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第一强国,国君的才能不亚于春秋五霸,为何三代而衰?

[复制链接]
作者: ethan.wu | 时间: 2024-5-23 06:48:03 | 历史|
0 60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pioneer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9075
发表于 2024-5-23 06:48:0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为作者收集整理和辛勤创作的内容,文中涉及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书籍、图片、人物等,如果有侵权嫌疑,请联系作者删除
01 三代经营

郑国是西周最后一个获封的诸侯国,第一代国君是周宣王的异母弟,史称郑桓公,名,全名叫姬友。
作为天子的弟弟,他的封地在镐京附近,一个叫郑的地方。
但郑桓公的嗅觉非常敏锐,他通过周幽王的所作所为,已经觉察到国家社稷将亡,要早做打算。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原来比较富庶的封地,在洛阳以东的郐国(河南新密市东南)和东虢国(河南荥阳西北)之间,通过威逼利诱和开空头支票等方式获得了大片土地,建立了新的郑国,史称新郑。
在新郑这块国土上,他花费了巨量的资金来修建,并早早地将老婆孩子安置了过来,远离镐京这个是非之地。
果然,很快镐京被犬戎烧杀抢掠,郑桓公正在周幽王身边陪王伴驾,为保护周幽王而身死。
周平王东迁之后,秦、晋等国人马相继归国,而卫、郑两国因为距洛阳非常近,且两国与周天子血脉相连,再加上护驾有功,所以共同入朝辅政。

除了因战功获封了大片土地,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还通过武力攻打和阴谋诡计吞并了郐国和东虢国,除此以外,周边众多小国也被郑国胁迫,无奈纳入了郑国的版图。
郑武公将荥阳改为京城,并大兴土木,准备作为郑国的首都。但此时,郑国的急剧扩张也引起了周平王的猜忌,无奈之下,郑武公只得迁都到新郑,给周王室的京畿洛阳留出了战略纵深。
除此之外,将制邑外土地进贡给周天子,以示自己臣服之心。
郑武公基本实现了父亲郑桓公的设想,当时郑国的三大中心分别是:都城,京城,制邑。
制邑是郐国原来的首都,也做过一段时间的郑国国都,但因为离洛阳太近,几乎可以说是朝发夕至,被周平王猜忌,后来成为了军事中心;
京城是新郑国最初的首都,郑国的太庙等都在此城中,京城经济繁荣,钱粮充足,是郑国的经济中心;
都城是郑国的首都,郑武公之后历代郑国的国君皆在此办公,是郑国的政治中心;
郑武公在位期间,灭国十余个,打服的几十个,交过手的国家更是不计其数,所以死后谥号“武”。
经过郑桓公、郑武公两代励精图治,发展壮大,郑国的国力已然跃居春秋各诸侯国前列,为后续郑庄公的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
02 庄公托孤

郑庄公纵横天下,但终敌不过岁月,他自知命不长久,召来(zhài)
“我有十一个儿子,但只有四个有能力继位,分别是世子忽、子突、子亹(wěi)、子婴。”
“这四个孩子,看面相子突的才智福泽在其他人之上,那三个孩子福泽不厚。所以我想立子突。”
祭足反对说:“大王,子忽是嫡子,又当王储很久,如果废长立幼,恕臣不能从命。”

庄公无奈道:“子突不是甘做臣子的人,我了解他。这样吧,如果立子忽,那就把子突送到他外公家去吧。”
庄公悲叹道:“郑国以后太平不了了,我身体不行了,天命已尽,想管也管不了了。”
不久,庄公去世,世子忽即位,史称郑昭公
03 厉公继位

祭足作为郑国使臣,出使宋国参加四国会盟,结果被宋庄公软禁,要求祭足协助子突上位。
宋国宰相华督威胁祭足:“要么被杀,要么助子突当上郑国国君。”
祭足为了活命只得答应,为了笼络和控制祭足,将祭足的女儿许配给了宋国的贵族雍纠
宋国国君与子突约定,子突当上郑国国君之后,要割让三座城池给宋国,还要送无数金银珠宝,子突为了当上国君爽快答应。

