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士兵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那秦国爵位含金量如何?

[复制链接]
作者: chavop1-sp | 时间: 2024-5-11 07:11:47 | 历史|
0 82

2960

主题

2960

帖子

888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880
发表于 2024-5-11 07:11:4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楚国与晋国在邲这个地方发生了一场大战,晋国军队被打败溃逃。在逃跑中,晋国军队一辆战车陷于泥坑,楚军士兵追了上来,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一幕。
按正常情况下,楚国士兵追上了晋国士兵,就该挥刀砍杀晋兵,割下首级邀功。
而楚兵不但没有砍杀晋国士兵,而是教晋国士兵取下战车前面的横杠,拔掉战车上面的旗子,让晋国士兵得以继续逃跑。
晋国士兵在楚兵帮助下逃脱后还不忘回头调侃楚兵:哎哟哟,还是你们大国的士兵逃跑经验丰富。

这事记载在《左传.邲之战》中,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晋楚两国士兵交战中一个真实而有趣的插曲。
楚国没有军功奖励制度,打败打赢,杀敌多少与士兵没有一毛钱关系,又不能升官发财,还不如让敌人跑快点,好收早工,回家抱老婆。
这样的军队显然毫无战斗力可言,士兵在战场上就是打打酱油,保命为第一选择。
这事记载在史书上,能流传至今,商鞅不可能不知道。
在东方六国这样的环境下,商鞅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就失去了表演的舞台。
而远在西北边垂秦国的秦孝公发出了招贤令,凡能提出好有利于秦国富国强兵策略的,他会给予重赏,不惜高官厚禄。
商鞅来到秦国,得到了秦孝公的器重,两人一拍即合,为富国强兵,不顾世袭贵族的反对,推出一系列新政。
有鉴于东方六国士兵在战场上的“友好”表现,商鞅为秦国制定了军功爵位制。
不论平民贵族,只要在战场上勇敢杀敌,按斩下敌人首级数目授予相应的爵位,可以获得田地房宅和岁俸等各种优厚待遇,不同的爵位头上带不同颜色样式的巾帻加以区别。

第一级公士
斩首1人,获田1.5顷,宅地1.5处(注,一处宅地约三十步见方)岁俸粟粮50石,可以拥有一个奴隶。
第二级上造
斩首2人,获田2顷,宅地2处,奴隶2人,岁俸100石。
第三级簪袅
斩首3人,获田3顷,3宅,岁俸150石,奴隶3人,吃饭有特权,享有精粮一斗,酱半升,羹一盘,干草半石。
第四级不更
斩4首,获田4顷,4宅,岁俸200石,不需要再轮流服役。
第五级大夫
斩5首,获田5顷,5宅,岁俸250石。见到县令或者县丞,只需打个拱手,而不需行跪拜礼。与县令县丞平级。

第六级官大夫
到了第五级的大夫,在军队里已当上百人将,屯长低级军官了,军官在战斗中本人需斩1首,所率队伍5o人需斩16首,才可晋升到第六级。获田6顷,6宅,岁俸300石。到了这个级别不但考较个人勇猛,主要是考较指挥作战的能力了。
第七级公大夫
所率队伍100人,需斩33首,获田9顷,9宅,岁奉350石。
第八级公乘
率500人斩首166以上,得田20顷,宅20,岁俸400石。公乘就是享受乘着国家车辆之意。也就是说出门可以免费坐公车了。
第九级五大夫
率1000人斩首333以上,得田25顷,宅25。年奉450石。五大夫是秦国平民百姓从军后可以授予的最高爵位了。

第十级左庶长
左庶长既是官职,又是爵位。享有田74顷,宅74。商鞅就是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统领秦国变法的。从左庶长以上,已进入高官行列,不光是以斩首数目来定晋升了,而是综合各方面的能力了,文化素质,应变能力要求极高,一般的平民百姓是无升到这个爵位的。这个级别是秦国军功爵位制的一道分水岭。从左庶长到大庶长,享有的田宅每级以2个递增,岁俸基本上每级以50石递增。
第十一级右庶长
第十二左更
第十三级中更
第十四级右更
第十五级少良造
大良造的副手,掌军职,相当于全国军队副总司令。

