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网络外宣工作

[复制链接]
作者: sander boen | 时间: 2024-6-6 07:23:54 | 其他|
0 73

1970

主题

1970

帖子

5910

积分

研究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10
发表于 2024-6-6 07:23:5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文章是我在1998年写的一篇论文,过去这么长时间,其实我早已忘记了。前不久,在整理资料时,突然发现这篇文章,我感觉对早期互联网人和研究互联网的人来说,可能还很感兴趣,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可阅读性。当然由于时代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文中肯定有许多过时落伍的言辞或数据或观点,大家可以批判式阅读。但同时,细心读者也可能会发现,中国互联网形成的另一个维度,也就是中国互联网形成的关键是靠政策,政策的起源是网络外宣,正是由于网络外宣的成功实践,才有了后来互联网的发展与管理。这也不失为一种研究吧!
撰文 | 南方
图片来源 | 公开网络
在当今,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方向和建设的重点,信息化程度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时任国家主要领导也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从战略高度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作为正致力于介绍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国际上维护树立良好中国形象的外宣工作,理应跟上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未来的全球信息社会里占领自己应有阵地。
01.
信息化的进程及特点
信息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人类在经历了原始游牧社会向农业社会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现已逐渐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信息化就是工业社会、工业经济向信息社会、信息经济发展或演变的一个过程,同工业化一样,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标志。
回顾人类历史,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第一次始于18世纪,蒸汽机技术的诞生,导致工业革命的爆发;第二次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动机、发动机、电灯、电报、电话的问世,引发了一场全球电气产业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电视等)的产生与快速发展,引发了一场信息产业革命,这场革命标志着全社会信息化运动的开始。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信息化的发展较快,各国逐渐从发展信息产业中尝到了甜头,并逐年增加投资。据统计,截至到1991年底,仅美国的银行、保险、运输、宾馆等行业投资在信息技术上的资金就达8620亿美元。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贸易额也急剧扩大,1982年全世界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为2370亿美元,1988年翻了一番达到4700亿美元,估计到2000年将超过9000亿美元,进而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业。也正因如此,各国在这一领域竞争的非常激烈。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推出一个《国家信息基础工程》NII(信息高速公路),就是这种激烈竞争的产物,也是美国争当世界霸主、继续领先于世界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信息技术已由分散型向集中型、单一媒体向多媒体、局部向全局方向转化。信息化的发展也随之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全球性。继美国率先推出“信息高速公路”之后,日本政府立即采取了两项紧急对策,其一是制订日本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曼荼罗计划(Mandara计划),决心投入45万亿日元,用22年时间(2015年),使日本成为第一流的信息大国,其二是改变公共投资方向和结构,即不以过去通常的土木建筑类投资为主,而改为向信息化基础设施倾斜。欧共体也不甘落后,计划10年投资1200亿美元建设遍布欧洲的宽频带信息通道——《神经网络计划》。德国、英国、法国也各自推出了本国的信息高速公路。总人口只有800万人的新加坡,也制定了全岛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计划投入12.5亿美元,建成1.6万公里光缆,使新加坡变成名符其实的“智能岛”。另外还有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开始建设本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力争在未来的21世纪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步跨入信息社会。由此可见,“信息高速公路”兴起,已在全球掀起了一场信息化浪潮。另外,Internet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也说明信息化已不是某个国家的事了。
2.经济性。首先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产力,是工业社会高度发展、科学技术高度进步的表现,它对经济有“催化剂”的作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信息是一种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重要内因。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材料表明,美国正在致力建设的NII(信息高速公路)可使美国生产率提高20-40%,每年可为工业创造新的销售额3000亿美元,并提供十几万个新的就业机会,10年内可累计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约35000亿美元。我国步入信息化以来,特别是“三金工程”(指金桥工程、金卡工程和金关工程)的启动,大大加快了我国信息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效益。据统计,1992年以来我国由于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每年为国民经济带来2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
3.文化性。信息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它是人类思维的产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体现,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下有着不同的信息化内涵。信息化无疑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它强烈的文化色彩和不同的价值观,却使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这一点我们不难从Internet上看到,如黄色内容、网上赌博、宣扬暴力、洗钱、污蔑、诽谤、不同政见等。
1995年2月由欧盟主持召开的“七国集团信息技术部长会议”虽然就“发展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全球信息社会的运作原则和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经济的影响”及积极促进公平竞争、建立全球信息社会等原则、计划达成了共识,但法国和加拿大表示要防止美国文化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占领他们国内的市场。其他一些国家则担心自己的民族文化被别国的产品所淹没,因此特别注意如何保护自己的文化。有文章称,虽然七国大谈合作,但现实却是激烈的竞争与不和,甚至是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
4.电子特性。信息化的基础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信息化就是信息的电子化和数字化,任何信息都可以用“0或1”信息代替并通过计算机传输,传输速率每秒可达几兆、几十兆字节。一套33卷本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仅用几分钟便可传至天南地北。通过网络的连接将没有地域的概念,地球成为一个村,“天涯若比邻”,无论两人相距多么遥远,就像与邻居交谈一样容易、方便。
信息化发展的目的是使每个人都公平享有信息服务,无国界之分,无“贫富差别”(指信息),这是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性。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使信息共享成为现实,目前正朝着由分散、独立网络向国际互联的“网间网”方向发展。同时每个人在享用别人提供的信息的同时,自己的信息也是开放的。目前,Internet已连接全球10万多个网络,只需很少的费用(我国约20元/小时,美国约10美元/月)、很简便的手段上网,即可在网上查到一百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大部分是免费的)。Internet正在逐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科研、经营等方面不可缺少的有力助手。

