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父母生下的孩子一定身体不好吗?看看历史上高龄生育的娃

[复制链接]
作者: 醉色染红颜 | 时间: 2024-5-7 04:06:03 | 母婴|
0 55

1841

主题

1841

帖子

5523

积分

研究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23
发表于 2024-5-7 04:06:0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山东枣庄67岁超高龄产妇生下天赐孩儿的事情刷爆网络,说什么的都有,有祝福的,有担心的,有讽刺的,担心的原因自然是天赐孩儿父母亲的年龄实在太大了点,等天赐孩儿上学后,父母都七十多岁,各种问题都会出现,对天赐孩儿的成长会带来负面影响,更多人认为:父母亲年龄太大生育的孩子,身体素质上都不会太好,这对超高龄父母太自私了不为孩子考虑云云。
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说,高龄父母生育的孩子身体真的会先天不足影响寿命吗?抛开遗传学和生物学,让我们从历史实例中看看,那些高龄父母生的娃们是否都是身体不好影响寿命。

01,高龄生育的古代女性
我在去年写过一篇文章,参见文章:
赘婿函普,来自高级文明的流浪客,改变女真人的历史进程
金国始祖函普,六十多岁的时候来到女真完颜部,迎娶了一位同样六十多岁、有贤名的完颜部老剩女,入赘到完颜部,这一对六十多岁的新婚夫妻在婚后生育二个儿子一个闺女。
金之始祖讳函普,初从高丽来,年已六十余矣。··············既备偿如约,部众信服之,谢以青牛一,并许归六十之妇。始祖乃以青牛为聘礼而纳之,并得其赀产。后生二男,长曰乌鲁,次曰斡鲁,一女曰注思板,遂为完颜部人。(金史本纪第一世纪)
在那篇文章下面,就有读者菌留言质疑,六十多岁的老妇还能生孩子吗?当时问的猴格也是满心发虚,虽有金史记载佐证心里也照样虚,如今看到枣庄这位超高龄老产妇的事情,我就想起这篇文章来,心想自己可以理直气壮说:六十多也能生!哈哈!

在金国始祖函普老妻生子之前,还有一个例子,不过这个例子不是出自正史,而是出自记叙奇闻怪志的《乾鐉子》一书。
书中记载:大唐名将郭子仪的爱将张詧,不幸早死,他的妻子孟氏和他长得很像,就假冒丈夫的弟弟继续为郭子仪效力,在军中任职十五年,郭子仪去世时,孟氏都七十二岁,离开军中,嫁给潘某,还生了两个儿子潘滔、潘渠,孟氏一直活了一百多岁才去世。

如果按照《乾鐉子》所记,孟氏七十多还生俩儿子,函普的妻子六十多生三个也不算稀奇,但是,《乾鐉子》并不是正史,引用孟氏做例子底气未免不足,毕竟古人寿命短,四五十岁死亡都算正常,六七十岁都是古来稀了,生育的几率并不大。
抛开孟氏不算,函普之妻也不说,史书记载明确的最高龄产妇,大概就是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这位老剩女在四十多岁嫁给武士彠,之后生育三个女儿,最小的就是武大帝。
杨氏还有另一个无人能破的记录,就是和比她小六十三岁的亲亲外孙子贺兰敏之有暧昧,91岁的姥姥,和28岁的外孙子,如果这事不是污蔑武大帝,真有点让人无法直视。
武大帝的妈妈杨氏是四十多岁生育三个女儿,武大帝本人则在39岁生的小儿子睿宗李旦,41岁生小女儿太平公主。
除了武大帝母女,还有宋宁宗恭圣杨皇后在39岁时生其长子郢王赵增,41岁时生其次子华王赵坰。
清纯帝追封的孝仪皇后魏佳氏,也就是鼎鼎大名的令妃娘娘,在40岁时生育小儿子庆亲王永璘。清纯帝的那位断发的继后那拉氏在37岁生小儿子永璟。
看看,女性高龄生育(37岁以上)的例子并不多见,不算小说记载的孟氏,史书记载(猴格找到的例子)的也就函普妻子、武大帝母女、杨皇后、魏佳氏、那拉氏,也才六位女性,共计生育12次,男性和女性相比,高龄生育的次数就多一点。

02,高龄生育的古代男性
因为史料缺乏,本文记录的高龄生育的古代男性仅限于帝王,平民的记录不太好找,就略过了。男性高龄生育的比较多,猴格就把年龄限制到六十岁及以上,六十岁以下的就忽略不计。
六十岁及以上高龄生育的帝王有以下几位:
汉武帝刘彻,在62岁的时候生育小儿子汉昭帝刘弗陵。
唐高祖李渊,在60岁时生育第二十子江安王李元祥,之后生育第二十一子密贞王李元晓,65岁生育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
明太祖朱元璋,在60岁时生第二十四子郢靖王朱栋和第二十五子伊厉王朱,65岁生第二十六子朱楠,67岁生第十六女宝庆公主。
清太祖弩尔哈齐,62岁时生第十六子费扬古。
清圣祖玄烨,60岁时生第二十三子诚贝勒胤祁,63岁生諴亲王胤祕,65岁生胤禐。
清纯帝弘历,64岁时生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
清宣宗旻宁,60岁时生第九女寿庄固伦公主,62岁生第八子锺郡王奕詥和第十女,63岁生第九子孚郡王奕譓。
七个帝王,共计生育17次,为这些男性帝王生育的多是正常的20-35之间的育龄女性。这些帝王中最后生育年龄最大的是明太祖朱元璋,67岁生幼女宝庆。

