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江苏老农挖出一罐子,里面有40斤黄金

[复制链接]
作者: 倾听雨落 | 时间: 2024-5-23 11:21:03 | 历史|
0 44

3105

主题

3105

帖子

9315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15
发表于 2024-5-23 11:21:0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2年2月10日,江苏盱眙穆店乡的马湖村发生了一件大事,世代生活于此的万家三兄弟,挖出了40斤黄金和一件“宝贝”,一时间乡政府、县人民银行和周边的乡镇乃至县城全部都轰动了。
随着“宝贝”妥善被收藏进南京博物院,考古行业的专家跟学者更是激动无比,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本以为举世就一只的“陈璋方壶”,竟然还有一个孪生搭档“陈璋圆壶”。

图片来源网络
转眼30年过去,在2012年的时候“陈璋圆壶”早已以镇馆之宝的身份于南京博物院被数万人拍照参观,大家在为“陈璋圆壶”浑厚的历史底蕴和精巧绝伦的做工着迷的同时,它安然沉埋于江苏盱眙的故事也被有心记者好奇。
所以在这一年,有一队记者为了探寻“陈璋圆壶”当年挖掘的经过,做了好一番功课,舟车劳顿数日赶到盱眙县的档案局,已经白发爬上鬓角的馆长汪玉奎热情的招待了记者。
当得知一行人是特意为“陈璋圆壶”的挖掘故事而来,汪玉奎先是会心一笑:“关于这件事的档案资料很多”。未等记者发问,汪玉奎接着说:“但最好的档案,距离我们5公里,今年69岁。”
大家此行本就为解答心中的好奇,对于馆长卖的关子,每个人脸上都涌现出了向往的神情。那么“陈璋圆壶”到底是如何被挖掘出来的呢?又经历了怎样的周折才于南京博物院跟游客见面呢?一切的秘密,我们都得从这位69岁的老者身上探寻。
一、老农万老三挖出了“金子”
依然生活在江苏省马湖村的老者名叫万以才,是家中的长子,万家人丁比较兴旺,30年前万家父母与万老大、万老三和万老四几个儿子共同居住在老宅里。其中四弟万以年、三弟万以全已经全部成家,万以才因为人勤劳本分被推举为公路小队的队长。
1982年2月10日,距离村子几百米的田地水渠让淤泥给堵了,眼瞅着开春要播种,村里人担心会影响灌溉波及到收成,于是早些日子便一群人聚起来开会,敦促身为小队长的万以才拿一个章程出来,挑一个日子把大家伙组织起来去疏通水渠。

图片来源网络
待2月10日阳光明媚、春光大好,万以才就通知同队的十几个村民带上家伙式在水渠跟前集合。人到得差不多时,一群壮汉就围着万以才探讨具体该怎样清理淤泥,万以才将早已打算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用铁锹柄当尺子,分出了17块责任工地,然后将其分别摊牌给17个人来做。
村民听罢就各自选择要疏通的淤泥地,虽说被万以才均匀分出的17块责任工地里都有淤泥,可由于水渠的深浅不同,导致每块工地里的污泥程度也不相等,所以看似公平的分配下又区分出了不一样的工作量。
而大家肯定更愿意选相对轻松省事的工地,争取能够早点清理完毕就回家休息,没一会,随着村民选拔拎着铁锹开始干活,就有两块满是淤泥的责任工地剩了下来,正好远处地头万老三拿着工具姗姗来迟,万以才就把污泥多的这两块分给了自己哥俩去做。
万以才干活一向麻利,他忧心弟弟的活太重,更是手底下加紧想要忙完去帮忙。突然,万以全惊讶地大呼:“哥哥,我挖到东西了。”万以才过去一看,淤泥里有一个圆形的物件,仔细辨认像是什么东西的盖子。
哥俩继续小心翼翼地对着物件挖掘,跟前干活的四弟万以年也过来一起挖泥,大约挖了2尺深,一只浑身是淤泥的神秘罐子就现出了模样。而三人刚将罐子端了出来,罐子里的金块就撒了一地。附近的村民看到动静纷纷凑了过来,在一见到后金子所有人都愣住了......

图片来源网络
待回过神来,村民就想着动手摸金子,万以才连忙让弟弟们带着罐子和金子向家跑,大家动身要推搡,被殿后的万以才挡住。小队里的人不依不饶,认为金子是要见者有份,整个公路小队平分的,嘴里连声嘟囔着拿起铁锹回家报信。
好不容易暂时将村民打发走的万以才一到家,就看见弟弟们和妯娌正围着金子在聊天。三弟媳妇觉得金子要三家平分,因自家男人率先看见了,所以额外的罐子归自家。万以才妻子听完弟媳的想法,认为这分法也比较公平,于是连忙对丈夫万以才说把金子全部拿出来称重,分起来会不偏不倚。但三兄弟皆没接茬。
万以全和万以年回家从罐子里掏金子时,仔细打量发现这些金子不是一般的金疙瘩,都是有繁复造型的,万以才一看的确如此。在思考再三后,他们一致觉得这些金子不能私吞,而是要上交给政府。
之后万以才拿出两块金子用报纸包好掖进胸口,再与兄弟们合力将壶与其余的金子锁进家里的一个大箱子,之后便叮嘱万以全和万以年及女眷们负责守好剩余的金子,等待自己从乡政府回来。
二、万家三兄弟因金受排挤
可万家挖出金子的消息,早已随着村民的奔走相告闹翻了天,一会功夫家门口就聚集起了许多人,从屋里望出去只见黑压压一片,连草堆上和猪圈旁都站满了人......
万以才向着乡政府去的路上,也跟着朝着他家去的村民不停地遇见,大家看他捂着胸口急忙赶路,纷纷喊他要看一眼金子,更有好事的直接上手就要拽万以才的袖子,万以才吓得跑了起来,才将村民甩脱。

