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示范校示范什么?川大附中160余门研究性学习课程助力“新高考”

[复制链接]
作者: 几度相思成灰 | 时间: 2024-5-3 19:17:49 | 读书|
0 88

2946

主题

2946

帖子

8838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838
发表于 2024-5-3 19:17:4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星新闻网6月27日讯6月25日下午,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川大附中”)第五届“课程节”总决赛如期进行,6组从初赛中突围的研究性学习小组面对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侃侃而谈,详细介绍了各自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并回答了专家教授们的提问。
现场,颇有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答辩的感觉。
为什们要搞“课程节”?
川大附中说,其目的是“构建源于生活实践情景的项目课程,彰显全面发展长于研究的文化素养!”
这,其实就是作为四川大学这所百年名校附属中学显现出来的精气神!
川大附中党委书记、校长、中学正高级教师米云林说,对学生的终生成长,川大附中有短期与长期两个目标,短期目标就是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助力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长期目标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他说,这也是学校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具体实践。
国家级“双新”示范校
从2022年入校的高中学生开始,将面临新高考。也就是说,2023年入校的高中生将是新高考的第二届学生。
什么是新高考?
简单来说,新高考就是高考逻辑的一次重大革新——已经进行了40多年的高考一直都是分文科和理科进行的,而新高考将打破文理科的壁垒,实行“3+1+2”的全新模式,考生可以9门学科中选择(语文、外语、数学为必选科目,物理与历史必选其一,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任选两科)参考科目,共有12种组合。
新高考对高中学生带来的冲击还不仅仅在于科目的选择,更在于对考生学科专业素养、创新研究能力等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而在成都,甚至在整个四川省,提到对新课程新教材最有研究的,川大附中必然首屈一指。由于提前就进行乐新教材、新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川大附中在基于新课程新教材基础上的新高考方面,也就具备了相当高的话语权。
2020年教育部在全国选定了一批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工作,川大附中就是四川入选的三所学校之一——从那时起,他们就已经在着手研究新高考了。

国家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学校,奠定了川大附中面临新高考的充足底气!
川大附中能够入选国家级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并非偶然,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就启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正与教育部的改革思路不谋而合。
川大附中能够入选国家级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还在于他们有一支强有力且具备高水准的研究性教师团队——学校253位教师中,正高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23人;博士、硕士97人;省级骨干知名教师52人,市级骨干知名教师66人,获得区级以上荣誉的优秀教师189人。
按照教育部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川大附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员参与课程改革,逐步构建起了五大研究性课程体系: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学科课程、必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修劳动课程、选修学科课程、选修校本课程。
川大附中基于问题情景推进的课程改革,正好与即将启动的新高考思路合拍。

(川大附中校本化系列研究性学科课程)

作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川大附中有近五成教师在国家级平台开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作为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校,超八成的教师为大成都范围内高中教师开设过课程培训或专题讲座。

(米云林在“双新”示范校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火出圈”
在川大附中,研究性学习几乎涵盖了每一名师生,而且学生们也“脑洞大开”,大到互联网+生物+精神医学的如《老年人记忆衰退缓解APP的设计与应用》,小到日常的生活和课堂如《卫生间自动出纸机的设计与研究》《黑板洁净与速干综合问题的研究》等内容都是学生们的研究对象。

(同学们研究解决过程)

始建于1908年的川大附中,当时就是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四川大学前身)附属中学,妥妥的一所百年名校。
建校后的前40年,川大附中的校长、老师都是由川大的校长、老师兼任的,是一所真正与排名全国前十的四川大学共生共荣共成长的中学,时至今日,也依旧与川大深度融合一直浸润着川大“海纳百川”的研究文化氛围。
比如在生物学科方面,2018年,学校邀请了川大生物学院副院长赵云教授为2018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训练营的学生做讲座,之后正式建立了川大附中生物组和川大生物学院在教学共研、课程共建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川大附中的研究性学习当然不局限于与高校合作进行的“科研”,许多十分接地气的项目也搞得有声有色成果显著。比如,川大附中老师们带领学生开发校本课程——《茶研究系列课程》后,学生们以茶为研究对象,走进农村,融入社会,在茶企学习采茶、炒茶、制茶工艺,研习茶叶、中医药理等相关知识,还研制出了主题健康茶饮,并撰写了研究报告。
更可喜的是,同学们还针对研究可成进行产品设计、随后进行直播带货体验全产业链流程,助力乡村振兴,更火到出圈。这样生动有趣又具有研究价值的课程得到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点赞。

(川大附中学生直播助力乡村振兴)

160余门研究性学习课程,充实了川大附中的办学实力——对于破解目前各类试卷中更加强调的“情景式题目”,学生们通过研究性学习有了更加直观的体验,解决问题也就更加得心应手。
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的,不仅仅体现在创新精神的养成与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上,还直接显现在了学生的学业发展上。仅仅以高考成绩为例,川大附中学生多年来都取得了不俗成绩,一大批学生考进了北大、清华等名校继续深造。
“英才计划”入选人数全省第一
“英才计划”是中国科协、教育部于2013年启动的一个着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大型活动,旨在让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知名大学科学家们的指导下参加科研项目、科技社团活动、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等。

作为四川省首批“英才计划”项目学校,川大附中是该活动启动十年来,入选“英才计划”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10年来全省共有413名学生入选,川大附中54名学生进入培养计划,占全省总入选学生数的13%以上。2020年,川大附中还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学代表,在全国做经验分享,并被评为全国英才计划先进学校。

(2023年英才计划学生与川大导师合影)

川大附中切实开发、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与国内外50余个单位建立了联合育人机制,为国家培养输送拔尖的创新型人才,学校不仅有博士基地班、创新基地班、还有空军青少年航空实验班,为学生搭建高端多元的发展平台。比如,基于与四川大学得天独厚的历史渊源,川大附中给学生搭建了多元平台的“实验班”,不仅配置优质师资团队,还聘请以川大为主体,包含清华、北大、电子科大等知名大学的博士教授,共同开设相应课程,围绕学科基础理论、学科竞赛、思维拓展、强基计划等进行针对性强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研究能力。其中,川大附中的“博士实验班”高考平均分均在630分以上,更有一批同学获得国际及国家级的科技、学科竞赛奖。

(四川大学原校长李言荣院士与学生合影)


“航空实验班”的学生们

川大附中还是成都唯一一所“空军青航校”,2015年开始举办航空实验班以来,已经为空军航空大学输送84名空军飞行学员,其中8人还被选拔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双学籍”飞行学员。

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的部分学生

川大附中还是全国11所中法教育部认证的“法文课程班”项目学校之一,多名毕业生被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里昂商学院、埃塞克商学院等高等学府录取。学校是省教育厅批准的“中美高中 AP课程”项目学校,依托世界顶级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项目取得了优异的升学成绩9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世界前100大学录取。

“法文课程班”是中法两国教育部认证的语言合作重点项目

川大附中还是成都市首批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学校基于核心问题教学思想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切实对全体同学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注重学生体验自己与他人、社会、文化的关联,注重学生感悟不同文字、文章、文化之间的关联,从而实现对多元文化在深度体验基础上的深度理解,有效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