03,高龄女性所生育子女情况
先来看看高龄女性所育子女的生卒情况,看他们的寿命是否受母亲高龄生产的影响。
乌鲁,生卒不详。
斡鲁,生卒不详。
注思板,生卒不详。
郭武氏,生卒不详。
武顺,约623-约665,33岁,据说是他杀。
武则天,624-705,82岁善终。
李旦,662-716,55岁善终。
太平公主,665-713,49岁被杀。
郢王赵增,1200.11-1200.12,一个月夭折。
华王赵坰,1202.闰12-1202.闰12,未满月夭折。
庆亲王永璘,1766-1820,55岁善终。
永璟,1756.12.21-1757.7.24,19个月夭折。

十二个人,有四位生卒不详,占百分之三十三,严格说,虽然这四位生卒不详,但可以推测成年且善终。
赵增、赵坰兄弟和永璟三位早夭,占百分之二十五,其中赵氏兄弟夭折的原因更大程度来自父系基因的差劲,他父亲宁宗赵扩生了九个儿子都没养大,说明他们兄弟夭折的原因和母亲高龄生产没关系。
剩下五位,都活过30岁,正常善终的三位都活过50岁,其中武大帝还高寿82岁,这五位占比是百分之四十二。
综述一下,高龄女性所育子女,多半人数都是身体康健,能够达到正常生命值,按照史实可以说高龄女性生育对孩子的体质影响不大。

04,高龄男性所生育子女情况
再来看男性高龄生育子女的生卒情况,看他们的寿命是否受父亲高龄生产的影响。三十岁以下都算早亡,三十岁以上算正常标准。
汉昭帝刘弗陵,前94-前74年,21岁早亡。
江安王李元祥,626-680,55岁善终
密贞王李元晓,?-678,50多岁善终。
滕王李元婴,630-684,55岁善终。
郢靖王朱栋,1388-1414,26岁早亡。
伊厉王朱,1388-1414,26岁早亡。
朱楠,1393.12.2-1394,未满周岁夭折。

宝庆公主,1395-1433,39岁善终。
费扬古,1620-1640,20岁被赐死。
诚贝勒胤祁,1713-1785,73岁善终。
諴亲王胤祕,1716-1774,58岁善终。
胤禐,1718.2生,当天夭折。
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49岁善终。
寿庄固伦公主,1842-1884,43岁善终。
锺郡王奕詥,1844-1868,25岁早亡。
皇十女,1844-1845,未满周岁夭折。
孚郡王奕譓,1845-1877,33岁善终。

这十七位中,五岁以下夭折的有:朱楠、胤禐、皇十女三人,占百分之十八。
早亡的有:刘弗陵、朱栋、朱、奕詥四位,占百分之二十四。
成年善终者有:李元祥、李元晓、李元婴、宝庆、胤祁、胤祕、和孝、寿庄、奕譓九位,占百分之五十三。
他杀者有:费扬古一位,占百分之五。
按照比率看,父亲高龄生育的子女身体素质多半健康,这说明父亲高龄生育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影响也不大。如果说年龄越大生的孩子身体素质越差,朱元璋65岁生的儿子朱楠夭折,67岁生的宝庆公主却活到39岁,还是因为所嫁非人导致心情抑郁而死的。

05,猴格说
这篇文是猴格看新闻后的思维发散,猴格并不懂生物学,也不懂遗传学,只是简单的从实际例子做一个小检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这是用历史上实际的实例,历史上实际的实例,历史上实际的实例,做的小检测。
按照这个检测,历史上的十几位高龄父母生育这29位子女中,早夭的有6位,占百分之二十一。20岁-30岁早亡者及死非者有5位,占百分之十七。成年善终者有18位,占百分之六十二。
从生物学和遗传学上讲,父母高龄生育时,精子和卵子都不是最好状态,会影响所育子女的身体素质,携带遗传疾病的可能很大。

但根据这个测试结果看,历史上高龄生育的父母高龄生育对子女的身体素质影响不大,有少量夭折早亡,在古代也实属正常。这些出身皇室的子女,还因为父母生育他们是高龄,在皇帝爹死时年纪太小,反而没有卷入皇室内斗,远离倾轧被新皇放心对待,有些还由新皇抚养长大,好好的表演一波兄友弟(妹)恭的戏码。
所以说,父母高龄生育,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影响并不大,像山东枣庄那对老夫妻,自然受孕,又有钱养孩子,旁人真没必要去替他们杞人忧天,觉得小天赐以后如何如何,谁也不能预测未来,谁知道谁能比谁过的更好呢?
再比如赌王家的娃,赌王在68岁生何超云,69岁生何超盈,70岁生何超莲和何猷启,73岁生何猷亨,74岁生何猷君,78岁生何超欣,都是赌王高龄生育的子女,刷新历史记录,可有人觉得他们的身体素质不行替他们担心?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无谓脑补解读过度。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