02.
外宣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自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世界已由军事武力的对抗转化为综合国力的较量与竞争。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对世界市场份额所占比例上,并由此相互进行钳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由于在信息化程度上存在较大差距,在面临发达国家经济侵略与控制的同时,还面临着西方国家文化的侵略及信息资源掠夺的危险。
在工业革命以来的很长的一个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主要表现在对物质的掠夺。到了信息时代,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全球信息基础设施,非常方便地侵略别国的信息资源,占领别国的信息市场。如果一个国家的信息控制权被别的国家掌握了,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被别的国家控制住了。具体地说,如一个国家金融信息设备全部引进的是国外设备,那么这个国家的金融系统很容易被别的国家搞乱搞瘫痪;同样,假如一个国家的文化大部分都是国外来的,那么一方面是这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不起来,更严重的是这个国家人民的思想意识会被另一个国家所同化,就很容易被别的国家所奴役和控制。这一点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1997年2月15日,WTO(世界贸易组织,69个国家)共同签署了2000年电讯自由化经营的全球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开放电讯市场,将外商对电讯企业的持股比提高。电讯市场的开放,将直接有助于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到发展中国家吐丝结网,意味着对发展中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垄断。在很大程度上也等于开放新闻媒体和文化市场,这对正在积极加入WTO的中国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对我们外宣工作的一种挑战。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文明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迈进的时候,我国由于“文革”的闹剧,与历史的转折失之交臂,在信息化程度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拉下不小的差距。在传媒领域也是如此。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虽然我们在海外建设不少的宣传阵地,但是与西方传媒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当前,信息化的发展给西方传媒注入极大的活力,各大新闻机构和电视广播纷纷加入信息高速公路,正在寻求与通讯(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ing)、与内容(Content)的和谐统一,即所谓的“3C”结合。以提高自己在未来信息时代的竞争力,由此将在传媒领域蕴育一场技术革命。我国的外宣工作如果在这场革命中,不审时度势,不迎接这场挑战,那么将会很被动。

