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抄袭大师”为何被后世誉为“法圣”?只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复制链接]
作者: 如鲸向海 | 时间: 2024-6-16 18:23:16 | 历史|
0 114

3141

主题

3141

帖子

9423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423
发表于 2024-6-16 18:23:1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飞鱼说史
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成秦国之业。——《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国伊始,只是远离华夏文明的西部“蛮夷”。
山东诸侯间有个集会活动的话,也是没有秦国的份,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小小诸侯,最后却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国,成就了华夏历史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大一统。
何也?

有人认为是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的结果,有人认为是秦国据守崤函之固的天险进可攻退可守,也有人认为是秦国有广阔胸襟能不拘一格重任外来人才。
其实,秦国能并吞六国,是多方面因素结合才会出现的结果。
不过说来说去,奠定秦国崛起基础的是商鞅,正所谓: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说到商鞅强秦,那一定绕不过去他在秦国的变法,如果没有商鞅的变法,秦国纵奋十世之烈亦不可成就此番“伟绩”。
这不是对商鞅的过度褒扬,只是最为中肯的评价罢了。

但商鞅的变法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所谓的巨人是魏国的李悝和吴起,可以说商鞅变法的很多举措都是“借鉴”来的。
本篇飞鱼就来聊聊商鞅作为一代“抄袭大师”为何被后世誉为“法圣”?
李悝的法经。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魏国称霸的基础,当然也是后世变法的参考,尤其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成为了后世诸侯国变法的蓝本,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就是在李悝法经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法律上,为了巩固变法成果,李悝颁行了《法经》,商鞅为了强化变法,在秦国颁行了《秦律》,由于《法经》的失传,我们已经不能知晓具体内容,但是根据《晋书·刑法志》描述,《秦律》中的内容与其有诸多雷同。

在经济上,李悝推行“尽地力之教”,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商鞅就在秦国颁行《垦草令》,用各种方法来刺激农业生产,并且奖励耕织,实行“重农抑商”。
在政治上,李悝推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进而废除贵族的世卿世禄,商鞅就在秦国推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并且明令奖励军功,同时亦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吴起的北门立辕木。
吴起治理西河之地时,秦国有一哨亭,由于靠近魏国边境,不打吧,会影响魏国农夫种田,打吧,吴起又觉得不值得集结队伍,于是他就在北门外立了一根辕木,并且对士兵说,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就赐上等田地和住宅,结果有人抱着怀疑的心态试了试,吴起毫不迟疑兑现了奖励。
过了一段时间,吴起又在东门放了一石赤豆,说,有人搬到西门,赏赐如前,结果士兵抢着搬,于是吴起就对士兵说,我明天要去攻打哨亭,如果谁能先攻上去,赐国大夫,赏上等田宅,结果哨亭一个早上就被攻下了,这件事情被记载在《韩非子》中。

看到这,你是不是觉得很眼熟,没错,商鞅在变法前夕为了取信于民,就在秦国国都的南门立了一个三尺之木,声称只要能搬到北门,就赏赐十金,但是没人搬,后来赏赐加到了五十金,有一人就搬了,结果如商鞅所许诺得到赏赐。
也正是因为这根小小的木头,商鞅后续在秦国变法的法令,在民众之中才会推行的异常彻底,因为朴实的民众早已被“这根木头”收买了,这就是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
此外,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军功制,也和吴起选练魏武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吴起提倡的是“先赏后功”,而商鞅提倡的是“先功后赏”。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商鞅在政治、经济、法律上借鉴李悝的变法,又在军事、收买民心上参考了吴起的做法,说商鞅是“抄袭大师”,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说到这,你可能会说了,商鞅也可能是自己想到的啊,其实这种可能性极小,首先商鞅在魏国一直是魏国丞相公叔痤的“管家”,魏国的变法内容和李悝的《法经》,商鞅是能拿到第一手资料的,尤其是商鞅入秦时,可是带着《法经》去的。

其次,吴起经营西河,在魏国赫赫有名的,他用辕木和赤豆收买人心,而轻易攻下秦国的哨亭,这件事势必会在魏国疯传,而在魏国的商鞅,也不可能没有耳闻。
不过靠着“抄袭”能成为一代大师,并且被后人誉为“法圣”,商鞅也着实不简单,因为他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且在变法中还加上了自己特有的元素,使之更适合秦国的国情,比如说,连坐法,禁游宦之民等等。
飞鱼说:
商鞅的“徙木立信”并不是首创,吴起攻打秦国哨亭时就用过,只不过经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这就导致了商鞅在名气上远远超过吴起,所以当我们佩服商鞅的才华时,不妨想想在魏强魏在楚兴楚的吴起。

一代“抄袭大师”为何被后世誉为“法圣”?只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商鞅的变法尽管参考了李悝和吴起,但亦不能否认他在强秦的道路上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不过话又说回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之所以能如此彻底,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说,秦孝公在背后的大力支持,比如说秦国未开化的民风,再比如说秦献公为秦国变法开的先河,等等。
那么在你的心目中,到底该如何评价商鞅呢?
参考文献:《韩非子》、《史记》、《战国策》等。
(本文系飞鱼原创作品,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