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恩仇的他,忍辱负重,达成目标,却身死他国

[复制链接]
作者: 江山犹似昔人非 | 时间: 2024-5-4 17:17:49 | 历史|
0 175

2964

主题

2964

帖子

8892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892
发表于 2024-5-4 17:17:4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前522年,一个中年人逃出楚国,将楚国的山山水水统统甩在身后,这片土地,他虽然熟悉,曾经的热爱,此刻只剩下了刻骨铭心的仇恨。
晓行夜宿,不走大道,专拣小路走,一路的关卡,全都贴着悬赏告示,而告示上写着这个中年人的名字:伍子胥。
是的,这个中年人便是在春秋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伍子胥。

伍子胥本是官宦子弟,父亲伍奢是太子太傅,而他的先祖伍举,曾经是春秋霸主楚庄王的重要谋臣,不仅有谋略,更是有忠义。庄王即位三年,吃喝玩乐,朝中仅有两个大臣敢去劝诫,其中就有伍举。庄王通过三年的观察,孰能孰庸,早已做到心中有数,至于忠心楚王室的考验,还要进行,伍举顺利通过考核,与孙叔敖一起辅佐庄王成就了一番霸业。
时过境迁,楚国自庄王后,又传了4任君王,传到了楚平王熊弃疾手中,确切地说,是这家伙弑君夺位了。
楚平王为人奸险,他利用上任国君楚灵王好大喜功的毛病,成功地将臣民拉到自己这一边,而他则一直都在做“两面人”,楚灵王众叛亲离,饿死在釐泽中,临死前,居然还在盼着三弟熊弃疾去救他。
靠阴谋上位,楚平王也知道不怎么光彩,怕国内外的阻力太大,他对外退还部分侵占别国的土地,实行睦邻友好政策,对内恩赏臣子,为百姓减免赋税。
待君位坐稳了,楚平王的本性就暴露无遗:他十分的好色。

自古君王皆好色,这也没有什么,齐桓公、楚庄王,哪一个没有佳丽成群,但做什么事都要有底线才好,什么女人能娶,要遵守起码的道德标准,楚平王却视这些道德标准为无物,他,竟然将儿媳妇儿揽入自己的怀中,又给太子另娶。估计这位来自秦国的美女,倾国倾城,“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反正楚平王是乱了人伦,夺儿妻子。
做了亏心事,总怕鬼敲门。
楚平王一直怀疑太子对自己怀有怨恨,而当年怂恿平王娶儿媳妇的太子少傅费无忌,为绝后患,决心要除掉太子,他不停地在平王面前搬弄是非,无中生有地给太子造谣:
“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外,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
君王心中只有自己,哪里有儿子。
楚平王将太子太傅伍奢召来询问为什么太子会谋反,伍奢本是忠臣,忠臣的本性就是太直,不会弯弯绕,他直截了当地说:
“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楚平王对喜欢劝谏的伍奢早已厌恶,费无忌又在一旁不停地煽风点火,他怒气冲冲地下了两道命令:囚禁伍奢;杀太子建。
派出去执行任务的使者司马奋扬,不忍太子建无辜受戳,告诉太子建赶紧逃跑。
太子建逃到宋国。
伍子胥也很快逃到宋国,与太子建会合,正发生内乱的宋国,不是久住之所。两人又流落到郑国。
“郑人甚善之”。郑国对太子建非常优待,可是这个流亡他国的楚太子,不知道哪根筋出了问题,居然相信晋国“灭郑而封太子”的鬼话,积极筹划与晋国里应外合,谋夺郑国。
太子建的阴谋很快泄露,身死郑国,伍子胥只好再次逃往吴国。