在我们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伴随着机遇。
1.我国信息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95年10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战略任务;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推进信息化建设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这充分表明信息化在我国战略地位已经空前提高,全面推进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996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是成员单位之一,并担负着指导国家新闻、宣传信息资源开发及管理的重任,这充分表明中央对新闻宣传领域信息化的重视,为我们搞好外宣信息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2.信息化的发展,给全球都带来同样的竞争和挑战,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也如此在美国最先进入国际互联网的是教育和科学界,企业特别是媒体企业进入互联网也是最近两年的事,对他们来说同样面临发展的问题,如美国媒体企业正在进行重新组合和调整。我国的信息化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在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发达国家几乎保持同步。中央对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十分重视,赋予许多使命,并拨出专款建设外宣信息平台,这就为我们利用国内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进入国际主渠道,提供了契机和先决条件。
3.“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非常自由、投入产出比很高的领域。在网上进行信息传播人人平等,不以贫富、发达不发达来划分,可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大回报和影响,这是发展中国家难得的发展之路。对于新闻媒体来讲,也同样是一种事半功倍的事业,特别是对于中国目前经济实力还不很发达的情况下,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并与之竞争,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4.国外有许多经验丰富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具有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又非常爱国,他们或回到国内参加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或留在国外帮助、支持国内的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发展一支难得的生力军。
5.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有12亿人口,56个民族,有近万种报刊,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可以说中国具有世界其它国家无法比拟、得天独厚的丰富信息资源。世界信息化不能没有中国,据ISOC对Internet的预测,到2001年Internet的用户将接近人类人口总数,只有中国的Internet发展起来,才能真正达到这一目标。
03.
Internet——第四媒体
Internet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用户最多、信息资源最丰富几乎覆盖全球的“网际网”。目前为止,这个网络已与170多个国家10万个以上的计算机网络相连,约有7000多万个用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的政府、新闻、科研、企业等部门都加入了Internet网。虽然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部门负责管理,但是各国政府都是Internet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用户之一。如美国的白宫和国会信息服务器,是美国接入Internet最大的服务器之一,平均每月有20万个用户查询,有3000万人次调用白宫存档的政府文件。
据统计,目前,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有100多万个,大型图书馆600多个,学术文献库400多个,报刊杂志3000多种,注册域名5万多个,URL网页3亿多个,信息流量万亿比特/24小时,电子邮件10亿封/月。
Internet的基本功能:WWW(World Wide Web通常被译为环球网或万维网)是通过超媒体(Hypermedia)文件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多媒体信息,在网上你可以看到设计精美、阅读方便并带有动画的报纸和杂志,可以找到装潢考究、新颖独特,既有文字、图片说明又可以实时点播的电视广播节目,也可以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与远在别国的同僚们在网上召开电视会议,如我国召开的第二届国际互联网研讨会议,远在香港的Intel公司副总裁马宏升先生通过Internet向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七百多名代表作报告。另外你坐在家里,就可以博览世界600多个大型图书馆的藏书,可以了解到世界科技最新发展动态和发表的最新论文。你不出家门就可以在商店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可以在银行进行存款或取款,可以随时进行股票交割。许多令人感到还很遥远的事情,已经来到我们身边。Internet上的大部分功能,3W均能实现,均能进行查询,是Internet用户使用最多的工具。
另外,建立在WWW之上的还有一种适合于新闻传播使用的“推送”(Push)技术,它是解决信息传送与收看主动性的问题,既根据用户的需求,设定许多频道,向用户发送信息,更新信息,用户可以从信息的海洋中让技术帮助自己自动搜索感兴趣的信息,这是一种介于传统广播式媒体与未来交互式媒体之间的传播机制。

