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这个几千年发生的故事,却成为中国人走不出来的魔咒

[复制链接]
作者: TerryMef | 时间: 2024-5-7 03:26:52 | 历史|
0 91

3036

主题

3036

帖子

9116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16
发表于 2024-5-7 03:26:5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历史故事的时候,大家是不是经常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在唐朝发生的一个故事,可能在宋朝又或者明朝其他朝代等,很可能还会再重复一次。
都说历史经历是面镜子,可以从里面知道得失,其实都是没有根据乱扯,最主要的还是人性,人的心性不变,历史就会无限重复下去,绝不会说什么前车之鉴,后面就不会在同一个地方翻船。我们就来看看这几个故事!

先说春秋时,晋灵公想造一座九层高台,为了建这座九层高台,晋灵公发动了全国的百姓,凡是能喘气儿的,都给去做,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这两样都没有的就给老百姓洗脑,让老百姓明白建这座高台是为了提升全体晋国人的国际地位的。
不过,对这样劳民伤财的工程,肯定是有人会阻止的,晋灵公知道所以就下令,“谁敢劝阻,格杀勿论!”当时有个叫荀息的大臣听说后,就带着一个箱子来到了王宫。晋灵公以为他是来阻止的,就准备放箭射死他。
这个荀息很聪明,进了王宫,绝口不提高台的事,就说新学一个戏法来表演给大王看,这个戏法就是把十二个棋子一个一个地摞起来,然后再把这九个鸡蛋一个一个地放到上面,晋灵公听见有新游戏,很高兴,让他表演,
荀息小心翼翼地把十二个棋子一个一个地摞起来,然后又拿起鸡蛋,小心翼翼地往上摞。看得晋灵公大气不敢喘,生怕一有点动静鸡蛋就会掉下来。等荀息终于放完最后一个鸡蛋的时候,晋灵公擦着满头的大汗,拍着胸口叫着:“太危险了!太危险了!”

这时,荀息放下鸡蛋,说:“大王,这算什么危险,还有比这危险百倍的呢。”晋灵公很好奇,荀息这才说道:“大王为了建九层高台,老百姓都没时间种庄稼了,国库眼看就要空虚了,要是别的国家来攻打我们,我们拿什么来抵抗?这不比刚才那个杂技更危险百倍吗?”晋灵公听后这才醒悟过来,下令停止建造高台。

后面这个故事发生在几百年后的战国时期,同样的故事又上演了一次,这次的主角是魏王和许绾。
魏王的这座高台叫“中天台”,顾名思义,就是有天的一半高,光为这个大胆的创意,我们就该封魏王一个“民族英雄”的称号。
魏王为了能顺利开工,就学晋灵公的经验,发布命令:有谁胆敢劝阻,格杀勿论!但是有个大臣许绾很聪明,他就说大王要建中天台,和天比高,但是大王知道天有多高吗,魏王迷糊了,这天有谁知道多高啊,许绾就说算出天和地之间相距15000里,一半就是7500里,
要建这个中天台光地基我们的国家土地是不够的。后来有和魏王算了啦一下成本,魏王也被吓到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就打着哈哈道:“其实我没想过要建中天台,只是跟大家开个玩笑罢了。”

这两个故事是不是很相似呢,这也充分说明“以史为鉴”从来就是一句空话,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一定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这就是人性。
不过让小编疑惑的就是春秋战国出现了那么多的牛人,开创了那么多的流派,真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可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想过是不是可以用制度来制约国君呢?像这两个故事,典型的就是滥用职权,但没有任何能力可以阻止,只能靠大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么说服他,要么被杀头。这种情形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仍然没有多少改变,只是被杀头的越来越多,而说服的越来越少,到最后别说“说服”了,连“说”的人都找不到几个。

知识并不能确保良善,讲故事也并不能确保当权者幡然醒悟。在实际利益的驱动下,你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正人君子,但可以通过制度来约束他们,不光要让他们“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更要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后果的滋味。
我希望能有一天,当权者做出荒唐的举动时,大臣们可以说:“来来来,故事已经讲了两千多年了,现在咱该讲讲法律了。”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