随后祭足和子突带上六百战车回到郑国,郑昭公一看大势已去,逃到了卫国。
子突当上郑国国君,史称郑厉公
03 昭公复位

宋国派人来接收三座城池和金银财宝,子突却反悔了,毕竟当时慷他人之慨不心疼,现在从自己的口袋里掏真金白银,觉得太肉疼了,所以讨价还价,始终不肯兑现承诺。
宋国气不过,出兵伐郑,同时又牵扯进来与郑国有新仇旧恨的齐、鲁等国,大战一场,败多胜少。此时郑庄公的家底还在,郑公处于鼎盛时期,其它诸侯国无法撼动郑国。
祭足因为拥立子突有功,愈发骄横,颐指气使,时常对子突指手画脚,子突萌生除掉祭足的念头。

雍纠是祭足的女婿,子突与雍纠密谋用毒酒杀死祭足,但被祭足的女儿察觉,偷偷告诉了祭足。
祭足将计就计,诱杀了雍纠,子突吓得跑到了蔡国。
祭足把子忽接回国重新立为国君。
05 子亹身死

高渠弥早年与子忽有矛盾,他想做上卿但遭到子忽的训斥,子忽重新当上国君后,他怕自己身家性命不保,于是趁祭足出使齐国的时候,杀死了子忽,立子亹为国君。
齐国国君齐襄公非常欣赏子忽,听说子忽被杀,非常生气,于是和祭足合谋,用计把子亹和高渠弥骗到齐国,当场把子亹杀了,高渠弥被五马分尸,车裂。
子亹因在位时间短,而且是横死,所以没有谥号。
06 厉公复位

国不可一日无君,有人提议把子突接回来,但被祭足和原繁否决,他们把子婴接回郑国,立为国君。
子婴封祭足做上大夫,叔詹为中大夫,原繁为下大夫,国家的军政全部交给祭足处理。
子婴在位12年时,祭足病故。两年后,傅瑕杀子婴及其两个儿子,迎接子突回国继位。子婴因为是横死,并没有留下谥号。
子突在外流亡17年之后再次成为了郑国国君,郑国也度过了跌宕起伏的内耗,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但此时,郑国所有的家底儿已经被折腾得差不多了。
随着齐桓公管仲珠联璧合,齐国一跃成为霸主。
虽然后来郑厉公帮助周惠王平定王子颓及五大夫之乱有功,迎来了短暂的辉煌,但属于郑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思考评论:
郑庄公在位42年间,这期间是郑国国力的巅峰期。
政治上,郑庄公与卫武公共同辅政,深得周平王宠信,后卫武公年事太高而归国养老,郑庄公更是大权独揽,风头一时无两。
经济上,郑国武公庄公都非常重视商人利益,京城颁布了很多经商优惠政策,吸引着大量商人,京城更是成为了超级繁华的大城市,为郑国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撑。
军事上,郑国和宋、鲁、卫、蔡、许诸国开战并都取得了胜利,包括周天子在内,多次的诸侯联军都被郑打得落花流水,未尝败绩,从这一点来看,郑庄公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本来以这种态势,郑国称霸于春秋初期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在继承人的问题上,郑庄公走错一步,导致郑国内乱不止,郑国强大的国力在内耗中消失殆尽,郑国的强国命运戛然而止,随后快速陷入了衰落。
郑国三代而衰,原因非常多。
郑桓公能预测西周的灭亡,但在郑国国土的选择上,他却失去了战略的眼光。
郑国国土肥沃,资源丰富,却无天险,四面除了背面的虎牢关,其它地方是一马平川,国土面积不大,没有战略纵深,这些都是缺点。
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郑国周围都是秦、晋、楚这样的大国,它在夹缝中生存的难度何其之大。
所以说,人算不如天算!
作为春秋时期第一位权臣,你觉得祭足的为人如何?为什么郑厉公的儿子给他的父亲的谥号定的是“厉” ?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