电子邮件(E-mail)主要是一种通信手段,但在目前Internet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速率相对较低,还不能使新闻媒体满意的情况下,利用电子邮件进行新闻宣传,是一种最经济、最快捷、最有针对性、最有效的信息传播手段。它不需要复杂的编辑,出版一期杂志周期很短,约2-3天,从发行到送到用户手里的时间就更短,只需几十分钟。
文件传输(FTP)是一种允许用户传输或下载文本文件或机器文件的工具,但不允许修改文件。技术性强,一般多为技术管理人员使用。
远程登录(Telnet)是一种类似于FTP的文件传输工具,不同的是它允许登录的用户修改文件和目录,所以它的安全性较低,是一些黑客经常作案的工具。
专题讨论(TalkIRC)是最具有个人性质和实时交谈的Internet工具(Internet Relay Chat或IRC),它为用户提供了以交互方式与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许多人员进行交谈的天地,谈论的话题几乎无所不包,只要是提供这项服务并相互连接的国家,都可以参加。我国目前不提供这项服务。
网络新闻(NewsGroup)是最可反应Internet无政府状态的服务项目,由某个人或一个组织就某一个话题,可任意在网上创建一个新闻小组,在任何提供这项服务的国家都可以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供信息,有些信息可能是权威的,有些信息可能是不可信的,也有些信息是闲聊或恶意的。它讨论的内容是公开的,其它用户如感兴趣可以随时来浏览。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新闻小组有1万多个,每天仍有新的小组不断出现,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利用所有的新闻小组,例如美国的用户不能访问的新闻小组有一千多个。我国未提供这项服务。
电子公告牌(BBS)是一个自由论坛栏目,它与NewsGroup有点类似,谁都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留言,并无需注意言辞。它界面友好,且在许多WWW网站都开设了这种栏目,所以是最受用户欢迎、影响最大的栏目之一。
据统计,美国有3000多万用户在使用Internet,使用者特征是年轻、高学历、高收入和男性居多。53%的人年龄在16——34岁之间,64%的人受过大学和大学以上教育,25%的人年薪在8万美元以上,这些人每周至少要花费6个小时在网络上。另据最近美国Nielsen Media Research的一项调查显示,1997年2月份电视观众下降了一百万,而相应的,网上用户在过去的18个月中在美国和加拿大增长一倍。可以预见Internet今后的影响力将逐渐超过其它几种媒体。
Internet上的信息分类有很多,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最主要的有政治、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图书、电视、电影、艺术、体育等门类。其中电视、广播、报纸三大新闻媒体在网上均有较突出的表现,吸引了众多网民。在这块领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占有统治地位,几乎所有主流电视网、广播网、大报、名刊都上网了,如:CNN、NBC、CBS、BBC、VOA、《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等等。其中NBC可以在30分钟内将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传到用户终端,而CNN有的新闻则是按分钟进行更新的。
最早的Internet是美国军事部门为了预防军事系统遭到破坏而设计的,它的特点是抗干扰能力强,而这种能力是以牺牲网络带宽为代价的,随着信息在网上的不断增加,多媒体信息日趋成为主流的情况下愈显拥挤,如调看一篇图文,要几分钟才能出来,看一个电视节目,屏幕非常小,画面也不连贯。针对这一问题,美国计划于2000年前建成的第二代Internet,即Internet2,将使美国的主要骨干网速度提高100倍以上,可以达到600兆比特/秒以上的速率。并且采用了一种新的协议IPV6,这种协议可以对信息进行分类、优先排序、实时传送,完全满足多媒体信息传输的需求。届时的Internet将真正称得上信息高速公路,在网上看电视、电影,打可视电话,开视频会议,将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第四媒体将完全形成,即集报刊、出版、广播、影视、资料数据库及人们自采自编的信息为一体的传播媒体,它的主要特征是交互式和多媒体,可以称第四媒体是信息传播的超媒体。
但是这个高速网未来将主要用于美国本土,以我国现在的能力很难与之相连,即使上去了,也要落后几年。这对我们搞外宣的来讲,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即我们不能等待,要深入美国本土去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04.
当前外宣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技术手段落后。信息技术手段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的传递,目前我们的信息传递主要靠传真,传真与计算机网络相比有许多致命弱点,如,不清晰、不能长期保存、不便于处理等。二是信息的获取,掌握国际舆情是开展对外宣传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是靠人工递送或越洋传真,要想看到美国的一份杂志或报纸,人工递送最快也要一周以后才能看到。卫星电视虽可看到当天的电视新闻,但其缺点是很明显的,投入大,频道少,不便整理等;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是获取国际舆情最经济、全面、快捷的渠道,但目前还不普及。三是信息的发布,目前我们的信息发布主要是靠电视、广播、报纸,而这几种手段与西方主流新闻媒体相比,显得“声音较弱”,还不足以与之抗衡。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开展对外新闻宣传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但目前刚刚起步,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有效的利用。
2.经济实力不雄厚。对外宣传的强弱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四化建设,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经济建设,对开展对外宣传不可能有超比例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办大事,取得高收益,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一个问题。
3.现代信息意识薄弱。信息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信息化、信息社会的概念认识不清、了解不够,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显得盲然失措,缺乏心理准备,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二是人员素质不高,外宣工作要实现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到现代的信息化作业的转变,关键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学会使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当前就全局而讲,我们外宣系统发展较缓慢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有时有了现代化工具,不懂得如何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是每个人的事,而不是个别人的事。未来的社会是要普及到每个人,达到人人会操作电脑,人人懂现代科学技术、懂现代科学管理。
4.机构组织不健全。建立健全外宣系统信息化管理机构,是外宣工作飞跃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网络外宣工作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信息管理和传播工作,既要搞好对国外的宣传,又要防止来自国外的渗透,同时还要组织好国内新闻宣传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就目前为止,我们外宣系统尚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这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我们担负的对外宣传的总任务与总目标是不相称的。

