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下人指挥作战,敌军猛攻他禁止迎战,以3万人打败30万敌军

[复制链接]
作者: 倾听雨落 | 时间: 2024-6-17 09:22:09 | 历史|
0 82

3148

主题

3148

帖子

9444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444
发表于 2024-6-17 09:22:0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讲究的是按部就班,各司其职,若是有人异想天开,不在其位,而谋其政,通常是会被人讥笑的,也注定不会有好结果。不过,春秋之际就有这么一个牛人,人微言轻,却为百姓免除了一场大的战争灾祸,这个牛人就是曹刿(guì)。
春秋时期,战争是各国间的主要交往方式之一,也是当时的生活主题词。尽管真正喜欢战争的人并不多,各国百姓更是烦透了战争,可还是躲不开战争。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国仗着国力强大、兵多将广,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兴兵三30万进攻鲁国。鲁国军事力量不强,国家实力也比较弱,无法抵挡住齐国的大举进犯,之前齐、鲁三次交战,鲁国都大败。这次齐军长驱直入,很快打到了重镇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鲁国危在旦夕。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可当官的责任更大,国家养他们不是白养的,关键时刻得能给国家排忧解难。不过,鲁国的官员在这方面做得很差,齐军都打到家门口了,他们还没有退敌良策。鲁庄公很失望,也很生气。国家有危难,官员不作为,敢情我们鲁国朝堂上站的是一群废物啊!军委会议开了一个又一个,还是没有商量出一个可行的方略。
庄公气急败坏,几乎把这些官员的母亲和家里女同胞挨个问候了一遍。最后他实在急了,就下了一道死命令:限这帮平日里吃饱喝足作威作福的官员五日之内拿出对策,不然就将他们当成猪杀掉,做成人肉包子拿到前线慰劳将士,也让他们像猪一样用自己的身体为国家做一点贡献!
别看这帮大臣平日里口口声声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国家利益个人做出再大牺牲都是值得的,可真叫他们献出自己的躯体时,他们又都退缩了。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人急则生智,这话说得不错。就在庄公下达那个怪异命令的第二天,有人说话了:“大王,这事有人能摆平,不过这个人目前不是国家公务员,也不是王公贵族,只是个普通士人,如果破格提拔他,和组织部门的干部任用条例冲突较大。”说这话的是鲁国国防部副总参谋长施伯。
一听有人在这个火烧眉毛的时候还要讲究那些臭条例,庄公很生气:“国家都快灭亡了!我不管他是干什么的,关键时刻,一切从简,咱们就不要搞那些繁琐的手续了,快说此人现在何处?”
“这个人叫曹刿,隐居在东平(今属山东泰安)乡下,是个胸怀大志的奇才,对兵法和国际形势很有研究,我同他是好朋友,觉得他有办法退敌。”施伯其实也拿不准,毕竟曹刿从来没参与过国家大事的管理,在形势如此危急的时刻,他能力挽狂澜吗?
事到临头,鲁庄公也顾不了这些了,急切吩咐施伯亲自去请。“现在是用人的关键时期,一定要让他立刻赶过来!”
领导就是领导,一发话,啥事都好办。施参谋长很快就出发了。到了东平乡下曹刿的隐居之处,两人坐下,喝了几杯小酒,说了几句闲话,施参谋长就赶忙献上礼品,说明来意,曹刿推让了一番就照单全收了。曹刿安顿了家里的事,并把许多东西安排人分给了乡亲们,然后就准备跟施参谋长去见庄公,拯救祖国。
谁知刚出门,闻风而来的乡亲们就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个说:“你难道不知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吗?”那个说:“曹大哥呀,你别犯糊涂,国家大事自有当官的料理,被做成人肉包子是他们没能力,你何必管这个闲事呢?”还有人说:“咱管他们那事干啥,我就不信他齐国人来了,能把咱老百姓都杀了?”
曹刿微微一笑,对大家说:“按理说,我不领国家一点俸禄,国家大事自有当官的在料理。可是,有些当官的特别计较自己功名利禄的得失,这样一来,他们就很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很多事情看不全面,一些军国大事就会办砸。不过,话说回来,国和家是分不开的,鲁国不太平,我们的小家又怎能安宁?眼下齐国大举入侵咱鲁国,死的都是老百姓,哪一家死了人,都是个悲剧。国家的事,又怎么能和我们没有关系呢?”
曹刿的话深深打动了乡亲们。上战场杀敌,为国家尽力,毕竟是国家大义。

