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可直呼老爹的大名

[复制链接]
作者: Kanna Jeyaseela | 时间: 2024-6-16 03:52:55 | 历史|
0 61

3050

主题

3050

帖子

915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50
发表于 2024-6-16 03:52:5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礼制是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家的标准。尤其是每个人的称谓,在日常生活中是最能体现礼制的。古代,一个新生儿在出生百日由父亲为其取名,而到了十五到二十岁期间会行成人礼,加冠,这时宗族、家族长辈会为其冠字。此后,这个人就算成年了,也有了自己的名和字。因为名是父亲取的,而字是族中长辈冠的,所以名比字要卑,而字比名要贵。名成为谦称、卑称,只有上对下、长对少才能称名。而字恰恰相反,平辈之间,朋友之间,下对上,卑对尊要称呼别人的字,如果直呼其名就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古代,尤其对父母那是绝对不能直呼其名,否则就是“大不敬”,但有一种情况例外。

《礼记》记载:君前臣名。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只要是父子俩在国家的君王面前讨论事情,评论某人,那么这时儿子可以直呼父亲的名字。君王面前,父子都是臣,称呼上直呼其名才能显出场合的高贵。
同时,因为在君王面前讨论的都是国之重事,父子之间直呼其名,才能显示出对国家大事的重视,有别于在家中父子间讨论家庭琐事。这就是提醒父子在讨论国家大事时,一定不要把父子之间的感情掺杂在其中。因为上升为国家层面的任何事情,都要重于父子之间的事情。此时,儿子在君王面前可直呼父亲的大名,杠赛了!

这种情况在春秋时期就发生过。
公元前575年,晋楚在鄢陵大战,此战晋国有一对父子也参与其中。父亲栾书担任晋军的中军统帅,而儿子栾针担任晋国国君晋厉公战车的车右(侍卫)。
由于晋军前面是一片泥淖地,晋厉公的战车不慎陷入到泥淖之中。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作为中军统帅的栾书急忙上前,打算把晋厉公请到自己的战车上。儿子栾针一听顿时大吼道:“栾书你干什么,快给我退下去。国家有大事,你怎么能一人独揽,身为中军统帅,你的职责是率领部队,你来抢我的活干什么。你抢别人的活,那是冒犯,丢弃自己的职责,那是怠慢,擅自离开自己的部队,那是扰乱,这三项罪名,你绝不能违犯。”

栾书一听儿子的吼叫,顿时懵圈了,但回过神来,感觉儿子栾针说的句句在理。此时,栾针将晋厉公的战车掀起脱离泥沼。
栾针为何敢大吼父亲,并直呼父亲栾书的大名,因为这是在国君晋厉公面前。君王面前父子绝对不能以父子相互称呼。有人会说,栾书回家肯定会收拾栾针,然而栾书不仅不会责怪儿子,还特别褒奖儿子,因为儿子句句在理,合乎礼制。
这项君前臣名的礼制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所以如果在电视剧中,看到父子同朝为官,在君王面前以父子相称,那你可以对此嗤之以鼻。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