05.
外宣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对外宣传工作实际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信息工作,承担着党和国家的许多信息的处理与传播工作。“是党的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化大潮,外宣工作究竟如何进行调整和发展,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兴利除弊、为我所用”的指示,结合中央对外宣传方针政策,利用第四媒体——Internet,基本上可以形成一套网络外宣战略,即:走得出,管得住,建得好。
1.走得出——尽可能多的在国际互联网上(Internet)发布中国声音,形成规模,使之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较大影响。
Internet被认为是信息化发展的代表,是未来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模型,对将来人类的文化、生活、学习、商业活动乃至国际政治活动带来巨大影响和改变。处在世纪之交的外宣工作,要尽可能地在Internet上占领更多阵地,宣传当代改革开放的中国、发展中的中国,让世界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支持中国,是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和世界的信息化做出一份贡献,同时也是批驳境外敌对势力不实之辞和对中国污蔑的最有力和最有效手段之一。
统筹规划我国对外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合理布局国外镜像节点的设置。可在国内、国外各设一主平台,两平台之间快速沟通,互为备份。国内可按信息内容分类(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图书等),设置许多站点,并与国内主平台相连。国外也根据有关内容进行分类,在有关国家设置许多站点,并与国外主平台相连。这样可形成一个完整的外宣网络分布。
利用电子邮件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重点外宣国家政界、商界要人的宣传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总统、总理、议员在内的许多政界、商界名流均有自己的E-mail地址,而且地址是公开的,任何想与他们讨论问题的人都可以向他们发邮件,他们大部分都会回复。这对于我们搞外宣、进入主流社会来讲是难得的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要很好的利用。如可以将我们非贸易宣传品、白皮书、重要文章等发给他们,也可以创办一个以电子邮件为传送方式的电子杂志,还可以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们进行讨论、解答有关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这样就以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建立了与有关国家的高层领导人的对话,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可以与他们在网络上以多媒体形式开会、讨论问题等等,其发展前景及对外宣、外交的影响是深远的。
另外,也可以采取多种合作方式,直接与西方发达国家大的新闻媒体网站及著名的商业网站合作,借船出海,用他们的平台发布我们自己的信息。
2.管得住——加强网上法制建设,开发新的监测监控手段,抵御国外有害信息的入侵。
目前Internet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科研等领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有用的、积极的信息是主流。但不可否认,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社会的逐渐形成,人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不断被网络所覆盖,现实生活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及各种阴暗面也不断在网络上映射。如(1)利用网络肆无忌惮地散布各种政治偏见,甚至诽谤、污蔑,制造民族分裂,攻击我国现行政策等;(2)利用网络散布色情、暴力及其他不健康不道德信息;(3)利用或通过网络进行经济犯罪活动,等等。虽然说这些有害信息只占网上信息总量的1%左右,但危害极大,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问题。
如何利用国外有用信息,抑制有害信息,是当今各国都在研究、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信息安全机制,但仅靠技术手段查封,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日新月异,可以说是一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在这方面我们与Internet技术发源地美国相比,我们略占下风。因此我们要在其他方面加大管理和监控力度,结合我国国情和信息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办法来。(1)对用户上网前应进行联网教育、道德教育,普及法律知识;上网后应积极进行正面引导,有效利用对我有用的信息,自觉抵制“垃圾”信息。(2)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如《电脑联网法》、《著作权法》、《信息安全法》、《电子出版管理法》等等。(3)对普通用户可进行登记、审查式管理;对主机用户,须进行许可证制度及定期申报、突击检查式管理;对违反规定和法律的视情节轻重,应给予行政或刑事处罚。(4)发动群众进行监督、举报;执法人员可依法搜集情报和搜查可疑用户。(5)在进出国际网络口处设置国产的“防火墙”,对一经发现有害信息地址,立即进行查封。(6)全国的管理机制应采取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互相监督、积极配合的办法。(7)积极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发展动态,不断研制出新的监控、过滤软件和设备,并及时应用。

