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苡:生正逢时100年,贵人皆已逝,忆起那记耳光,至今难忘巴金

[复制链接]
作者: 发如雪 是纷飞了谁的泪、 | 时间: 2024-6-24 02:35:49 | 历史|
0 66

3195

主题

3195

帖子

9585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85
发表于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就是生正逢时,生于1919年,正是五四运动那一年。”——杨苡
一个“生正逢时”凸显出了杨苡的特别,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许多人都在哀叹自己的出生,哀嚎自己生在了一个不和平的时代。唯有杨苡,在百年呼啸而去后,依旧认为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一长段美好的令人振奋的新时期”。于她而言,那不平凡的人生因为有诸多贵人相助而显得精彩;那痛苦难熬的日子因为有人相伴而打从心底觉得“活下去真好”!

图 | 杨敏如(前排右)、杨苡(前排左)和母亲徐燕若(后排左)、家庭教师徐剑生(后排右)摄于天津照相馆
有才华的杨家三兄妹
杨苡原名杨静如,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世家,祖辈上有四位曾在晚清时考上翰林。父亲曾留学日本,是民国时期天津的中国银行行长;哥哥杨宪益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翻译家;姐姐杨敏如专研文学,是古典文学界的专家,杨苡心中认定的大才女。可以说,杨家就是一个才子佳人辈出的大家族。
可杨苡却不这么认为,她曾说:“3个都是废物。我父亲是搞银行的,我母亲非常希望我们3个人有学经济的。3个人连钞票都不会数,我哥哥数钞票更可笑,他把钞票一张一张地摆在台子上,比我还糟,我还可以数。我们只能学文。”

图 | 左起杨宪益、母亲、杨苡、杨敏如
话虽是这么说,可杨苡打从心眼里最崇拜她的亲哥哥杨宪益。她不止一次强调:“我就是崇拜我哥!”除此以外,杨宪益也是杨苡人生中最大的贵人。身为家中最受宠的“少爷”,杨宪益虽然从不摆架子和发少爷脾气,但在他的身后总会有一个小跟班杨苡。杨苡也挺“尽责”,老是夸赞自家亲哥,她曾说:“我哥太聪明,七岁就写旧体诗,对对子也快,当时授课老师叫‘徐剑生’,我哥一看,马上就对了三个字:‘快枪毙’。”
在杨苡心中,杨宪益是她内心最信任的人之一,另一个人是她亦师亦友的知己巴金。当杨苡处于人生黑暗时期时,她只敢和这两人诉说她的害怕,而对于哥哥杨宪益的话,她更是百依百顺。有一次杨苡因为写夸赞抗日军民的文章而害怕被抓时,巴金给她的建议是忍耐,而她哥哥杨宪益则是叫她走,为了这件事他还专门写信给他们的母亲,以便杨苡离开家乡。
正是多亏杨宪益,杨苡奔赴昆明开启了另一种生活,那是一片自由新天地,伴随着艰苦和热血。

图 | 1936年 杨苡摄于天津照相馆
亦师亦友的存在——巴金
杨苡与巴金的第一次碰面也是在昆明,两人书信交往多年以来,那是第一次见面。当时巴金到昆明去看望女朋友萧珊,刚好顺带就和杨苡见了一面。在杨苡印象中:“两人一见面之后非常窘,四川口音很重的巴金在生人面前不太会说话,甚至有些结巴,但告别之后,大家在纸上世界又开始了无拘无束的交流。”或许在纸上世界里,文人之间的交流更为自由。
虽然第一次见面很尴尬,但于杨苡而言,巴金依旧是她的人生导师。从她17岁给巴金写信开始,两人就开启了一段亦师亦友的关系。
那个时候,杨苡的周遭同学都在宣扬抗日,到处参与游行活动,满街都是青年学生在唱着救亡歌曲,杨苡对此很是羡慕,无奈自己家里人不同意。而就在17岁杨苡的一腔热血被家里长辈熄灭时,巴金的《家》出现在她面前,看完这位名满天下的作家写的文章后,杨苡已经耐不住心中的苦闷,她直接将郁结已久的情绪全部发泄在给巴金的信上,她写道:“‘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样的话对我影响太深了。我觉得我的家酷似他的‘家’,我却不能像觉慧那样,冲出那个被我称作‘金丝笼’的家庭。”

