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

[复制链接]
作者: 几度相思成灰 | 时间: 2024-6-17 07:35:38 | 历史|
0 110

3056

主题

3056

帖子

9168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68
发表于 2024-6-17 07:35:3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姜子牙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

姜子牙建立齐国后,首先,以法治国,安定民心。司寇营汤阳奉阴违,受贿害民,并妖言惑众。宣称,要以所谓的“仁义”治齐,姜太公便令人把营汤斩首,以正政令;东海上,有被时人称为“贤人”的狂矞、华士兄弟,既不向天子称臣,也不为诸侯做事,以不合作的姿态,和平地对抗新生的齐国。姜子牙认为,他们自私自利,不为国家尽义务,是“害群之马”,就下令诛杀他们。
一时间,齐国再也没有违抗命令法规的事情了,混乱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仅仅五个月,姜子牙就去向周公“报政”,即向周公汇报其安邦定国的政绩。
姜子牙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当地东夷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齐国统治阶层,让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通过考核符合选贤标准的人,不分亲疏,用其所长,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积极创造性。
这一用人路线,打破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尊亲亲”的正统思想束缚。
姜太公还把用人提升到事关国家兴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实践证明,他的用人思想,不仅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也为后来齐国称霸列国奠定了基础。
文化上,姜太公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俗”指“夷俗”,即当时当地东夷人的生活方式;“礼”指“夷礼”,即当时当地东夷人的礼仪制度。姜太公认为,如果在齐地强力推行周礼,容易产生民族矛盾,不利于治国安邦。经过再三斟酌,他决定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不强制干涉,而且,务实地创造了既让齐民乐于接受,又不太悖周礼的新制。
《汉书·地理志》记载:“齐地负海潟卤,少五谷,而人民寡。”《盐铁论》则说:“昔太公封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姜太公自齐国初建时,就因地制宜,在注重发展黍、稻生产的同时,利用境内矿藏丰富、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冶炼业、丝麻纺织业、渔盐业等手工业;还充分利用齐国交通便利、人民有重商传统的优势,大力发展商业,推行与列国通货的外贸政策。在这种“农、工、商”三宝并举的宏观战略指导下,齐国制造的冠带衣履,畅销天下,鱼盐流通列国,诸侯纷纷前来朝拜,齐国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为雄居于东方的大国富国。
姜子牙封齐建国后,相当多的时间,是在镐京做周朝中央政权的“太师”,辅佐外孙周成王姬诵、重外孙周康王姬钊。
他的大儿子齐丁公姜伋,也没有到临淄治理齐国,而是一直在镐京担任虎贲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部队。
齐国开国后的三十余年,营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儿子丘穆公镇守。
成王时期,管叔、蔡叔、霍叔“三监之乱”,淮夷、徐夷、“殷东五侯”起兵反周,姜太公父子辅助周公旦,或坐镇京都、运筹帷幄;或领兵东征、冲锋陷阵;或左右呼应,东西夹攻,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为二次安周立下了赫赫战功。
再后来,周成王去世,姜子牙父子又接受了成王托孤的遗命,担负起辅佐太子的重任,后又与众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钊登位,史称周康王。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朝首都镐京,岁寿一百三十九岁,子丁公姜伋继位。齐丁公姜伋,继续辅佐周康王,成为仅次于首辅召公奭的次辅,并掌管周王朝的精锐部队三千虎贲,保卫丰镐。
(本篇完)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