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戎贵族-陆浑戎

[复制链接]
作者: <逆流佳人身旁> | 时间: 2024-5-16 10:48:50 | 历史|
0 127

3080

主题

3080

帖子

924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40
发表于 2024-5-16 10:48:5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挑战3天在头条写日记#
公元前770年,西戎和晋、秦、郑护送周平王东迁,建都洛阳,陆浑戎也陆续东迁,至638年陆续迁都伊洛盆地,走上历史舞台,迎来了他们的高光时刻。在这个时代,晋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元前656年,晋公子重耳42岁,流亡出走,周游列国,逐步形成治国理政思想,为晋国崛起称霸奠定基础,这是一次政治流亡。
《史记》载重耳第一站居戎12年,但是不论秦晋,与诸戎关系十分重要,互为尊重。戎国讨伐咎如部族时,以长女妻重耳,娶隗(wei)姓女子,后代以叔隗、季隗相称。

陆浑戎大墓出土的鼎某种程度上说,戎族不愿意成为一个国家,像农耕民族那样,为固守边疆而血拼,也不愿意成为一支严密的组织,勾心斗角,互相侵蚀,他们更像是一群贵族。一部分放牧,除浅山草场,部分土地也不善耕作,然后宰杀牛羊易货贸易;一部分打仗,骏马,骁勇,美食。
他们带来了马,不再作为战争的马背民族,把马作为快捷的运输工具,他们拥有屠宰牛羊的特权,深入内地,带来稀缺资源,牛羊肉交易,甚至是他们保存的特权。历朝历代,耕牛是农耕民族主要的助手,私自宰杀是违反刑律的。

各种事实表明,他们是一个重商的民族,这是他们交换的货币-贝他们中的贵族也逐渐浸染了汉族文化,喜习文字。每年周朝的采风官员来到,他们的吟赋都成为这些官员的至宝,回去整理后,在皇族、天子的宴会上传唱,为周天子的铺彩奢华,增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桃夭》
这里也有他们的烦恼。比如陆浑戎王苟支的《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除了打仗,他们实在也不知道还想做什么。如果他们也像迁徙到西部,善于农耕的秦人一样,那么秦人远不会有快速强大,戎族联盟就是他们一个强劲的对手。他们跟随着周朝的兴盛移走,也随着诸侯的崛起而没落。像夕阳一样美丽、璀璨。陆浑东迁121年,至春秋后期而亡。公元前525年,晋灭陆浑,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虽然后来还有翟国,但那只是余音。在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中,他们陆续给我们带来的新的姓氏。翟姓,居于北方者读(Dí 音狄),迁居南方者读(Zhái 音宅)。虽然后来还有“安陆”,“陆”、“路”、“卢”、“芦”为姓氏的后代,因为“戎”而姓的“荣”、“容”后人,因为来自鬼方,演变的隗(古读wěi、清代以后读kuí)氏、韦氏,他们的根在伊洛。就像后来东汉的刘姓后人,三国的曹魏,总有宴席散尽的时候。陆浑已经融入我们这个民族。

陆浑戎被灭,时年孔子26岁。在伊洛盆地还居住着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他是周朝的守藏室史(图书馆长),时年约46岁,他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他提出“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代表了东周的皇权理念,也呼应了戎贵族的思想。7年后孔子来到伊洛,在这里第二次谒见老子,老子教他:“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孔子感叹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与重耳出晋列国周游相同又不同,前496年,孔子时55岁周游列国,则是一次思想文化的探索交融,此与晋文公重耳相距160年。这正是中国封建政治、思想、文化形成爆发的灿烂前夜,一大批思想家已经出生,其思想或正在形成。72年后,公元前453年,现实世界中三家分晋,正式进入战国时代。前期的政治、思想、文化促成了军事斗争升级,而在这场角力中胜出的是秦国,一统战国七雄,建立中央集权。陆浑戎消失在新时代的前夜,也是他们的宿命。这个前夜是混乱的,更是人类思想突飞猛进的阶段。

绚丽的陆浑贵族纹饰虽然居住在东周这个时代的核心,但他们没有接受新思想的洗礼,没有适应新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没有新的组织形式,更没有形成国家体制,跻身于战国群雄,实行邦国时代的合纵连横,所以没有看见新世纪的曙光。
就这样他们来了,来到了他们最后一站。在氏族时代到邦国时代,从满天星斗到封建集权,他们并没有完成这一次转变,残存的陆浑侯国终于覆灭,他们是最后的戎贵族。

天子驾六,诸侯五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