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有个会吃的朋友是什么感觉?

[复制链接]
作者: 蛰伏半世情 | 时间: 2024-6-17 02:39:30 | 搞笑|
0 74

3078

主题

3078

帖子

9234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34
发表于 2024-6-17 02:39:3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倩姐,又到了咱们见面的时间了。见面地点准备设在哪里呀?”微信聊天框里,艾米发来信息。
我微微一笑,回复道:“你定吧。”
艾米:好。我们就去汉口的天街。
我:有啥好吃的?
艾米:带你去一家粤菜餐厅尝尝新。
我:哦?粤菜挺广的,具体是哪里的呢?
艾米:顺德。
我:自古有“食在广州,厨在凤城(顺德别称)”的说法,我还没有吃过顺德菜呢。
艾米:那就定了,明天见。
第二天,我和艾米如约见面。在天街里逛了逛,就进了艾米说的那家顺德菜餐厅。艾米说来这里必点两道菜:清远鸡和驴打滚。清远鸡不必赘述,这个驴打滚也是招牌菜?我印象中驴打滚是一道甜点。结果这里的驴打滚是大油条。
油条上来,艾米看了看很不满意地问服务员:“你们换了厨师么?”服务员忙说没有,问有什么问题。艾米说油条的油太厚了,吃着肯定腻。服务员赶紧端下去,过了一会儿端上来一盘新的油条。艾米这才笑了说:“虽然距离我的要求还差点,比刚才那一盘好多了。”
我拿起油条撕下一块,尝了尝原味的。接着又按照艾米说的,把另一块油条放鸡汤里滚了滚,再尝了尝。仔细感受两者的区别后,问道:“这油条有啥讲究?”
艾米放下筷子,认真给我科普:“原味的油条,外皮酥脆,里面甜润。刚才退掉的那一盘,油太厚了,外皮吃进嘴里都是油,口感很腻。在鸡汤里滚一滚,吸进一些鸡汤,吃进嘴里,既有一点脆皮、又有鸡汤的鲜美,还有油条本身面的润,层次分明,很舒服。”
我眨巴眨巴眼睛笑道:“你的这张嘴啊,除了很会说,还很会吃呢。佩服佩服,哈哈哈......”
艾米也笑着说:“人生苦短,每日奔忙为那碎银几两,不就是为了这张嘴么?当然不能亏待了它。你说呢?”
“你说得对!”我俩继续边吃边聊。
艾米是我的多年的好友,在吃的方面,她很讲究:从各色中餐到西餐,到日料,还有东南亚菜系等,她都能逐一说出哪家值得去,哪道菜值得吃,然后推荐给我,从未让我失望过。有这样一位会吃的朋友,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近日刚看完蔡澜先生写的《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让我对“会吃的人”拓宽了眼界。