图片来源网络
而守着金子的两兄弟看到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人群中有人趁乱起哄要闯进门看金子,他俩让家属拿着擀面杖坐在箱子上,自己则抄起棍棒一坐一右的出门护在大门口。万以才一路狂奔来到乡政府,秘书拦下他表示乡里正在开大会,让其稍微等待一下。
万以才操心家里的一箱子金子,没顾秘书的话就推门闯了进去,书记戴天全正在讲话,被突然闯进来的人吓了一跳,万以才没等书记开口,就走上前把两枚金块塞到了书记的手里,并将通水渠挖出金子的事情和盘托出。
书记立刻联系县政府和县人民银行,让万以才稍作休息,两块由他带来的金子先送到人民银行行长的手里做鉴定,行长鉴定出该金子属于99.99%含金量的纯金,而一听万以才说家里还有四十多斤重的金块,他大吃一惊,赶忙派人与政府、警方一起赶往万以才的家里去查证情况。
而在离万家还有一阵距离时,他们在车上就看见屋门前围满了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执声不断,待进门时万以才看见自家的门栓都被踢断了。
人行的专家经过鉴定,得出这些金子也是含金量罕见的足金,由万家三兄弟抱着壶和所有金子,顺利运送到人行的金库,隔日转交至南京博物院的地下金库。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送金”途中不出现意外,一切行动都是在荷枪实弹的警察护卫下所进行的。

图片来源网络
经文物专家清点,发现这些金子都是极其精美的文物,其中还包括镂空网套铜壶、金兽、金饼、马蹄金和麟趾金等罕见贵重金器。2月10日当晚,省电台晚间新闻大篇幅报道了此事,接着人民日报等一些主流媒体也将其当作头条登报,江苏盱眙挖出宝贝的消息就这样传遍了全国。
当时省市县各地都对万家三兄弟能够在发现“宝藏”的时候,第一时间上交政府表示感激,因此不仅给他们发了奖状给予荣誉嘉奖,还更是对其大义之举直接褒奖了一万元人民币作为奖金。
一万元现金虽然远不及那些宝物的价值,但在当时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万家三兄弟得到这笔奖金后一开始也是十分欣喜,开始筹划如何分配这些钱,因万老三是第一个挖到金子的人,所以老大万以才和老四万以年一人分到两千五,老三拿了大头的五千块。
有了钱后,兄弟三人腰板也硬了一些,不仅买了一台拖拉机用来务农,还都盖了新房子。可一家欢喜几家愁,这边万家拿着奖金喜气洋洋,马湖村公路小队的其他村民则感到不平衡,尤其是看到万家三兄弟有钱后日子越来越红火。
他们一堆人凑在一块,认为金子是大家一起干活通水渠时挖出来的,怎么说也要分一些才公平,越说心头妒忌的火就冒得越高,他们决定要一起去政府讨个说法,但政府的人都认为给万家奖金的缘由是大义献宝,所以不需要分出来给村民。
他们一听自然是一万个不愿意的,政府工作人员费了好大一番功夫耐心调解,从万家兄弟的大公无私不平分金子的行为,说到万以才一刻钟不耽误勇闯书记办公室的壮举,总算是将一场风波平息了下来。
但村民们经过政府人员的调解,口头上是说着认了,不想金子跟奖金的事情了,但还是相当不服气,甚至揣测万以才就是提前知道金子埋在那一处,才假公济私把责任工地分给自家兄弟去挖。
可毕竟都是瞎猜,没有半分实际证据,村民只能日复一日看着万家日子过得蒸蒸日上暗自窝火。自然而然,身为队长的万以才在召集大家干活时,村民们就消极对待不配合,待年底需要交粮食,一个个都找各种借口扣下粮食,让万以才的工作丝毫进展不开。
无计可施之下,万以才只能辞去了队长的工作,可这却仍旧平息不了村里人的嫉恶之气......
当时有些村民以“挖出金子”作为时间分割点,此后但凡村里出现一丁点不顺利的事情,比如干旱导致作物减收,或天干物燥意外谷料失火,甚至是村里有人不留神摔进沟渠等事件,就会说这是万家挖走了宝贝,让村子的灵气泻掉了,从而反应到大家伙的身上。

