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服务价格项目获整合:“分娩镇痛”“亲情陪产”等单独立项,支持人性化

[复制链接]
作者: 清明雨留连花事早殆尽 | 时间: 2024-6-16 10:37:54 | 母婴|
0 103

2064

主题

2064

帖子

6192

积分

研究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92
发表于 2024-6-16 10:37:5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15日,据国家医保局消息,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将各地原有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30项。

▲资料图片 图据图虫创意
国家医保局表示,《指南》将资源消耗、技术难度等基本相当的项目归为一类,不再与具体技术细节挂钩,适应临床需要,有助于新技术应用。立项体现技术难度差异,突出体现医疗技术劳务价值,赋能产科平稳运行和发展。
同时,《指南》将“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等项目单独立项,旗帜鲜明支持医疗机构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有利于减轻分娩恐惧心理,能够更好适应生育观念转变,促进生育服务提升优化,满足生育服务多元化需求,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把“方言”统一成“普通话”
不再按技术细节立项
为什么要规范整合产科类价格项目?形象来说,就是要把各地相对有特点的医疗服务项目“方言”变成全国统一的“普通话”。
国家医保局表示,过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由各省价格部门牵头制定,各省之间差异较大。以难产接生为例,各地根据不同情形、不同方式,设立了产钳助产、臀位助产、胎头旋转、手取胎盘等多个价格项目,实际上这些项目资源消耗、技术难度等比较接近。而过去这些将具体操作与价格项目紧密绑定的立项方式,导致价格项目拆分过细、颗粒度过小,无法很好适应一些新技术的收费需求。
据介绍,《指南》突出服务产出的导向,原则上按照孕产流程进行分段立项,即妊娠期、产前、生产、产后等各环节,将资源消耗、技术难度等基本相当的项目归为一类,不再与具体技术细节挂钩,以更好适应临床实际,有助于促进改良创新技术的临床转化。
“分娩镇痛”“亲情陪产”等单独立项
支持医疗机构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
国家医保局表示,从一线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临床实践的需求,主要是希望新增新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更好体现产科医疗技术劳务价值。
例如,新技术“分娩镇痛”在实践中的矛盾是,一些地方按照原来的椎管麻醉项目收费,医疗机构因无独立的价格项目减少了提供分娩镇痛的积极性;一些地方则是因麻醉医生数量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此类需求。因此,希望充分发挥价格调节资源配置的功能,引导医疗机构提供相关服务,更好满足无痛分娩等多元化生育服务需求。
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13%的女性青年存在对怀孕和分娩过程的惧怕心理。国家医保局表示,本次产科类立项,《指南》单独设立“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项目,旗帜鲜明支持医疗机构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
其中,导乐分娩服务起源于美国,最初是通过音乐帮助产妇放松心情,现在导乐分娩服务已不断丰富,包括由专业人员给予孕妇导乐相关知识讲解及陪伴,进行合理用力及分娩配合指导,应用呼吸减痛、分娩球、腰骶按摩等非药物方法减轻分娩疼痛、协助产程进展,帮助产妇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顺利分娩,减轻分娩恐惧心理,促进改善生产体验。
产科类服务项目定价存在被低估的情况
指南立项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另一方面,一段时间以来,公立医疗机构产科突出体现公益属性,医务人员反映产科类服务项目价格水平总体偏低,技术劳务价值缺乏充分体现。
今年2月,知名妇产科专家、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教授段涛在微博发文提到“很多医院的院长都想把产科关了”,因为开产科很不划算,产科的门诊和住院收费都很低,这是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但实际上产科运行成本高,风险大。
国家医保局表示,产科类服务项目多以人力投入为主,设备投入等成本占比不高,在按成本定价的传统模式下,产科类服务项目定价存在被低估的情况,在医疗机构内部收入和分配中产科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以普通顺产接生为例,三甲医疗机构收取的总费用(不含分娩镇痛)大多数约2000元-4000元,其中接生的核心术式约为600元-800元。
国家医保局指出,近年,随着产科服务量大幅减少,价格矛盾逐步凸显出来。因此,需要适当跳出成本定价思维,以服务产出质量为基础,构建更好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项目,以促进产科平稳运行发展。
据介绍,立项上体现技术难度差异,对技术劳务价值高、风险程度大的复杂情况和复杂操作,进行单独立项或加收项。以“阴道分娩”为例,设立“阴道分娩(常规)”和“阴道分娩(复杂)”,瘢痕子宫、巨大儿、胎儿臀位等分娩难度及风险大等情况列为“阴道分娩(复杂)”。又如,将“胎心监测”“阴道分娩”“羊膜腔穿刺”等可能涉及多胎的项目,计价单位一律明确为“胎/次”。
护理类立项指南将出台
尽快形成覆盖大部分学科的立项指南
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也是整个医改的重要方向。编制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是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系统性工程的重要一环。国家医保局前期已先后发布《器官移植》《临床量表评估》《中医类(灸法、拔罐、推拿)》《中医外治》《口腔种植》《辅助生殖》《中医针法》7批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国家医保局表示,正系统开展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整合,编制形成立项指南。下一步,将加快进度,陆续出台护理类等类别立项指南,尽快形成覆盖大部分学科的立项指南。同时,将指导地方加快对接落实产科类立项指南,合理确定产科类新项目的价格水平。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编辑 张莉 责编 冯玲玲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