昭关,横亘在伍子胥面前,盘查非常严格,插翅难飞,伍子胥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前有雄关、后有追兵,若过不去,必死无疑。
谁知,第二天,伍子胥白发满头,十分苍老,面貌变化非常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心情的确会对气色产生负面影响。
就这样,伍子胥通过昭关,又奔波几日,一路沿途乞讨,终于进入了吴国。
当他在吴国都城继续沿街乞讨时,遇到了吴国公子光。
公子光慧眼识珠,把伍子胥推荐给吴王僚。
彼时,吴王僚与公子光就君位问题,产生矛盾,伍子胥心知肚明,此时的他,最关心的是如何报仇雪恨。而依附于吴王僚,对楚用兵复仇的希望并不大,伍子胥便将目光转到公子光身上。
两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经过认真筹划,他们派出历史上著名的刺客专诸,利用吴王僚到公子光府中吃饭的机会,扮成呈送食物的仆人,在厅堂之上将吴王僚刺杀。
公子光成功上位,是为吴王阖闾。伍子胥全力帮助吴王阖闾训练军队,从阖闾三年开始,吴陆续对楚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公元前506年(阖闾九年),吴军攻破楚国都城郢,楚昭王狼狈逃窜。
仇人就在前方,伍子胥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然而当他率军杀入楚国宫城时,却发现,一切都物是人非了,那个昏君楚平王早死十年了。
虽说死者为大,但伍子胥却并不想让楚平王入土为安,他派人经过艰难的搜寻,终于发现了楚平王的陵墓,剖棺后,人们发现,楚平王居然像睡着了一样,尸身保持不腐。
憋屈在内心的仇恨,一瞬间爆发开来,伍子胥挥鞭狠抽这具业已没有了灵魂的躯体。
三百下,楚平王尸骨无存。
正当吴王阖闾想长据楚国时,他的后院却起火了:兄弟夫概起兵反叛。
阖闾只好撤军。

他不曾想到,这次撤退,再也没有机会与楚国重新较量了,他又将面临新的对手——越国。
公元前496年,吴越檇李之战爆发,本来十分强势的吴军,被善于搞阴谋鬼计的越王勾践击败,吴王阖闾身负重伤,得败血症而死。
吴越的仇恨越结越大。
年轻的夫差,接过吴王阖闾的权力。他在灵前发誓,必将击败越国,为父报仇。
经过伍子胥的精心辅佐,二年后,吴国兵强马壮,国家富强,夫差挥军攻越,一举将其打败。
越王勾践被迫向夫差投降,乞求夫差给自己留条活路。
伍子胥以老练的眼光,断定“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
忠言逆耳。夫差自觉功成,不知不觉中,他变得骄傲自满,在这种心理状态之下,他更喜欢阿谀奉承的伯嚭。
伯嚭,也是从楚国逃到吴国的落魄之人,但他的情商很高,善于揣测国君的心思,这种人与性格耿直的伍子胥,自然是水火不相融的。
自觉功成的夫差,开始热衷于争霸,他频繁地亲率大军北上,与齐争斗,伍子胥一遍遍地苦劝夫差:
“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
“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
此时,吴王夫差对伍子胥已是厌恶之极。
这个世界,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关键时刻,小人伯嚭再进谗言:
“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
这番添油加醋的中伤,惹得夫差怒火中烧,立即派出使者,赐伍子胥自裁。
忠言进谏,却换来了一柄长剑,伍子胥悲愤填膺,发出了震荡历史的怒吼:
“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夫差此时,仍不醒悟,对伍子胥由厌恶变成了恨之入骨,命人将其尸身用马皮包裹,扔入江水之中。
九年后,越国灭吴,吴王夫差自杀,临死前,以白布覆面,痛悔曰:
“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
伍子胥,一个快意恩仇的勇士,身负父仇,千里逃亡,怀揣着复仇的决心,在他国成就了一番事业,只为重返故国,与仇人秋后算账。
他在被阖闾重用的时候,就决意要为吴国奋斗不息,为了吴国,他不惜惹怒国君,悲壮地赴死。
五百年春秋战国史,五千年华夏大历史中,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伍子胥了吧。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