第十六级大良造
掌军权,全国军队总司令。
纯粹以军功晋爵的最高就是大良造了,如白起的爵位就是大良造。由于他对秦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又封了他一个武安君的荣誉称号。

后来秦国又陆续增加了四个爵位。
第十七级驷车庶长
职位级别相当于后来的副丞相。
第十八级大庶长
职位相当于后来的丞相,总率百官,协助君王理政。
第十九级关内侯
有规定的食邑户数,但没有封地。相当于现代公司的股东,参与分红。
第二十级彻侯
有食邑,有封地,相当于一个国中之小国。享有封地所有财税收入,沒有军队和行政权,有规定人数的私人卫队。秦国历代只有商鞅、魏冉、范睢、王翦、王贲、吕布韦、嫪毐七人。连立有赫赫战功的白起、蒙恬都没有被封侯,可见封侯有多难。不光要对秦国作出重大贡献,还要对秦王作出重大贡献,才得以封侯。只有嫪毐是靠吃软饭,秦始皇老妈强行要求封的。

如果围城之战斩首8000以上,野战斩首2000以上,所在部队的指挥官均可晋升一级。这是对指挥大兵团作战指挥官指挥能力的考较。
军功爵位制打开了秦国百姓上升的通道,平民百姓可以通过战埸立功,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军功爵位制刚开始实行三年时,效果还不很明显,三年后,秦国百姓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因参军打仗立功而获得田地,宅地,过上了好日子,无不激动万分。
秦国百姓当兵,衣服费用都是自备的,但军功爵位制诱惑力实在太大,秦国百姓一听说要打仗了,国家要征兵了,就兴奋得嗷嗷直叫,踊跃报名参军。

当然要获得军功也不容易,第一级的公士要求斩杀敌人的甲士一名。甲士是指敌方的披甲的精锐士兵,没有战斗力的后勤运输兵是不算数的。而且自己所在的五人队伍里没有人战死或逃跑。如果有一人战死,得斩首2级,才能晋为公士。如果四人都战死了,得斩首5级才能晋升。所以在战斗中,如果自己队伍的人遇到危险,你还得拼命去救。
所以秦国士兵打仗个个奋勇争先,抢着做先登勇士,才有更多的机会斩杀敌人的甲士,立功受爵。一旦落后,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了。
看到战友遇到危险时还要及时相互救援。
在追击敌军时,一旦追上,二话不说,挥刀就砍,挥弋就刺,然后割下首级,挂在身上,再寻找下一个目标。战场,一些勇猛的秦兵身上挂着三五个敌人首级,血淋淋的,还依然冲锋拼杀,极为恐怖狰狞。

授爵过程极为高效快捷,士兵将带回的首级回营中登记,展示三天,没有疑问,军队就将授爵文书转发给士兵所在地的县令员执行。
在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秦国两个士兵黑夫和惊的两封木牍家书。
黑夫和惊是兄弟二人,同在一个部队作战,他们写的家书主要内容有三个。
一是向自己的母亲和家人问安。
二是要家里寄五六百钱和二丈五尺布来。很急用。
三是问他们两人的授爵文书,地方官员送到家里来没有。如果家里已经收到请回信告诉他们。如果没有收到也要及时回信告诉他们。还特别提到一点,大王说,只要有文书是不会耽搁的。同时提醒家人,对送授爵文书的人要表达谢意。

从黑夫和惊的家书中,我们得知,他们兄弟俩立了功被授爵了,具体授什么爵位信里没有提到。他们俩人叮嘱家人不管是收到授爵文书,都要回信告他们,说明他们对爵位高度看重。所授的爵位应该不会太低。从他们急着要家里寄钱寄布来可以知道。急着要钱应该是要请袍泽吃饭喝酒,以示庆贺。要布,说明他们在战场上搏杀太过激烈,衣服都撕烂了。
说明他们兄弟俩爵位来之不易,对自己用命搏来的爵位高度看重,值得庆贺,且念念不忘,渴望官府尽快落实执行他们应享有的待遇。
由此可见秦国军功爵位的含金量是极高的。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