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自周初立国的燕国,疲软了数百年,为何能在燕昭王手中突然强盛?

[复制链接]
作者: TerryMef | 时间: 2024-5-20 12:05:55 | 历史|
0 128

3079

主题

3079

帖子

9245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45
发表于 2024-5-20 12:05:5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燕国,这是一个几乎与周王朝同岁的诸侯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召公奭的封国,从武王封国到王贲灭燕,燕国国祚共计八百二十二年,除了燕昭王在位时期,燕国这个自西周初年立国的国家,长期国力疲软,始终处于七雄中下游甚至是垫底的水平。
那么,为什么这个自西周初年便立国的燕国,为什么能够在燕昭王手中突然走向强盛?

公元前三百一十八年(前318年),燕王哙将燕王之位“禅让”给燕国相国子之,引发了燕国国内的动荡,此事史称“子之之乱”。(特此说明,燕国的这场动乱有的史书典籍是写发生在前320年,有的说是前318年,也有的说是前314年,本文引用前318年的说法)
在子之成为燕国国君的第三年,燕王哙之子太子平发动政变,率军攻打子之,结果招致惨败,太子平逃亡齐国,向齐宣王求援。齐宣王打着帮助太子平复国的旗号,侵吞燕国领土,在混战之中,燕王哙自杀,太子平死于乱军之中,子之被杀,齐军将士在燕国境内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作为燕国的另一个邻国,赵国不愿意看到燕国被齐国控制,于是趁燕国新王未立之际,将燕王哙的另一个儿子——质韩公子姬职接到了赵国,又让姬职去秦国向外公秦惠文王求援,秦惠文王既想扶持外孙登基,与燕国交好,又不愿意看到齐国灭掉燕国,一家独大,于是借道赵国,击退了燕国国内的齐军,赵武灵王将姬职送回燕国登基为王,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之时,本就国力疲软的燕国,经此一难后,已经是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了。在这场动乱之中看到秦国、赵国、齐国的强盛,燕昭王深感燕国的疲弱,于是,燕昭王开始励精图治,招揽天下人才,意图振兴燕国。
燕昭王在招揽人才之时,遇到了和当年秦孝公准备改革的时候一样的问题,燕国与当时的秦国皆是地处边陲的苦寒之地,国力不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大多都以在强国寻得了不错的职位,几乎没有什么人愿意前往这些苦寒之地、苦寒之国。秦孝公能够招揽到人才,完全是因为那一篇感人肺腑的《求贤令》和求贤若渴的一片诚心,燕昭王也是修建黄金台,千金买马骨,这才渐渐有了人才愿意前往燕国。

不过,当时因为各大强国都在拼命招揽人才,秦国对于人才不惜高位相待,齐国则是有稷下学宫,赵国也有相应的政策招揽人才。燕国身为弱国,黄金台能够招揽到的人才屈指可数,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件事,给燕国带来了许多的人才。这件事就是赵国的沙丘宫变,在沙丘宫变中,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赵国的改革进程被打断,守旧贵族卷土重来。当时的赵国朝堂之上都清楚,谁能够掌握驻扎原阳的骑兵军团,谁就能以此掌握赵国政权,在沙丘宫变之中卷土重来的守旧贵族们,为了掌握这一支骑兵军团,大肆清洗这支部队的中上层军官,就这样,剧辛、庞煖还有乐毅几经周折,来到了燕国,受到了燕昭王的厚待。
燕昭王在文武双全的乐毅辅佐之下,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又派出苏秦前往齐国开展间谍活动,教唆齐闵王四面出击,把天下各国得罪了一个遍。

就这样,燕昭王在乐毅等人的辅佐之下,卧薪尝胆十余年,燕国国富民强,军力强盛,此时燕国的世仇齐国也达到了巅峰,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齐国也开始走上下坡路,加上树敌于天下,燕国复仇的时机来了。
公元前二百八十四年(前284年),燕昭王在秦昭襄王等人的支持下,组成五国联盟,命乐毅为主将,大举攻齐,不久,齐闵王被杀,齐国走到了亡国的边缘,燕国也强盛到了顶点,但是,好景不长,燕昭王没几年就病重去世,即位的燕惠王昏聩无能,乐毅受到猜忌,一气之下又回到了赵国,燕国刚刚有了点起色的国力,又迅速衰败下去......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