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何鼓励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现在才明白,这可能是个陷阱

[复制链接]
作者: Emmanuel Irizar | 时间: 2024-6-24 22:28:22 | 搞笑|
0 54

2997

主题

2997

帖子

8991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991
发表于 5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永不过时的苏联笑话中有这么一则:
父亲送给了儿子一把枪,但儿子扭头就用这把枪和他朋友换了一块表。
父亲知道后对儿子道:“我不干预你的选择,但你要预想一个情况,万一哪天你回了家,发现你家里有一伙强盗,你要怎么办,拿着表告诉他们现在时间晚上十一点吗?”

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思想,手里要有对自己未来的决定性的力量,要能在突发情况下保证自己的安全,保证自己的发展。
放到我们国家发展上来,则就是要有坚实的实体力量,这个实体力量,就是来源于土地、来源于工厂,来源于最广大的人民。
但是这份力量,却是被西方势力狠狠地记在了心里。

产业的历史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产业的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是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是传统手艺,没了第一产业,那人们就要挨饿,就吃不饱饭。
第二产业是轻重制造业、矿业、建筑业等工业,是社会运行的重要保证,没了第二产业,人们的生活就要乱套,很有可能维持不了社会基本运转。
第三产业则是娱乐业、媒体业等服务业,是人们精神生活、保持身心快乐的行业,没了第三行业,人们就会…很不快乐。

其实自古以来,我国都是重视农业这个第一产业,这是因为在古代这种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能够吃口饱饭,能够活下去,就已经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这也就引出了我国历史上基本历朝历代都会有的一个基本国策——重农抑商。

因为在统治者的眼里,商人只会把不同地区的东西来回倒卖赚取差价,他们不生产财富,只是财富的搬运工和窃取者,自然要打压他们。
并且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独尊儒术,儒家为社会排出了“士农工商”这四大社会等级,农民只在“士”也就是儒家读书人自己之下,最轻贱的则是商人。
在这种种情况之下,也就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历史经济形态,小农经济。

但这种经济状况,也是让我们国家尝到了苦头,因为到了近代,这种经济状态已经不足以适应历史潮流了。
尤其是在近代,随着清政府屡屡被西方列强入侵,落后的农业国和先进的工业国之间的差距更是一展无遗。
到了我们新中国建立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才迈入了工业国的初级阶段。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越来越活跃,第三产业也是越来越发达。
但是,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却也是有了一次次的“外来鼓励”。
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嘴里,第三产业就是经济发展的启动器,能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那么就能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没有价值的金钱
这其实也算是一个错的不离谱的想法,毕竟在计算GDP的时候,第三产业的占比总是最大的,这就是因为第三产业的“附加值”比较高。

在第一产业中,农民种出了粮食,留够了自己的口粮,多余粮食要卖出去的话,那么利益最多是覆盖了自己其余的生活成本。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东西大多都是农民在土地里种出来的。
第二产业中,工人制造出了产品,要卖出去的话,那么利益除了满足自己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要满足自己去购买粮食,满足自己的吃喝。
这个价格,就肯定要比第一产业的粮食价格贵上一些。

到了第三产业就更不用说了。
服务业中的从业人员们既不种地生产粮食,也不进厂生产产品,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就都要靠自己的一技之长,自己的手艺来赚取了。
例如一个剃头的师傅,他一个月基本生活成本三千元,一个月有一百个客人来找他理发,那么每个客人至少要收取三十元的费用,才能保证他的基本生活需求。
理一次发三十元,在一些人的眼里可能就是动动剪刀,最多十分钟的事情,怎么就要三十元呢?
没办法啊,理发师傅的衣食住行,都在这一次次动动剪刀里面呢。
这可不就要有价格了吗?
这就是最基本的附加值的一个表现。

越是远离直接生产生活必须物资的经济活动,它的附加值就越高,相应的在GDP里面体现出来的就越高。
而先进世界,计算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如何,最直观、最基本的一个指标就是GDP了,那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也就成了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
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就是为了发展经济,为了能更好的和世界接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自然也是被这种西方“第三产业带动GDP,也就带动了经济发展”的言论给影响了,转而大力去发展第三产业。
但很显然的一个问题来了。

充满了第三产业的GDP或许看上去数据很高,很吓人,但这是真的好的经济实力吗?
经济实力如何、质量如何,其实并不是受其具体数据的决定性影响。

还是一个故事。
两个大富豪,富可敌国的大富豪,都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想压对方一头。
一天富豪甲对富豪乙道:“你让我当众揍你一巴掌,我就给你一个亿。”
富豪乙想了想同意了,“啪”的挨了一巴掌后,乙心里却是越想越不是滋味,一个亿是不少,自己也不是没有,怎么就能答应他了呢?
甲心里更是别扭,一个亿啊,就这么轻易给出去了?
过了片刻乙对甲道:“你让我揍你一巴掌,我也给你一个亿。”
甲听了赶紧答应,于是乙也是“啪”的一巴掌,随即给了甲一个亿。
但没三分钟,俩人就又觉得不对了,自己俩人谁的钱也没多,谁的钱也没少,平白无故一人挨了一巴掌,这算怎么回事。
一个经济学家路过,听了他俩说话之后当即大喜:“哎呀,你俩这一会的工夫,就给国家涨了两个亿的GDP啊。”

这个故事就很抽象地表现了GDP在计算时的疏漏,以及第三产业的局限性。
这俩富豪创造任何价值了吗?
没有,一人挨了一个嘴巴子,俩人光丢脸了。
可是他们这算是商业买卖活动吗?
还真算是一种买卖。
那么计不计入GDP呢?
严格来说可以计入。

好了,于是GDP就平白多了这两个亿毫无实体价值的“窝囊费”。
这就是西方学者们吹鼓的第三产业,一个一旦过多引入,那么除了GDP面板数据好看,实际可能影响经济质量的思想。
一个赤裸裸的经济陷阱。
那么我们国家有没有掉进这个陷阱呢?
我们进去了,但是没事。

西方陷阱失灵
原因就是我们国家的经济体量、劳动力数量实在是太大了。
美国一共不过四亿人,欧盟27个国家一共也是四亿人,可我国十四亿人。
这些西方国家一旦有过多的劳动力涌入了某一个产业,那么真的可能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但我国很难陷入这一步。

就相关数据统计,我国适龄劳动人口8亿8千万,有一半的人在从事第三产业,那还有四亿人在第一、二产业。
完爆西方国家的相关产业劳动人口。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的很多经济规律不适用于我国。

但这些西方国家也并不是傻子,他们对于第三产业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视的,在08年美国经济危机之后,美国政要们就加大了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力度,想要挽救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危局。
但是这种头疼医头的方法,显然没有太大成效。

远的不说,在新冠疫情之时西方国家的惨剧,就印证了这一点。
这就是不断吹鼓第三产业的后果,看上去面板数据良好的经济状况,千万不要遇上什么灾难,因为往往潮水过去之后,才知道到底谁在裸泳。
而我国在对产业结构分层的过程中,也是很好的减轻了产业结构失调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医疗、文教、物流等行业都是被计算为第三产业的,但是在我国,这些行业却都被计算为了第二产业。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产业的确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了这些行业工作者,人们的生活将大受影响。
对产业分类标准的不同,加大了对这些行业的重视程度,可以很好的保证我国人民的正常生活。
这就是最简单的智慧。

其实这层层递进的一二三产业,就是人们不断追求幸福生活,高质量生活的过程,想要经济蓬勃发展,建康发展,就必须要保证产业结构的合理,就要用人民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这些产业。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