这本只是一个少女的冲动发泄,谁曾料想到,巴金真的回复了杨苡,还在信中温柔地鼓励安慰她,并且推荐她与自己的哥哥李尧林通信。也正是因为巴金的介绍,杨苡认识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位重要之人。自哥哥杨宪益赴英国留学后,杨苡经常觉得孤独,无人可说话,可自从遇到李尧林,杨苡仿佛多了一个哥哥。
除与巴金写信之外,杨苡和李尧林也经常以书信交流,不到五个月内,李尧林便给杨苡写了40封信。而杨苡写的可能大大超过40封。或许对于杨苡来说,李尧林是哥哥杨宪益和巴金的结合体,是一个能够随时倾听她想法的人。当然,能够结识李尧林都是多亏了巴金,对于巴金,杨苡是感激且敬佩的。
后来,由于社会动乱,家人为保护杨苡,不得已去处理烧掉她和文人们的信件,其中包括巴金的信。然而,在那危急关头,杨苡还是想方设法地保存了23封与巴金的信,为此,她遭受了造反派的一记耳光,这是她出生以来第一次被打。可杨苡却觉得值得,一巴掌能换来保存巴金的信,值了!

图 | 八十年代黄裳、巴金、杨苡
志不同道合的爱情
而在昆明生活的那段时间,除了和巴金、李尧林通信之外,杨苡还谈了一场校园恋爱。在去西南联大上学前,杨苡对于生活就是得过且过,活一天算一天;进了西南联大后,杨苡开始“改头换面”,决意向自家大哥大姐学习。那时候的她参加了联大的高原文学社,开始写诗。别人家写诗是道思念诉衷肠,杨苡倒好,写着写着收获了一个才子赵瑞蕻。

图 | 赵瑞蕻和杨苡在昆明西南联大
在诗社里,大家都是会写诗的人才,平日里除了写诗还是写诗,杨苡自然也不甘落后。她写了一首思念哥哥的诗,写完后还拿给赵瑞蕻看,赵瑞蕻看完后还用心帮她改了,并且自信说道:“看看我给你改的。”正确发展应该是杨苡看完后更加欣赏赵瑞蕻这个人,可偏偏杨苡就是不按套路来,她看完后,笑了笑,然后就把纸给撕了。她说:“每个人风格不一样,我不能接受他改的,但也不发脾气。”

图 | 1951年,杨苡一家合影
可就是这么风格不一样的两个人,携手走到了婚姻殿堂。1940年,赵瑞蕻开始追杨苡这个同他志同道不合的烈性女子。两人有多“道不合”?看他们的爱好便可知晓:杨苡喜欢戏剧,中外戏剧她都喜欢,可对于赵瑞蕻来说,看戏就是活受罪。可就算两人再怎么“道不合”,他们最终还是在一起了,同年追求后同年结婚。那个时候,杨苡才读大二,次年便生了小孩,于1942年复学,去往中央大学借读。
对于休学结婚生子一事,杨苡一点也不后悔,能在那个年代享受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实属不易;能够和赵瑞蕻修成正果,也是一种幸福。

图 | 年老后的杨苡(中)与哥哥、姐姐三人谈笑风生
至今为止,杨苡先生已经“生正逢时”100年了,百年呼啸时光内遍尝百味。那些年里她的枕边人,她的亲人,她的贵人,她的友人,都已经慢慢淡出了她的世界,唯剩她一人于世间,将他们给予她的温暖送于后人。
文 | 千拾『原创』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