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别国都选择了抵抗,这个诸侯国却选择不战而降

[复制链接]
作者: 指上菁芜 | 时间: 2024-5-4 16:18:26 | 历史|
0 150

2995

主题

2995

帖子

8985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985
发表于 2024-5-4 16:18:2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前776年,西周灭亡,东周建立,从此开始了长达五百余年的诸侯混战,大争之世,没有什么道义可讲,凭借的就是实力,弱并于强。
至战国初期,九州大地,七雄并存,秦、楚、齐三巨头实力皆强。
历史给东方六国足够的时间,在战国时代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如果六国君主能目光如炬,坚定目标,锲而不舍地进行改革,他们的实力一定会成倍增长,或者彻底地脱胎换骨,但是他们却没有很好地把握机遇,齐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楚国都进行了内部改革,可是他们的改革始终都只是片面化、浅尝辄止式地进行,基本的人才机制都没有改革,致使国中人才认为留下没有任何前途,一个一个全都跑到秦国去效力。
在客卿们的尽心辅助下,秦国国君从孝公始,个个发奋图强,始终不移地执行强国之策,渐渐具有吞灭六国的实力与野心。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在位的第十八个年头,他终于伸出了鞭与剑,开始了统一战争。

在生死存亡的时刻,韩、赵、魏、楚、燕,都进行了最后的抵抗,甚至是殊死搏斗,没有哪个诸侯国愿意心甘情愿地被灭掉,其中最为惨烈的当属赵、楚对秦的反击,秦国前后共投入六十余万军队,才将两国平定。
在这列国形势风云变化之际,正当韩、赵、魏、楚、燕为生存而战时,齐国,这个昔日的强国,却选择坐壁上观。
从第一个诸侯国韩国被灭,到秦军兵临城下,九年的时间里,齐王建,这个齐国末代君主,居然从未想过要厉兵秣马,做战争准备,大概这个主儿是觉得齐国与秦国相距遥远,战争离自己还远着呢,亦或是他认为秦国吞下几个国家也就算了,不会找他齐国的麻烦?又或是被奸相后胜所迷惑,成天只知吃喝玩乐,忘记了军国大事?总而言之,当秦军杀到家门口时,齐王建一下麻爪子了,坐了四十多年的太平君主,他已属幸运儿,更是昏庸无道之辈,“过了今天,不想明天”地活着,整个齐国,兵备废弛,朝政紊乱,百姓也毫无归属感,齐国上下,根本不具备御敌于外的能力。
这个时候,齐王建在里通外国的奸臣后胜的蛊惑下,下令全国不抵抗,乖乖地向秦军投降,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即使他下令抵抗,也没有多少人肯出来卖力。
秦王嬴政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肯定是吓了一跳:这是真的吗?昔日的强齐,竟然还不如个小小韩国、燕国有骨气?

提及齐国,曾经确实风光无限。
向前数八百年,西周建立,周天子大封诸侯,重臣姜太公被封在齐地,镇抚东夷部落,而齐国也被周天子委以重任,具有“王侯九伯,实得征之”的特权,独一无二,是王室的最重要的帮手。
向前数五百年,东周初建,天下已然大乱,齐国在列国争雄中,在齐庄公、齐釐公、齐桓公的带领下,齐国一边“尊王”,一边四方征讨“不臣之国”,以“周朝秩序”守护者的姿态,称霸四方达一百多年,数次要败南方的楚国和北方的戎狄,维护了中原文明。

向前数二百年,田氏齐国的齐威王两败强魏,将战国初期的军事强国魏国打得满地找牙,军事力量遭到削弱,魏国霸业由此渐衰。
时过境迁,此时,面对秦军,齐国软了,不战而降。齐王建被废为庶民,迁到“共”地居住,没过多久,被活活饿死,落个悲惨下场。
齐国百姓编了两句词讽刺齐王建:“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意思是:松树啊!柏树啊!使齐王落至共地而饿死的人,就是齐王身边的重臣和门客啊。)
齐国立国八百余年(姜氏与田氏相加),许多君主都心怀大志向,一心谋国,建立起雄厚的家底,着实得不容易,可自齐泯王后期,齐国屡屡受挫于列国,国家衰亡不可逆转。
家天下的世道里,守江山,接班人是关键。“老子英雄儿好汉”也不一定准确,常常会出现“龙生鼠子”的悲催事件,不管怎样,面对外敌入侵,一国之主还是要血性一些,胜败输赢且不论,起码要有亮剑的勇气才好。从这个角度看,战国末期的齐国,真人丢人到家了。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