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为企业发展“搭台子” 打造创业者“乐土”

[复制链接]
作者: Bogdan Comanesc | 时间: 2024-5-17 01:05:07 | 读书|
0 78

3024

主题

3024

帖子

9072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072
发表于 2024-5-17 01:05:0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博士生到科创企业负责人,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20级博士李双阳顺利完成了身份转变。
2023年5月正式开园的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园”)正在见证一批批拥抱梦想的科研人员,绘就属于他们的创业故事。

这是使用无人机航拍的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景(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天开园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其核心区周边聚集了包括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众多高校,以及十余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院所,不少拥有“金点子”的科研人才在这里创业。
李双阳在2023年底完成天津大学博士毕业答辩后,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创业项目中去。
人工血管又被称为“生命通道”,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公开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人造血管的使用量在20万条左右,以大口径人工血管为主,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一直是世界难题。
李双阳与团队的创业项目是可视化小口径水凝胶人工血管,拥有生物相容性好、力学强度合适等众多优点。“这是一片蓝海,希望在五年内构建出一套成熟的生产销售体系。”李双阳说。
在天开园核心区拥有创业办公室的还有“90后”冯少武。他是天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即将毕业的他通过层层筛选后,与3名共同创业的同学入驻天开园。

2023年5月18日拍摄的天开高教科创园。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发论文不是科研的最终目的,应该把科研成果运用起来。”冯少武说,他瞄准植入式医疗器械检测设备研发,用科技为医疗降低风险。
区别于传统的“土地+招商”模式,天开园将“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有效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升级与人才赋能的“双向奔赴”,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为“灵光一闪”提供了发芽的土壤。
在和天开园深入对接了解教师创业的流程后,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胡浩丰和教师同事带着学生在天开园注册了公司。他的团队一直深耕海洋探测与监测技术,研制出水下偏振相机等不少高新技术产品,在海洋产业、应急救援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胡浩丰说:“目前企业拿到了200万元左右的场地和人才支持政策扶持,在这里还能充分接触到校友资源,企业有‘一对一’专属服务群,只要提出问题,就有相应部门和人员提供无偿服务。”

这是2023年6月27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拍摄的天开高教科创园陈列区。新华社记者 孙玮彤 摄

天开园的创业热情,也吸引了一批在津高校校友“回归”。南开大学化学学院2021届毕业生毛天晖,看到了南开大学教授张振杰的科研项目入驻天开园,毅然加入新成立的耀科新材料(天津)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
“我们团队研制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市场前景广阔,天开园的创业氛围,很有感染力,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毛天晖说。
据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朱玉兵介绍,开园以来,天开园制定出台实施租金减免、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引入科技和金融服务机构225家,兑现政策资金2.36亿元,目前园区注册企业已经超过1600家,企业累计获得投资、贷款达到3.33亿元。
朱玉兵说:“未来,天开园将加强与中关村等国内先进园区交流合作,常态化对接北京创新资源,并与北大、清华等高校深化对接合作,打造创业者的‘乐土’”。
原标题:天津:为企业发展“搭台子” 打造创业者“乐土”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