到了首都,庄公很快接见了曹刿。
曹刿问庄公:“请问大王,目前齐鲁战争进行得激烈紧张,我们鲁国还有什么战胜齐国的法宝吗?您打算靠什么来战胜齐国?”
庄公回答:“我虽尽责不够,不过还是时时想到百姓。吃穿不敢独享,常常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对此嗤之以鼻:“就算他们这些人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齐国有30万大军,他们充其量不过万儿八千人,又咋能抵得住齐国的进攻呢?老百姓没有从国家发展中得到实惠,官民不团结,又如何能打退齐军?”
庄公想了想,又说:“我在祭祀神灵的时候,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从不谎报数量,对神灵极为敬重,因此神灵会保佑我们,让我们获得胜利的。”
曹刿更加不屑:“这些都是小事,无关大局。战争是人跟人的争斗,人与人之间的事,神怎能解决得了?敬神对战争作用不大。您还有其他法宝吗?”
“我还能时刻想到百姓疾苦,十分重视鲁国的司法工作,仅仅去年一年,就解决了数百件人命案,对可杀可不杀的人,一律不杀,仅此一项就少杀了1000多人,这些年少杀的人应该在三万左右。听说齐国人不是这样,他们经常滥杀无辜,我想鲁国百姓会支持我的。”
曹刿这才满意地点头:“您的这些措施会得到百姓的衷心拥护,尤其是少杀人,更会得到所有人的大力支持。凭借着这些,我们可以和齐国人大战一场,并且可以战胜他们。”
“您有何破敌良策?”庄公急切地问道。
“我已经有了妙计,不过天机不可泄露,开战之时,我同您一道上前线,包您战胜齐国就是。”曹刿故意卖了个关子,而后离开了朝堂。
很快,齐国和鲁军在长勺摆开了阵势,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到了战场。
齐军统帅是名臣鲍叔牙。他一路势如破竹,因此对鲁国军队很看不起。到战场没多久,他就擂响了第一通鼓,并下令,先攻陷鲁军的人会得到重赏。鲁庄公一看,急忙命令鲁军擂鼓迎战。可曹刿却摆摆手制止了,他命令鲁军按兵不动,传令军中,谁敢喧哗,就把谁斩首。齐军冲过来,鲁国军队纹丝不动,阵如铁桶,无法攻打,只好退了回去。不久,齐军又擂了一通鼓,进攻了一次,又是一样,鲁军仍然按兵不动。齐军第三次擂响战鼓时,曹刿说:“打败齐国,就是现在了!赶快擂鼓!”
齐军见鲁军两次都按兵不动,以为他们都不会战斗,听见鲁国的战鼓响了,便不怎么在意。谁知蓄势已久的鲁军士兵们顷刻间向齐军冲杀了过去。将士们心中饱含对侵略者的痛恨,一个个如虎添翼,不一会儿就把齐军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见齐军败退,鲁庄公急忙下令追赶,曹刿连忙拦住,跳下来看了看齐军逃亡时的车辙,又登上战车前的横木,手搭凉棚,向远方仔细眺望了一番,确认齐军的旗帜东倒西歪,的确是在溃逃,这才下令鲁军进行追击。

鲁军一直追了30多里,杀得齐军尸横遍野。这样一来,曹刿指挥鲁军用3万军队打败了齐国的30万大军,缴获了无数兵器、盔甲、战车,获得大胜,让国家重新获得了安宁,让百姓免除了更大的祸患。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喇叭是铜,锅是铁,长勺之战的胜利,让鲁庄公彻底看到了曹刿的军事才能。战后,他又就一些时政问题向曹刿做了请教。曹刿得到重用,被任命为国家军委副主席;慧眼识珠的施伯得到了丰厚的奖赏;其他官员也不用担心被做成人肉包子了。因为长勺之战的重大胜利,使各个诸侯国再也不敢轻易同鲁国开战了。
曹刿堪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典范,可惜在曹刿之后,很少有人再有这样一心为国的精神了,鲁国也就不可避免地走了下坡路,虽然没被齐国吞并,却最终被楚国灭掉了。
有趣,有料,有深度关注微信公众号淘历史,和T君一起读历史作者|郭向阳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