图片来源网络
任凭万家兄弟怎么解释,村民们的排挤和白眼都一直如影随形。
当时万家老四万以年先是受不了这种压抑的气氛,毕竟他刚成家不久,新婚燕尔就被村民这么排挤,妻子出门背后就被人指指点点,这怎么能好忍受,于是便举家搬去了盱眙县城里打工生活。
接着,挖出宝贝的万家老三万以全也受不住了,领着妻儿搬去了南京度日。
此后,万家只留下了长子万以才守在老宅侍奉双亲。转眼三十多个年头如水般流过,当年的壮汉也已经成为了记者们眼前这位69岁的老者。
他仍旧居住在当年用奖金盖起的屋子里,母亲以91岁的高龄刚刚过世,万以才跟老妻如今照料着自己那94岁的老父亲。
回顾挖出宝贝的旧事,他回忆虽然阔别30年,但却仍旧清晰地历历在目,他从不后悔把宝贝妥善护送的举动。而此时的他唯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我快70岁了,30年来我没有向国家伸过一次手,如果有一天我们无法生活,希望政府能给我们一些照顾。”
或许是一辈子性格要强的万以才从未表现出难处,又或许是不愿意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因此在说完此话他拒绝了记者一起共进午餐的邀请,便有些佝偻的扶着父亲进了昏暗的屋子......
三、被忽视的“罐子”价值
其实一开始很多人都将目光放在了一大堆金子上,因为金器是最显眼的。但实际上挖出的宝贝中最有价值的并不是里面的金子,而是存放金子的那个不知名罐子。
当时万家三兄弟挖出罐子后,经过文物专家鉴定:既有重金络青铜壶之称,也有金银镂空网套饰壶的美誉,但常被人称呼的还是“陈璋圆壶”。
在历史上,曾有一只“陈璋方壶”于晚清流落在外,至今被收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前专家本扼腕遗憾文物的流失,无缘深入研究其中的历史价值。结果横空出世的“陈璋圆壶”补齐了这一文化缺口。
通过细心考古,专家于壶口处发现了战国时代燕国的文字11个,壶圈足外缘处还有齐国的文字29个。前者记载的是燕国有关容量的内容,后者更是详细地记载了一段齐国伐燕的重大史料。

图片来源网络
据“陈璋圆壶”的说法:公元前314年,齐军攻破燕国都城,大将陈璋从皇室中搜获到了这件珍宝,他命能工巧匠采取铭文记功的方式把这场胜利永久的保存了下来,接着就将此壶带回了齐国。
但时局风云变幻,燕国大败心有不甘,以谋士奔走各国相连横,一起攻打齐国。燕国将领乐毅与多国大军一起攻进齐国都城,火烧宫殿夺取宝贝,其中楚国大将就趁乱捡到了这个壶,并把它带回郢都。
又过了一些年,大秦灭六国,楚国宫殿的宫人趁势皆裹携着宝物潜逃,此壶便跟着流落到了现在的江苏盱眙,从而深埋在地下整整两千多年。
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的历史故事,所以我们将这件代表着中国古代青铜工艺最高水准的文物,跟着齐国大将陈璋命名为'陈璋圆壶“。
虽说此壶被泥土尘封千年,但外观工艺之美轮美奂,仍旧让人见之忘俗。
只见该壶高34厘米,腹径宽达22厘米,壶身遍布96行共575朵栩栩如生的梅花。梅花中间,共有96条蜷曲威猛的蟠龙穿花游行其中。

图片来源网络
镂空纹饰处还有一圈装饰着四个伏兽与四个兽面衔环,伏兽状如猛虎,遍体装饰着金银方格纹,造型呈张口瞪眼气派威严之模样,令人一看就心中大凛。衔环兽则憨态可人,遍身错金纹丝精美如流云,头部镶嵌着动人光泽的绿松石。
此壶重5590克,壶径装饰有金云纹图案,外罩铜丝网络。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圆壶的内胆是悬空状,最厚不过1.2毫米,最薄处仅有0.8毫米,千年前的工匠要在薄如蝉翼的胎体上做镂空、铸接、焊接、篆刻、微雕及错饰金银等各种工艺,可见手法的巧夺天工。
除此之外,“陈璋圆壶”还有一个让专家们都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那就是圆壶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由21个成分不同的组件烧铸而来。那么数千年前工匠到底是怎样在科技尚未启蒙的条件下做出此壶的呢?答案如今还在钻研之中。
不得不说,有着如此历史文化价值的“陈璋圆壶”能够问世,属实离不开江苏盱眙穆店乡马湖村的万家三兄弟,若不是他们的大公无私捍卫珍宝,然后义无反顾的揣着金块急忙献宝,说不定随着金子被人瓜分,“陈璋圆壶”就被人给随便丢到某个角落了。
若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珍贵的文物就再也无法跟世人见面,也就没有当下静静陈列在南京博物馆由大家观摩欣赏工艺的后续了......
其实这种可能性也并不无道理,因为对于这个意义非凡的顶级文物,就连万家三兄弟自身一开始都没有在意,他们也都认为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罐子罢了。后来还是在献宝后,听到文物专家们的解析才得知这东西竟然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底蕴,真实价值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