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商鞅之死:功高盖主只是表象,这3个原因直接导致商鞅活不成

[复制链接]
作者: 重楼画黛 | 时间: 2024-6-18 04:22:02 | 历史|
0 95

3118

主题

3118

帖子

9354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54
发表于 2024-6-18 04:22:0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国历代君主,习惯于卸磨杀驴。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种行为,似乎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之中了。功臣宿将在王朝做大做强以后,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被抛弃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想要和帝王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对不起,我再给你一次机会,把话说清楚!这种事情在古代,基本是不可能的。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以后,先后杀了韩信、彭越、英布、臧荼、韩王信、陈烯。这些人在建立大汉王朝时,立下了多少功劳?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后,先后杀掉了李善长、蓝玉、李文忠、冯胜、傅友德等数十位开国元勋,这些人难道真的个个有罪?还是说他们的存在,已经妨碍了大明王朝的运转?
当我们在歌颂汉高帝、明太祖的丰功伟绩时,其实也就默认了卸磨杀驴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没法子啊,就连现在的创业公司,在上市或者走上正轨以后,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因此股份制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果你纯粹是个打工的,就算你立下了再大的功劳,就算你和老板关系再好,也无法避免卸磨杀驴的命运。唯有你拥有了公司的股份,那么老板在卸磨杀驴时,也不得不考虑到你的重要性,从而慎之又慎。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看商鞅之死,似乎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一、奋六世之余烈,卸六世之磨,杀六世之驴。
秦国真正强大,还是要从秦孝公商鞅变法之后。秦孝公在位期间,什么都不管,把整个秦国都交给商鞅来管理。
看似对商鞅是一件好事,其实也把所有的骂名都留给了商鞅。因为变法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秦孝公让商鞅背负了所有的锅以后,就注定了商鞅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而且根据《战国策》记载,秦孝公居然还打算把大位禅让给商鞅,这不是捧杀是什么?果不其然,等到秦孝公猝死,秦惠文王上台以后,立刻就把商鞅给杀掉了。
秦惠文王时期,名臣张仪出使各国,为秦国争取了最大的权益。结果楚怀王恨透了张仪,打算用黔中之地换取张仪。
秦惠文王非常偏爱张仪,可面对土地的诱惑,这位老兄居然动摇了。他跑过去找张仪商量:相邦,你说怎么办?
这哪里是在征求张仪的意思呢?这分明是在给张仪下令啊!出卖张仪的事情,是铁板钉钉了,张仪只能主动申请去楚国。

后来张仪靠自己的智慧,再次回到了秦国,重新开始帮助秦国游说各国。不过秦武王上台以后,立马背弃了张仪:你哪儿来的,哪儿呆着去吧!自此,张仪黯然离开了秦国。
秦昭襄王时期,名将武安君白起,为秦国攻城略地,打服了周围列国,合计消灭对手多达100万的军队,可谓战功赫赫。
可就是因为丞相范雎的几句谗言,秦昭襄王居然把立下如此战功的名将给赐死了!这可真让人心寒。
秦孝文王在位3天,秦庄襄王在位3年。他们的统治时期过短,所以基本没来得及出现卸磨杀驴的情况。
秦始皇倒是没卸磨杀驴,可他儿子秦二世,诛杀了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李斯。李斯虽然人品不怎么样,好歹也为秦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结果却落得个灭族的厄运,实在是可惜。
由此可见,秦国到秦朝的转变过程中,就是秦王们,不断卸磨杀驴的过程。这种情况不断发生,直接导致卸磨杀驴成了一种文化血液。

二、变法已成,不杀商鞅,新王不能立足。
商鞅变法以后,他本人在秦国的地位如日中天。很多人只知道商君,却不知道秦君。这就很讨厌了。
虽然商鞅变法,的确增强了秦国的国力。可商鞅本人,却威胁到了秦国君主的地位。这是秦国国君所不能忍的。
就算秦孝公胸怀宽广,感恩商鞅,对他言听计从。可这事儿影响不了后世之君对商鞅的怀疑与憎恨。
国君是一个国家的领袖,当领袖成了一个摆设的时候,你说国君能高兴吗?所以说,摆在商鞅面前的,其实是一个死局。
商鞅变法成功,秦国国力大增,商鞅功高盖主,必然要被后世之君除掉。

商鞅变法失败,秦国国力衰败,内乱不止,那么商鞅就是秦国罪人,还是会被后世之君除掉。
由此可见,自从商鞅踏足秦国这片土地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的命运了。当他为秦孝公出谋划策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自己不能善终的这个问题了。
果不其然,秦惠文王上台以后,大家还是只知道商君,不知道新的秦王是谁,也不关心新秦王是谁。这让秦惠文王很没有存在感。
恰好老贵族们在变法的过程中,被商鞅整得够呛,因此大家一拍即合,商鞅自然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三、商鞅之死,商鞅本人难道没有责任吗?
商鞅功高盖主的事情就不谈了,我们就看商鞅在面对危机时,他是怎么处理的。
秦孝公死后,老贵族们诬陷商鞅谋反,因此秦惠文王就开始全国通缉商鞅。这个时候商鞅至少犯了3个错误!
第一,商鞅打算逃到魏国。当年商鞅为了立军功(他规定了立军功才能封爵),欺骗魏国的老朋友公子卬,结果大败魏军。魏国恨透了商鞅,可商鞅危急时刻居然还要逃到魏国?这不是找死嘛!果然,人家魏国不肯接纳他,导致他浪费了不少时间。第二,商鞅没法子啊,只好跑回自己的封地商於。他回来后居然带着商於的兵马,主动进攻秦国的郑县,这是几个意思?这是要把造反的事情坐实吗?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就商於那点兵马,能打得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正规军?这不是搞笑嘛!第三,商鞅没有第一时间宣布效忠秦惠文王。我们注意到,秦孝公死后,商鞅并没有第一时间出现在秦惠文王身边,这就给了公子虔等老贵族们可乘之机。新王本来就讨厌商鞅,商鞅没有及时对新王宣布效忠,给别人钻了空子,那不完了?
所以说啊,商鞅之死,完全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在遭遇突发危机的时候,没有妥善的应对能力。或许是好日子过多了,当年居安思危的能力自动削弱了吧。

总结:商鞅虽死,可变法却延续了下去。
真是见了鬼了,商鞅都被车裂了,可秦惠文王却依旧坚定地执行着商鞅变法。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秦惠文王也不是傻子,他分明看到了商鞅变法为秦国带来的好处。变法图强以后,秦国不仅战斗力攀升,而且逐步富裕,集权于朝廷。虽然老百姓惨得很,可秦国朝廷的权力越来越大,执行力越来越强。
这都是商鞅变法带来的好处,所以说,秦惠文王作为一代明君,自然还得继续执行商鞅变法。至于杀商鞅,那是因为商鞅谋反,和变法本身没什么关系。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