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三个看法,道出了儒释道三家的境界,你认同哪一家?

[复制链接]
作者: -怨天尤人、故我爱之人。 | 时间: 2024-6-16 20:20:00 | 历史|
0 57

3107

主题

3107

帖子

9321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21
发表于 2024-6-16 20:2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楚人失弓”的故事,故事是说楚王去云梦泽打猎,在打猎的过程中,不小心把自己很喜欢的弓弄丢了。侍从们知道以后,就提议说:那我们原路返回,去找找吧。没想到楚王却说,“算了,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听了楚王的话,侍从们都会佩服楚王的豁达和大度。
把这件事情放在我们个人身上,如果丢失了自己很喜欢的一个东西,我想很多朋友都会选择回去尽量找一找,找到了是幸运,找不到是遗憾。从这件事情上,我们也能看得出楚王的一些气度。还有人说,就这一个小小的故事,还包含了儒释道三家的境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01、首先我们来说儒家。
孔子在这件事情上,对楚王的评价不是很好,他认为楚王还是不够豁达。那孔子在意的点在哪呢?在于是人失了弓,也是人得了弓。更重要的是,这个人也不一定是楚国人。孔子认为,难道被齐国人捡到就不好了吗?孔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儒家一直以来对于“人”都很重视。儒家讲究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万物之始,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

02、其次,我们来看佛家。
佛家说,“惜乎其不广也。胡不曰:人遗弓,人得之,何必楚也。”佛家认为楚王的思想境界还不够大,人丢了弓,人捡到了弓,为什么非得是楚人呢?这点和孔子的观点有一点象,但是又不像。怎么说呢?提起佛家,很多朋友第一反应就是遁入空门,对于“空”这个字,也是很有体现。像是“道即是空,空即是道。”我们来分析一下,孔子的境界虽然比楚王高,但是还是不能忘情于“弓”,心里面还惦记着弓。佛家呢,不仅弱化了“楚人”的境界,还弱化掉了“弓”的概念,企图让事物达到一种“空”的境界。这样说有点大,我们联系到我们自身生活上,空就是心无杂念,一点欲望都没有。再加上,佛家讲究一个“随缘”,如果我们能本着这样的心态去生活,那么不论我们是丢失了什么,还是得到了什么,都是一种缘分,不必太过于纠结。

03最后我们来看道家。
关于这个故事,老子给出的看法是:“去其‘人’而可矣。”也就是说,“得弓,失弓”。这点又和上面我们说的佛家对应上了,它是弱化了“人”,更注重“得失问题”。在老子的观念里,人和天地万物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如果我们能够懂得这个,不去为利害得失所累,那么这世上也没有能伤害到你的了。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