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代翼晋武隐霸、齐僖小霸、楚武称王,郑庄公名不副实

[复制链接]
作者: 如鲸向海 | 时间: 2024-5-17 00:49:25 | 历史|
0 79

3064

主题

3064

帖子

9192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92
发表于 2024-5-17 00:49:2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第二个五十年
笔者上一篇拙作《《春秋》没有记载的春秋明君,闲看晋文勤王郑武扩张秦文据周》一文中提到,春秋第一个五十年,其实可以用齐庄公姜购(前795~前731年在位)为时间主线。春秋第二个五十年内,古有春秋三小霸的提法,分别是齐僖公、楚武王、楚庄公。

但以地缘格局看,楚国崛起后,春秋时代就有四个强势区域;齐僖公、楚武王、楚庄公分别代表了三个。大关中地区,晋国与秦国虽一度陷入内乱,但晋武公与秦武公皆强势结束内乱;对比两国,还是后继有晋文公的晋国更能代表大关中。以连贯度而言,曲沃代翼跟楚武王、文王的扩张都是一脉相承;但以影响来说,曲沃代翼对西周宗法制度的冲击更大。因此春秋第二个五十年,可以用曲沃代翼为时间主线
曲沃代翼,晋武公是隐藏的春秋小霸
笔者之前的文章分析过,曲沃代翼的发生,因为洛阳与西安之间除了走函谷关,还可以借助必经曲沃(闻喜)的陆路,连接洛阳附近的黄河水道与西安的渭河水道;晋文侯弟弟曲沃桓叔正因为坐拥商道而势力壮大。晋文侯之后,前739年,晋昭侯被杀,曲沃桓叔就试图入主晋国,但晋人共立晋孝侯。

晋孝侯十五年(前724年),曲沃庄伯(晋武公父亲、曲沃桓叔儿子)直接弑杀晋孝侯,想要取而代之,但晋人还是不接受,共立晋孝侯儿子晋鄂侯。
到曲沃武公(晋武公)时,杀晋哀侯、小子侯、晋侯缗;前678年,曲沃武公杀晋侯缗之后以晋侯宝器贿赂周釐王,使得周釐王不仅承认曲沃武公小宗取代大宗合法,还将曲沃武公由晋侯提升为晋公。即使从曲沃桓叔前739年首次试图入主晋国开始算,曲沃代翼也用了六十一年。
晋献公继位后,东征西讨:向西占领河西,与秦国接壤,东到河内。可见晋武公给晋献公打下了坚实的国力基础。可惜的是,因为晋献公造成骊姬之乱,齐桓公与秦穆公有机会插手晋国国君的继承,最后导致晋国一度失去河西。
齐僖公小霸

与晋武公费尽心思夺取晋国君位不同,齐僖公上承齐庄公的稳定国政。继位初年主攻外交:结盟郑国、鲁国,促使宋、卫两国与郑国讲和;军事上,联合郑国、鲁国讨伐许国,在郑国救援下打败北戎的入侵,郑庄公去世后,联合宋、卫、蔡、陈四国攻打郑国。
某种程度上,齐僖公代替了周王去调节诸侯纷争,齐僖公的春秋小霸可谓名副其实。可惜的是,在占据先手的情况下,齐国都没有试图以水路攻击燕国,以完全占有河北,获得统一天下坚实基础。诸侯思维局限了姜齐的统治者,这种局限也导致了后来的田氏代齐。
楚国熊通荆楚称王,是为楚武王
楚武王弑杀其兄长、上代楚君蚡冒,掌握了楚国,开始了楚国的急速扩张史。楚武王陆续灭了绞国、谷国、鄾国、鄢国(南鄢),压制邓国、郧国,贯通襄阳附近的汉水两岸。

在这之前,当西周还很强盛的时候,楚国的雄渠以西周诸侯的名号,绕荆山自荆门下山攻击杨越,向江汉地区扩张。楚武王吞并襄阳盆地后,江汉地区终于和楚国最初的国都丹阳(淅川)有了快捷安全的连接通道;继位的楚文王将都城迁到郢都(纪南城)。自此,楚国拥有了争霸中原的坚实基础。
郑国不但身处中原,郑庄公还处理不好继承问题
郑庄公在位时整兵修武,对外抵御了周王攻击,救援了被北戎攻击的齐国,大小征战全无败绩,这份战绩也是古人认为他是春秋小霸的原因。《左传》还有两段长文分别记述他整合内部分裂的手段;与攻占许国后,以类似殖民地的形式间接支配许国。
但是郑国继承人的问题处理不好,郑庄公一生的战功就化作流水。从郑庄公去世后齐国马上对郑国攻击来看,郑国相当程度上只是齐国的棋子。

齐僖公之后,隔了齐襄公就是春秋真正的首霸齐桓公;齐桓公之后是晋国的晋文公,晋文公在位时间短,但后继还有晋襄公。至于楚国,楚武王之后各代楚王断断续续的北上争霸,到楚庄王时,在邲之战打败晋国完成了称霸中原的夙愿。
真正的霸主,不在于昙花一现的军事辉煌,更重要的是强盛国力,为后续的持续扩张打下坚实的战略基础。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