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绝非“天朝上国”的傲慢,华夏文化,一个包容开放的伟大

[复制链接]
作者: 江山犹似昔人非 | 时间: 2024-6-27 02:54:33 | 历史|
0 37

3065

主题

3065

帖子

9195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95
发表于 3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夏一词应当最早起源于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不过这一时期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毕竟夏朝与周边部族实际上差异并不明显。真正使之发扬光大的要到周王朝的建立与兴盛,此时先进的物质文明与文化上的礼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周朝开始区别于仍处于狩猎、粗野状态的周边部族,并因此宣称他们为“四夷”。

这便是文化自信,“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是先进文明对于落后文明的一种优越感。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文化基因便有着与生俱来的傲慢,后世明清时期的“天朝上国”思想以至于蒙蔽了双眼乃多因素的结果,主要缘由便有统治者的“愚民”以及维稳策略。
我国最早的“诸夏”是指周所建立的分封国,即中原地区,包含了黄河下游东部和黄河中游南岸,有齐、鲁、卫、曹、郑、宋等,此后是黄河中游北岸晋国的加入,而吴越和楚国还属南蛮,秦国则为西戎。中国大一统天下的大致情形应该是要等到战国时期,秦孝公时期秦人的融入才逐渐形成的。

春秋公羊说的夷夏之辨观念指出,区分标准应当为先王礼义文教的接受程度,有德则“蛮夷”进为“诸夏”,失德则“诸夏”降为“蛮夷”,可以说这便是我们文化中包容开放的基因源头。而正是有了这种跨越部族的文明价值观,我们的华夏文化才能越来越壮大,最终形成了多民族的伟大国度。“夷夏之辨”乃孔孟等儒家学者在诸侯争霸的丛林世界中所阐述的对外关系主张,即文明的进步才是国家或民族永久自立于世界的根本保障,这也是文明延续至今不中断的重要缘由。

炎黄二帝为东夷西戎,商起于东夷,周是西戎与夏的有机结合,隋唐皇室更是北朝六镇鲜卑的延续。事实上,“四夷”是相对于华夏而言的,也就是当时中原地带的周边部族,以地理方位依次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自春秋以来至清末,这种“四夷”的概念是在逐渐扩大延展的,由一开始的如楚国蛮夷、鲜卑乌桓胡、女真到近代的英法德等“洋人”,可以说是我们对于世界对于外界的不断探索认知。

事实上,中国自古以来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而自信的文化文明使得其他落后文明(如游牧部族)逐渐同化于汉族或者说是华夏。总的来说,趋势是四夷向华夏的转变,此后则称之为汉化。之所以华夏民族又称之为汉族,则是因为汉代国力的强盛给了周边极大的压力并使之归属,实际上与海外唐人街是同一个道理,而这便是强汉盛唐的风采所致。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