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水之战导致宋襄公霸权衰落?错,你看看真正的情况是啥?

[复制链接]
作者: 三千繁花泪。 | 时间: 2024-5-7 04:41:30 | 历史|
0 135

3082

主题

3082

帖子

9246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46
发表于 2024-5-7 04:41:3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前638年,以宋襄公为首的宋国军队和以楚成王为首的楚国军队在泓水一带发生战争,战役最终以宋国失败而告终,史称泓水之战。
后代学者把这次战争发生的原因评判为两国为争夺霸权而战,并认为宋襄公是因为这次战争的失败从而彻底丧失春秋霸主之位,而且普遍认为宋襄公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丧失了两次先发优势的机会:第一次机会不击渡水之兵,第二次机会不击未完成列阵之兵。后世之人一致认为宋襄公但凡抓住两次机会中的其中一次,都不会被楚国战败,到时春秋霸主之位依然是他,而他也不会身负重伤。
一盘好棋被宋襄公打了个稀巴烂,霸主之位也因此而丢失,正所谓迂腐至极。抱着这种观点去解读宋襄公的人不免有失肤浅,其实真正了解过那段历史的学者并不难从其中找出几个疑问:

宋襄公若果真迂腐,又何以能够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个霸主?宋襄公丢失霸主之位果真是因为泓水之战?宋襄公的一生真的成为过实至名归的霸主吗?4.宋襄公发动泓水之战的动机果真是为了争夺霸主,而不是有什么其它的原因?
宋襄公在当时以“三识过长,仁义为最”而在天下广为流传,所谓“三识”即“见识、胆识、学识”,宋襄公三识的出众在春秋时期可谓超一流水准,也因为此三识的出众被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极度看重,并想以托孤之任委付于宋襄公,后来在齐桓公死后,齐国因君位继成权而陷入内乱,次年,宋襄公以其在天下的声望,联合诸侯出兵协助齐孝公取得齐国君位。

联合诸侯救齐时,众诸侯不过是摄于宋襄公在天下贤名远播的忌惮而出兵,因为平定齐国内乱,扶立齐国新君而一战成名,当时在中原诸侯的心中已经认定,宋襄公将会是接替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个春秋霸主,而不服者,唯有以南蛮之楚为首的诸侯国而已,也就是说只要搞定楚国,那么宋襄公将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霸主,而不像现在有名无实,如果能够让楚国臣服,他的功绩将会达到巅峰,名留青史,接下来,宋襄公便联合诸侯安排了一场和楚国君臣见面的盛会,史称盂地会盟。
以仁义自居的宋襄公不带军队护卫,轻车简从赴会,最终被楚成王扣押,后经鲁僖公的调停,宋襄公才被放回宋国。宋国之弱小再加上当过俘虏的宋襄公在诸侯的声望,此时已经一落千丈,宋襄公也明白图谋称霸已经是痴人说梦,不可能实现。

可以说,宋襄公霸主地位的丧失是因为盂地会盟被擒,而在盂地会盟之前,他充其量不过是有成为春秋第二个霸主的潜力而已。
而接下来的泓水之战,与其说是为霸权而战,倒不如说是为荣誉和尊严而战,总不能说被人打了,连骂一下的勇气都没有吧?可如果打的话,不要说自己小小的宋国,即使是齐桓公在世时都对楚之战力忌惮三分,更何况刚经过被擒之辱的宋襄公呢!打又打不过,不打又不行,怎么办?那就摆个样子给天下人看看,给楚成王看看,即使你强,我宋襄公依旧不惧!

楚成王当然也明白宋襄公的这一心思,打了人家,总要让人家喊几声,否则说不过去,但是他也明白宋襄公只是给天下人做做样子,并不敢真打。于是便有了两军交战时楚国也不管什么渡水、列阵等兵家大忌,反正就是做做样子而已,若是真正开战,当时号称地表最强的楚军不可能犯下如此愚蠢的错误。
所以便有了在两军交战时楚军当着宋军的面渡过泓水,然后再慢悠悠的当着宋襄公的面摆兵列阵,而宋襄公也当然明白,楚军这样做不过是在跟自己摆烂,那我宋某人就跟你比烂到底。虽然输了霸主之实,但却赢得了仁义之美名,这样算来,你楚成王虽然赢了,但我宋某人也不算输,故而历史上著名的泓水之战,说到底不过是楚成王和宋襄公两个当世之雄进行的一场默契的表演与配合罢了。

宋襄公也确实通过这次战争赢得了仁义的美名,所以史家记载时并不以成败论英雄,把从未具有霸主之实的宋襄公列入春秋五霸之一,传至后世,众人却认定宋襄公是因为泓水之战的失败导致霸权的衰落,殊不知,宋襄公恰恰是因为泓水之战留下的仁义美名才真正成就他五霸之一的地位。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