年》

繻葛之战王师大败
当天夜里,郑庄公命祭足带百十来只牛羊去周营,并上表请罪。周桓王无力再发兵征讨,只好打碎牙往肚里吞,抚摸着肩伤,屈辱地接受了和平。
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左传·桓公五年》
从此,周桓王再也没有提过伐郑。
一个落寞的周天子的背影在渐行渐远,周王室从政治中心走向边缘化,天下从此进入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郑庄公去世与郑国黄金年代的结束
每个人都会死。
英雄也不例外。
前701年,郑庄公四十三年五月七日,一代枭雄郑庄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春秋的第一个男主角就此谢幕。
他这一生隐忍而奸诈,多谋且善战,以一己之力搅动了春秋初期的风云。政治上,讨平太叔段叛乱,使得郑国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局面;经济上,重农兴商,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外交上,纵横捭阖,长袖善舞,分化瓦解了宋卫鲁陈蔡等国的反郑同盟,与齐国鲁国结成亲密同盟;军事上,征战中原,吊打宋卫等国,首先推出了战车步兵协同作战,一战将周天子拉下神坛。与他同时代的所有邻国,几乎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宋国、卫国、陈国、蔡国,乃至周王朝。他一举将郑国带入了黄金年代,是郑国四百多年历史里唯一一个巅峰期。
“小霸”之名,郑庄公当之无愧!

一代雄主郑庄公
然而郑国的辉煌离不开郑庄公个人非凡的才干与坚忍的意志,一代雄主去世后,郑国的衰落成为必然,而频繁的内乱更加剧了衰落的速度。
郑庄公临终之前,还在问祭足该立哪个儿子为国君比较好,子忽、子突、子亹、子仪都有当国君的资质,他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四个儿子引发了郑国的内乱,郑国从此走向衰落,再也没有回到那个只属于郑庄公的黄金年代。
后面的故事,请看我的《郑国二十年大乱》三部曲。
郑国二十年大乱(上)——郑庄公死后的混乱政局
郑国二十年大乱(中)——国君走了、国君回来了、国君又被杀了
郑国二十年大乱(下)——谁是最终的胜利者?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