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偏心的母亲,非她莫属,偏心的理由却奇葩到令人哭笑不得

[复制链接]
作者: ethan.wu | 时间: 2024-6-30 02:54:43 | 历史|
0 102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pioneer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9210
发表于 前天 02:5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有人被问:“你最喜欢《左传》里的哪一段啊?”
很多人都会回答:“郑伯克段于鄢。”
“那你为什么喜欢它啊?”
“……”
很多人却答不上来。
其实有些书,你得认认真真地看,才能看出其中的滋味来。
在春秋战国时期,郑武公娶了一位美丽的妻子,名为武姜。后来,武姜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
因为大儿子庄公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这惊吓到了武姜,所以她很厌恶庄公,很偏爱小儿子共叔段。
当郑武公挂了之后,庄公上位。立马武姜就来找庄公,替小儿子共叔段请求分封到质邑,庄公不同意,说那里很危险,以前虢叔就在那丢了性命,除了那里,其他地方都可以。于是武姜就要求封给共叔段京邑,庄公答应了,毕竟是自己唯一的亲弟弟嘛,而且还是妈妈亲自来说,怎么能不同意。于是,他就让共叔段住在京邑,还封称他为“京城太叔”。

可手底下的大夫祭仲觉得不妥,就跳出来反抗:“不可以这样的,这是不符合国度的,以后会威胁到您的权威。”
而庄公只是默默地回了一句:“这是我妈妈决定的,我能怎么办?”
武姜不公平对待两个兄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整个朝廷乃至全国上下可能都知道了,也了解武姜的为人。有个叫祭仲的回答:“你妈妈永远不会满足的,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祸害就会像野草一样肆意蔓延。而且野草都不能铲除干净,更何况你一直宠爱的弟弟呢?”
这时,庄公很严肃地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果然,不久之后,共叔段就开始毫无忌惮的扩大土地,使周围的领土都背叛归为自己的,统统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野心勃勃啊,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他的良心大大的坏。
另一个叫公子吕的看不下去了,不断劝说庄公,让他管一管,表明一下态度。
庄公却很淡定的回应:“无庸,将自及”,“不义不昵,厚将崩”。

终于,太叔耐不住性子,决定偷袭郑国,而且有武姜在城内作为内应,两人计划得十分完美。可在他们偷袭之前,庄公却先前一步得到消息,在他们打进来之前先发出打击令,去讨伐京邑。
京邑这边的人民,很有良心地背叛了共叔段。无奈,他只能逃跑出国。先是逃到了鄢城,庄公便让人追到鄢城,把鄢城给围住,不攻打。然后,共叔段又逃去了共国。
之后,庄公把武姜安置在城颍,还对她放出狠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可是过了些时候,庄公却后悔了。后悔了又能怎样办,自己是一国之君,一言九鼎。说出的话如果自己都做不到,百姓还会听从他的吗?
颍谷的官吏颍考叔聪明,听说了这件事后,一下猜出庄公的内心。大部分当官的都是这样,比较能明白上面的心,不然也到不了那个位置。于是他就找机会把贡品献给庄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特意把肉留着。
庄公看到就奇怪,颍考叔跟他解释:“家里有位老母亲,凡是我吃过的她都吃过,可是她从来没有吃过君王的肉,所以想带一点回去给她吃,希望您不要责怪我。”
庄公在一旁听得很是感动:“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可是我没有啊。”
颍考叔装作不明白,于是庄公就解释给他听,还说出他现在很后悔的心情。
颍考叔听完后,立马给庄公出了一个主意,在地上挖一条地道,然后从地道相见,这样不就解决了吗?哪有违背誓言。
到了故事的最后,母子在隧道中相见,“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最终,母子和好如初。
而真的是“其乐也融融”、“其乐也泄泄”吗?两个人可能都放下恩怨吗?这就主要看读者心里的想法了。

很多人看完后,第一想法就是庄公有点可怜哦,妈妈不疼,弟弟背叛,最后还宽宏大量原谅了妈妈,好男人啊。
可仔细一推敲,味道就不一样了。
从一开始,庄公就特意放纵母亲和弟弟,把他们捧起来,故意让共叔段住到京邑,引起朝廷的反对,再纵使让他们犯罪,等他们决定要造反的时候,庄公派去的卧底就回来通风报信,最后出手打击他们。你就说,这一招,厉不厉害。
姜武和共叔段里应外合,计划偷袭郑国,他作为武姜的儿子,共叔段的哥哥,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他本来有很多机会可以劝说母亲,教育弟弟,可他没有,他没有说一句话,同时还让所有人以为他是受害者,然后同情他。这逼装的,可以啊。
当共叔段逃到鄢城时,庄公没有下令杀死他,而是一直把鄢城围着。庄公可不想落个杀弟的罪名,他这是想借刀杀人,同时还能受到大家的敬佩。不得不说,庄公把逼装到这,也是很有水平啊。
再想想,他这么一个有心计的人,怎么可能会轻易原谅从他不记事时就已经开始厌恶他、打击他的母亲?当时流行“百善孝为先”,身为一国之君的他如果不能带头做到孝顺的话,如何服众?这一计,厉害,他这是装逼装到了极致啊。

为什么取名为“郑伯克段于鄢”?据《春秋》记载,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两个像两位国君一样的争斗,根本不像亲兄弟,所以用“克”。而为什么庄公写为“庄伯”呢?其实是想讥讽庄公对弟弟的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庄公的本意,却写共叔段自动出国,呵,当时史官下笔也是很为难的,去看看司马迁记录《史记》背后的艰辛就明白了。
有人说,历史就像小姑娘,你想把她打扮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可当你仔细一推敲,滋味就不一样了。
一本书,你翻开看第一遍和看第二遍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收获的知识也不一样,同时,不同的人看同一本书,见解又不一样。很多历史书都暗藏玄机,更何况是像《左传》这么高深的书籍呢?
所以,静下心,选出一本古代的书看看,好好琢磨琢磨,推敲推敲,你将会发现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作者:城浪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