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白起被赐死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为何秦昭王就容不下他?

[复制链接]
作者: user1 | 时间: 2024-6-21 14:29:09 | 历史|
0 88

3170

主题

3173

帖子

9557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57
发表于 7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白起最著名的,除了他超凡脱俗的军事才华,再就是他的杀神之名了。他曾带兵大破楚军,导致楚国从此迁都,一蹶不振;他也曾打赢决定秦国前途命运的长平之战,彻底击败了45万赵军,更屠杀了40余万赵卒,从此名噪天下。
白起一生经历过70多场战役,从来没有过败绩,和廉颇等人并封为“战国四将”。白起从低级武官,凭借赫赫战功,被封为武安君。然而到了晚年,他却被秦昭襄王革职流放,甚至在流放途中赐死,究竟是何原因,让秦王难以容忍这个70多岁功勋卓著的老人呢?

每当谈论白起之死,很多人皆以为是因为丞相范雎心胸狭窄,嫉妒白起的才能和战功,最终他在秦王耳边煽风点火,才导致白起走向死亡。然而白起的真正死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个人与君王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不会审时度势的自负性格。
第一点:白起的个人理想与当时秦王制定的国家战略形成了冲突。范雎进入秦国以后,他提出的战争策略为“远交近攻”,这确实符合当时秦国的局势。

长平之战虽然取得胜利,但也让秦军士气大伤,所以现在秦国最主要的战争策略,不是迅速扩张,而是休养生息。然而,当时白起所提出的战略计划,与范雎的战略完全相违背,秦王认为范雎的战略符合当下的国情。两人的冲突自此产生,因此,在接下来的东扩战争中,作为名将,白起却逐渐被秦王弃之不用。

第二个原因:无法得到认可的白起,开始意气用事,于秦王之间的冲突加剧。长平之战后,秦国进入休战期,赵国趁机迅速恢复发展自己的经济、军事,甚至与其他国家合纵连横,组成了坚固的防御线。
这个时候,秦国同样养生息结束,秦国决定继续自己的东扩大业,秦王要求白起出战攻打赵国。但是,白起却不愿意领兵出战,因为此时秦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优势,白起不愿意自己一生不败的战绩就此打破。
因此,尽管秦王屡次召见白起,但是他仍然不愿领兵作战,甚至还说出了“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这样的话。此话一出,甚至都没有给秦王留退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服从军令,早已经让秦王的颜面挂不住,现在宁愿以死相抗都不愿出战,更是狠狠打了秦王的脸。

第三点:白起的个人威望过高,已经与君王的地位形成了冲突。战国时期,都是一个“无义战”的时代,谁拥有着更高的权利和威望,就能够得到下级的认可。白起的超凡脱俗的军事才华和百战百胜的辉煌战绩,已经为他获得了巨大的威望,一定程度上甚至撼动了秦昭王的地位。
正所谓功高震主,当个人权利与威望,高过君主的权威之时,对君权就已经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威胁。抛开白起的年龄不谈,秦昭王其实对于他早有忌惮,这种忌惮在邯郸之战以后爆发,就注定了白起必须死。
所以白起最终的死亡,其实与范雎并无太大关系。他本人太过于居功自傲,甚至都不会审时度势,他虽然为秦国的开疆扩土,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但是他个人的性格里的自负,他和君主之间的冲突,导致了他的最终死亡。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