蔡澜先生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电影监制、美食家、作家、电影节目主持人,担任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中央电视台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特邀蔡澜作为节目总顾问。蔡澜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美称。
如果说跟会吃的艾米做朋友是我的幸运,那跟蔡澜做朋友的人可得算是幸福至极了。为什么?看看书里怎么写的。
一、莫愁前路无知己
蔡澜和査先生(金庸)夫妇、倪匡夫妇,还有其他几位好友一起在“鹿鸣春”吃饭。一群爱吃的人,把“鹿鸣春”最好的菜都叫齐了:鸡煲翅、北京填鸭、京爆羊肉、榨菜烧饼、炒大白菜、炸双冬。
好友相聚,吃很重要,聊天才是点睛之笔。不是有句话说: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吃。放在蔡澜这里,跟谁吃重要,吃什么也重要。吃满足了嘴,聊天满足了心,合起来才能心满意足。
这次聚餐,是为了庆祝査先生在剑桥学成,领取了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所以,査先生是主角。只有让主角高兴了,这顿饭才会宾主尽欢。
査先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粉丝众多,一起聚餐的人也基本是他的粉丝。这里面铁粉当属倪匡了。他把新版《天龙八部》修改和添加过的部分如数家珍般的一一说了出来,令査先生大乐。还有什么比自己的作品被粉丝如此珍爱感到幸福的呢?
査先生开心,大家都很开心。美食在这里就是推波助澜了,大家都吃到撑不下为止,纷纷表示这是今年最有意思的一餐。这一餐有蔡澜做见证和记录,甚好。
二、岁久情愈真
北京官也街的老板法兰奇跟蔡澜抱怨,说蔡澜让他在“甘棠烧鹅”吃了邪恶的一餐。法兰奇说的“邪恶的一餐”是指吃得根本停不下来,害他抱着圆滚滚的肚子回澳门。
书中这样描写:......仔细一看,由几尾共一斤重的牛鳅鱼,半斤重的梭罗鱼,一斤猪,两对共四个干鸭肾,七斤西洋菜,一个半小时继续煲煮。这时把西洋菜捞起,用搅拌机打碎,隔掉渣,再回锅去,以慢火炖出来。这么一来,西洋菜汤才够浓,当然还要放十二年以上的陈皮。这汤喝了一碗再一碗,说是邪恶,喝个不停才是邪恶......
除了这道汤让法兰奇停不下嘴,还有“甘一刀叉烧”、“金钱鸡”、“昆布海草水牛皮大生熟地汤”,所用食材和制作过程都是精益求精,有的甚至闻所未闻。
这样的一餐,相信法兰奇会终生难忘。人生有蔡澜这样一位如此会吃的朋友,才会令法兰奇用“邪恶的一餐”来形容美食的极致诱惑。
三、奇趣之人
若说“甘棠烧鹅”的厨师对食材和火候是极其讲究的,那牛丸大王冯秉荣就是极致变态的厨师兼老板。
冯秉荣原本在九龙城的旧菜市中开着最出色的牛肉丸档,几番风雨后,移到花园街开了“乐园”店铺,还是主打牛肉丸。
有一天,冯秉荣跟蔡澜说自己在深圳也开了一家分店,蔡澜好奇地问为何到深圳开?冯秉荣说因为供应商提供的牛肉越来越肥,不好吃,怕砸了自己的招牌。于是,他就在深圳一家屠宰场旁边买了牛栏,自己买牛(专选瘦的),自己养牛。要多少货,就杀多少牛,以销定产,不压货,不浪费。
而且,冯秉荣把做牛肉丸的大师傅也送回深圳,屠后新鲜的牛肉,即刻打成牛肉丸,成品再转送香港卖。
冯秉荣在牛肉丸的原材料上丝毫不敢马虎,这关系到自己品牌的根基。除了原材料,牛肉丸的加工过程也是绝对机密。蔡澜不愧是作家兼美食家,谈话时绕了几个圈子,就把冯秉荣的牛肉丸制作工艺给套了出来。冯秉荣说完即察觉上当,却也只是笑笑,并未介意。
冯秉荣靠着牛肉丸这一爆款做到身家千万,凭的就是真材实料,以及对制作过程极致变态的认真劲儿。
四、四海之内皆兄弟
蔡澜和好莱坞明星东尼.寇蒂斯在香格里拉的龙虾吧见面,俩人喝着酒,互相讲故事。
东尼给蔡澜讲自己拍电影的故事,讲得很细致,细致到电影里的细节表达方式和价值观的探讨,还有对大公司大片厂生活的怀念之情。东尼因为拍电影顺便学了魔术,在餐桌上狠狠地炫了一把。
蔡澜给东尼讲一个泰国和尚做法事求不下雨结果失败了的故事,东尼听得哈哈大笑。俩人妥妥的一副有酒有故事的架势。
阅历丰富的人,从来不缺故事。跟美食家做朋友,也从来不缺美食和美酒。
査先生的故事、法兰奇的故事、冯秉荣的故事、东尼的故事,这四个故事只是《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一书74个小故事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好吃的美食、有趣的人物,无法一一道来。
关于美食和友情,《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这本书着实让人读来有食欲,也动情。闲来翻阅,与书为伴,与蔡澜为友,美哉美哉。如能和知己一起,到书中的餐厅一饱口福,那可太幸福了。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