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得少了,孩子就好了

[复制链接]
作者: 倾听雨落 | 时间: 2024-5-22 19:33:26 | 读书|
0 86

3104

主题

3104

帖子

9312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12
发表于 2024-5-22 19:33:2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到一句话:没有人能真正逼着孩子去做任何事。
父母不能逼着孩子去学习,也不能盯着不让玩手机,更不能催着去做一些事。
孩子只能自己醒,而不能被叫醒。之前,孩不上学的日子,我为了让他早起学习,一次又一次叫他起床,都无济于事。
有时甚至为了能让他起床,用冷水洒在他脸上,或者用戒尺打他的手心,逼着他起床。可即便他怒气冲冲地起床,也还是瞪着我跟我对抗,然后一上午或下午都疯狂地玩。
那时候,我并没有认为是自己做法有问题,只是愤怒这孩子这么大了,怎么还是不开窍。
我那时频繁的督促孩子学习,只是为了能让他起来背英语单词,把瘸科提上来,这样他的成绩就能再上一个台阶了。

而且那时我不仅管得多,管得严,而且挺爱唠叨的:该学习去了!玩了那么久,都没点自律性?
初中三年,孩子生活在没有手机,不玩游戏,看一会电视,我都想让他少看几眼的严苛管理中。虽然成绩还可以,但孩是真的很不开心和孤独。
他几乎没有自己的交际,也不怎么出门,唯一的乐趣就是跟弟弟玩和看电视,我还以为这是给孩子断舍离,让孩子专注能踏实学习,为了将来考上最好的高中,让他能有一个更好的起点。
我用唠叨和无微不至的陪伴,来“不缺席”孩子的生活,事无巨细地管着他的学习和生活以及起居,操碎了心。
每个老师和同学都说我是一个超负责的妈妈,每天无论刮风下雨都来接送孩子,每一天都在盯着孩子的学习。
可是却忘了倾听孩子,那几年孩子只是为了我而学习,而努力,而不是为了自己。

每当孩子有抱怨时,我还很委屈,觉得自己为了他辞职全情投入到他的生活和学习中来,为了孩子我可以做到100%,他还有什么不满意?
而且孩子的成绩肉眼可眼每次都在突破,每次都在超越,难道这不是严管的效果吗?
以为说得多就是为了孩子好,以为做得多,孩子就能少走点弯路。这样的想法可真是太肤浅和武断了。
父母陪伴孩子是天大的好事,但关心孩子本身,比关心他的学习感觉更好。
如果父母只是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排名,只是在乎他有没有把最多的时间放在学习和成长上,这时孩子会有无形的压力,觉得自己考不好,不学习就是对妈妈的辜负。
孩子的体验只有感受,而不会考虑那么多元角度的思考。当我意识到教育方式出问题时,我就把关注点拉回关注情绪而不是关心成绩上,重点做了四件事:
第一件:保持冷静,察觉孩子每一次的情绪。
这半年来,我几乎没有焦虑,也没有激烈的情绪。即便孩子崩溃、暴躁时,我也没有着急,而是选择了闭嘴不说。
然后试着去察觉孩子,他的崩溃是不是因为自己做不到那些事的心理失衡?他的暴躁是不是出于对一些事的担心和恐惧?
当我有意识去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压力和苦闷时,我就做到了理解孩子。

第二件:选择理解与接纳,不去评判与指责。
哪怕孩子有情绪或不想理我,或者对当下不满意,我也不会补一刀:都是因为你之前不够努力,所以才有这样的结果。
同时,也不再指责孩子为什么总是做不到,要求孩子去反思。
只是共情孩子此时的烦躁与感受,心疼他的难过,懂得他此时的不安与负情绪。
陪着孩子直到负情绪消失,再聊一聊该如何应对这些负情绪。
第三件:对孩子的感受进行反馈与确认
等孩子的情绪过去后,要跟孩子确认一下负情绪的来源,帮他分析一下负情绪背后可能产生的一些动机与根源。

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还能在聊天中,让孩子对如何应对负情绪和坏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这比说教要有用得多,道理没人能听进去,但理解后的建议往往孩子可以听进去。
第四件: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
当孩子有被父母理解后的感受后,就不会再对抗了,这时就可以选择提问的方式,来一步步帮孩子捋清自己的情绪:
你自己是不是最近遇到一些问题?哪些事情让觉得很烦?你在同学关系中怎么样?你对学校的生活感受咋样?
聊着聊着,问题就很清晰和明朗了,而且孩子下次还会愿意继续展开愉快的亲子交流。
当我这么做的时候,孩子真的变好了,情绪越来越柔和,烦躁的时候越来越少,能跟同学打成一片,也喜欢上了集体生活。
所以,父母说得少,多去观察孩子,多去做孩子内心渴望的事,该出手时再出手,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沟通上都会变得轻而易举和水到渠成。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