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为何要披麻戴孝?三个传说告诉大家原因!

[复制链接]
作者: 叶落之森 | 时间: 2024-6-28 14:29:46 | 历史|
0 114

3999

主题

3999

帖子

1万

积分

博士后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1997
发表于 3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传统礼仪当中在有人去世之后,其亲人要为去世的人披麻戴孝,而且关系越亲密,所服的孝服就越重。披麻戴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们便开始规定了五服制度的大致框架。

五服制度是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所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中国人特别忌讳在丧礼上穿着华丽颜色鲜艳的服装。
去世人的亲人们都要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一般是白、黑、蓝和绿。作为孝子孝女孝媳,他们必须还穿白质的棉裤。那么披麻戴孝的丧服制度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常见的有三种说法。
①老婆婆与两个儿子
相传在上古时代,太行山脚下有一个早年丧夫的老婆婆,老婆婆有两个儿子,可这两个儿子对他们的母亲非常的不孝顺。长大成人之后,各自成家都不愿意负担老婆婆的抚养任务。
两个儿子对老婆婆说:“娘啊,你死了之后我们一定会用金丝楠木的棺材,还有丰盛的理财进行厚葬。”老婆婆笑了笑,她知道自己这两个儿子的心思。生前对自己的母亲不好好孝顺,死了再进行厚葬又有什么用呢?

有一天,老婆婆将他的两个儿子叫到自己的身边,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我死后不要求你们厚葬,我只要你们用一片草席裹着我的尸体,然后把我扔到黄河中去喂鱼就可以了。”老人的儿子一听非常高兴,本来也没打算厚葬,如此简陋的葬法,还省去了不少钱。老婆婆接着又说:“但我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你们以后每天休息之后就去看看乌鸦和猫头鹰。”
于是老人的两个儿子在每天上山工作完之后就会去看一下乌鸦和猫头鹰。他们惊讶的发现,乌鸦在长大之后就会含着食物回去抚养自己已经年迈的母亲,这就是著名的乌鸦反哺。而猫头鹰的儿子长大之后,就把他们的母亲吃掉。猫头鹰就是这样一代吃了一代地繁衍下去。
他们看到如此震惊的场面,顿时明白母亲的心意。回去之后痛改前非,对母亲非常的好,可老人还只享受了一年的时光就去世了。老人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就模仿乌鸦的皮毛做了丧服,在自己的母亲坟前守灵,披麻戴孝的习俗就从这里传开了。

▲配图
②彭祖的传说
这第二个说法来自于中国的古典神话人物彭祖。相传彭祖活了800多年。在他800多岁的一天,他来到了小溪边去洗手,遇到了一个白衣小鬼。小鬼在那里洗炭,彭祖问道你在干什么?
小鬼说我在把黑炭洗为白炭。彭祖哈哈大笑道:“我彭祖活了800多年,还没见过谁将黑炭洗为白炭。”彭祖说完这句话马上就后悔了,这个白衣小鬼不是别人,正是阎罗王手下的白无常。白无常马上跑到阴间报告阎罗王彭祖的名字,阎罗王在生死谱上找到了彭祖的名字,大笔一勾,命令黑白无常将他的命带回。
彭祖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回到家中对子孙说,我恐怕无法再活下去了,我在阳间活了800多年,逍遥快活。阎罗王一定会在阴间对我用尽极刑,使我遭受折磨。为了防止他对我用刑,你们要将用白布做成衣服,用麻绳做成头巾,为我戴孝三年。以此消减我在阴间所受的刑罚。于是以后也便有了披麻戴孝的习俗。

③孔子服丧
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于我国古代的圣人孔子。相传孔子有一天在周国教学,有人跑过来告诉他,他母亲去世。孔子顿时身心俱痛,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
他用白布裹住自己的头,把白蓑衣穿在自己身上,然后穿着草鞋一路跑回自己的家中,跪倒在母亲的面前。周围人看到孔子如此穿着,为了表示自己的悲痛,也纷纷穿上白衣带上麻巾。因此丧服制度从孔子的身上传了下来。大家觉得哪种说法更可信些呢?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