3.建得好——大力开发优质信息资源,有序组织新闻宣传信息上网,促进国内网上信息的健康发展。
Internet被誉为是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的海洋。在网上“冲浪”的人,都知道什么叫“信息爆炸”。但网上全面、正确反映中国的信息却非常少,还占不到网上信息总量的百分之一,这与我们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是很不相称的。目前,网上关于中国的信息,内容质量一般都不高,且带有片面性。特别是民运分子、分裂集团和一些敌对势力搞的信息极其反动。相反,我国目前虽有四大互联网6个进出Internet的信息通道,但上网的信息非常少,且都是中文的,在国际上影响不大,就信息量而言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巨大的。所以,当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外宣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信息资源的开发问题。
(1)在当前我国信息化基础还普遍比较薄弱的时候,国家应给予扶持,创造上网条件,使更多的新闻宣传单位上网开展外宣工作。(2)新闻宣传单位上网应实行归口管理,提倡精品多上网,杜绝有害信息及一些质量不高的信息上网。全国有二千多种报纸,近八千种杂志,还有近千家广播、电视台,信息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但不是所有的信息资源都适合对外,都能上网。这就需要我们制订切实可行的法规,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作保障,经批准上网的信息,我们就进行扶持,未经批准的,不得上网。(3)对经批准的新闻宣传单位,实行集中统一上网办法,形成规模,扩大影响。目前网上信息虽然很多,但真正有影响力、知名的站点并不多,原因就是大部分站点的信息量上不去,没有形成信息规模。
在当前,我国信息化刚刚起步的时候,要想快速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站点的水平,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就必须集中优势力量,形成声势,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站点进行竞争。
4.加强网络外宣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运行保障体系。
网络外宣是一种全新、全方位并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宣传工作,是今后外宣工作发展的方向。在宣传领域,技术手段的应用及管理工作一直是薄弱环节,或有了技术没有管理,或有了管理没有技术。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没有技术,也不可能回避技术。那么在有了技术后我们应如何进行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效应?我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加强队伍的建设;二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我们能不能打好网络外宣战役的问题,如果说技术手段是武器的话,那么队伍就是士兵。就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支正规的队伍。如果没有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我们怎么能够与国外精兵强将打仗,又怎么能够取胜呢?所以说队伍建设,应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保障机制的建设是另外一个重点,是一个内部建设问题,可以把它比喻成人的神经,是如何组织和指挥打仗的问题。如果说神经不通畅,那么反应迟钝,就不精神,就会软弱无力,没有效果。因此网络的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队伍和运行机制,也就是要有一个富有生命力、能战斗的实体。
5.加快研究制订外宣信息化发展规划。
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提供的传媒方式,更加有效、广泛的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宣传自己,使中国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是未来外宣工作的发展方向。但必须有一个考虑周密、可行、有效的发展规划,不然就是盲目发展,就会打乱仗,就会事倍功半。
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外宣事业。按照时任国家主要领导所提出的“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的指示进行努力,就一定能使外宣工作做的更好。
如今距离这篇论文撰写之时已经相隔25年了,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