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强盛的韩国缘何衰落?申不害的术治为何以失败告终?

[复制链接]
作者: Kanna Jeyaseela | 时间: 2024-5-15 06:02:29 | 历史|
0 94

3014

主题

3014

帖子

9042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042
发表于 2024-5-15 06:02:2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是忠义之邦,正直之名传遍天下,他变法图强,虎狼之国都不敢入侵,他遍布能工巧匠,天下强弓劲弩皆从他出,他就是韩国,申不害变法一度让韩国国力强盛,虎视眈眈。然而七雄争霸,第一个灭亡的却是他,他失败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
韩国是战国七雄最没有存在感的国家,一直在夹缝中生存,三家分晋之后,韩国曾一度吞并了春秋霸主之一的郑国,将首都迁往郑城,改名新郑。但在魏国崛起之后,韩国受到了魏国的压制,屡战屡败的韩国更加贫穷落后,韩昭侯急需要一个能臣带领韩国走出困境。
韩昭侯不要着急,他正向你走来。申不害曾为郑国基层官员,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申不害就成为了韩国的低级官吏,擅长谋略的申不害等待着机会证明自己。
公元前354年,魏国出兵伐韩,包围宅阳,面对魏军重兵压境,韩昭侯无计可施。关键时刻,申不害站了出来,他审时度势,建议韩昭侯执圭去找魏王示弱,圭乃是臣下朝见天子的玉器。

申不害分析道,此时魏国最大的敌人是赵、齐两个大国,如果魏国陷入与韩国征战的泥潭,那么赵、齐趁虚而入的话,魏国将会吃大亏的。韩昭侯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听从了申不害的意见。亲自执圭去找魏王求和,魏王看到韩侯诚意满满,心满意足,立刻就退兵了,解了韩国之围。韩昭侯对申不害从此刮目相看,逐渐将他重用。
公元前351年,韩昭侯力排众议任命申不害为国相,主持变法。申不害变法重点是整顿吏治,加强君主权力。重点打击了韩国三大强族,侠氏、公厘和段氏,将他们抄家,财产没收国库。杀鸡儆猴的效果是显著的,再也没有豪族敢于威胁君主统治。
申不害下一步将贵族私家亲兵全部收编,编进原有的国家军队,经过专业训练,韩国的军队作战能力飙升。
申不害在土地改革中也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允许土地买卖,鼓励新兴地主阶级发展。

申不害还特别重视手工业尤其是兵器制造的发展。韩国冶铸业因此也成为了战国第一,韩国的武器也是战国七雄中最锋利的,天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客观上也增强了韩国的战斗力。申不害变法的核心在于实行术治,是法家与道家无为而治的结合,目的是加强君主集权统治,通过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以巩固君权,使得韩国行政效率提升,国富兵强。
申不害认为,国家最大的威胁不是百姓而是乱臣,所以为政之要不在于如何去治理百姓,而首先在于有效地驾驭官吏队伍,当然国君也要做到正直无私,这样臣下才能忠于职守。国君还要对权力进行合理分配,让臣子得到的权利趋于平衡,不会出现独揽大权的情况。
申不害15年的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韩国军队战斗能力得以提升,是韩国能成为战国七雄的根本原因。但术治需要一个优秀的君主,如果君主昏庸,国家就会陷入混乱,因此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韩国的问题,申不害术治却为以后的阴谋家门开了先河。

总结一下:申不害变法为何失败?第一,韩国先天弱势。三家分晋之地,韩国分得土地最少,地势狭长,不利防守,而且又处于四战之地,使得韩国先天弱小,虽然申不害一度让韩国强盛,但终究不能让韩国真正有能力抗衡强秦,最终韩国成为第一个灭亡的国家。第二,申不害变法不彻底。他施行的术治不同于法治,是道家与法家的结合,虽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集权,但毕竟以人治为主,需要君主能够掌控群臣,但是整个官僚集团哪有这么轻易就掌控,而且申不害掌控大权后,却任人唯亲,无法得到韩国众臣真正的信服,韩昭侯死后,继任的国君无力通过术治维系韩国运转,韩国至此衰落。
第三,申不害变法过于激进,得罪了韩国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必然遭到了旧贵族们的强烈反扑,成为了变法的阻碍,也为变法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