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的“财富观”

[复制链接]
作者: -怨天尤人、故我爱之人。 | 时间: 2024-4-26 01:07:53 |
0 41

2950

主题

2950

帖子

885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850
发表于 2024-4-26 01:07:5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500多年前,齐国宰相晏婴退休前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向齐景公提出,要把以往封赐给自己的食邑统统退还给国家。
齐景公很惊诧,但晏婴态度坚决,事情一度僵在那儿。
晏婴,也称晏子,春秋战国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仕于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50余年。他个子不高、其貌不扬,一生谦恭廉洁、睿智超凡,主张“以礼治国”“以礼爱民”,提倡节俭,轻赋省刑,史称“千古贤相”。
晏子的父亲名弱,因功封于晏(今山东省齐河县晏城),因此得姓晏。晏子继承了父亲的封地,他退休前辞封的食邑里,包括晏城。
晏子为何会做出如此“出格”之举呢?
这跟他对功名利禄的认识是分不开的。晏子认为国君给个人的爵位和赏赐,并非为了一己的享受和荣耀,而是让自己在岗位上尽心尽责,使国家之利惠及大众。
公元前545年,齐国权臣庆封,因为专权受到众大夫的联合攻击而出逃。众大夫瓜分庆封的财产,“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
晏子的反常表现,引人生疑,齐大夫子尾问他:“富贵是人人所求的,你怎么不想要呢?”
晏子诚恳地回答:“我反思庆封为什么会败亡,原因就在于他的封地太多了,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他贪得无厌,终致身败名裂。我现在封地不多,不会使我的欲望膨胀,要是我领受了邶殿,纵容私欲,最终会导致和庆封一样的结局。”
接着,晏子表明了自己的“财富观”:“财富就像布帛有规定的幅度一样,要为它制定一定的限度,而不要使它突破限度。人人都想得到财富,但必须把端正道德作为幅度,这样才能让人们对财富适度追求而又不任意挥霍,这就叫幅度之利。”
晏子的观念放在今天,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可以作为我们修身养性的圭臬。

晏子家训
有一次,齐景公想把平阴和槁邑这两处好地方封给晏子,晏子也毫不含糊地拒绝了。景公问他想要什么样的封赏,他说:“不是我不想要富贵,但要先国后身。给我最好的封赏,就是实行开放渔盐市场、减低农业税收、放松刑法这三条利国利民的措施。”
晏子凡事以国家和百姓为出发点,他提出的先国后家观念,跟宋代名臣范仲淹所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谓同出一脉。
事实上,晏子并不那么富裕,《晏子春秋》记载,晏子做相国三年,政通人和,国内大治,有人告诉齐景公,说看见晏子的中午饭里肉少得可怜。景公决定把都昌封给他,但他还是拒绝了。
晏子解释说:“富而不骄的人世上少有,贫而无憾的人,我算一个。我为什么能做到贫而无憾呢?这是因为我把贫困当成了老师。现在您给我封赏,这是要撤换我的老师啊。我的老师被轻贱了,封赏被看重了,这样不太好。”
02
“以贫为师”是晏子在深度了解人性的弱点后,给出的个人操守底线。
贫困通常为人厌弃,但在晏子眼里是砥砺节操的磨刀石,是淬炼精钢的烈焰。他的这一观点跟孔子的“君子固穷”和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殊途同归。
几年后,景公再次想给晏子封两处城邑,晏子依旧没要。
如此看来,等他退休时,想必也没有多少封地可辞。但他还是提出了“辞邑”。
不同的是,这次景公没有答应,而是动情地劝他:“从我们先君丁公到现在,齐国大夫中,从来没有年老了就归还食邑的人,你这样做是有违国家法度的,是在抛弃我啊!”
晏子颇为执拗,说:“我听说古代侍奉君主的人,都是权衡自己的道德然后决定俸禄的。我年老了,道德微薄,缺乏才能,不能像壮年时那样为国效力了,却仍然享受丰厚的待遇,这就是在掩盖君主的贤明而纵容下边的人贪婪,所以不可以这样做。”
景公也坚持:“从前,我的先君桓公,因管仲为齐国的政事忧虑操劳立下大功,在他年老后封赏他,连他的子孙后代都得到了惠泽。而今,我也想仿照此例,让你的子孙后代也享受一样的恩惠。”
但晏子认为,“管子为相,桓公的道义超过了其他诸侯,恩德普施于百姓。而今我为相,国家仅仅和其他诸侯国差不多,且百姓那里还聚积了许多不满,我的罪过不小,如果您还要赏赐我,难道我还要替子孙接受赏赐而损害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吗?”
虽然这一次“辞邑”不成,但过了几天再上朝时,晏子还是找机会把封邑退了回去,顺带还交还了一套马车。
03
位于京沪铁路线上的晏城,虽然晏子生前已经把它归还给了国家,但在他去世2500多年后,仍以“晏”为名,从中可见人们对这位贤相的钦仰之情。
不仅如此,当地人还修了晏婴祠。后来乾隆皇帝路过此地,遥想先贤风采,赋诗以赞:
彰君赐固服桓子,
执彼鞭犹慕史迁。
羸马敝车一时耳,
晏城千古属斯贤。
晏子因何“辞邑”?因为他对人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俗话说“欲壑难填”,若任由欲望泛滥而不加节制,那也就离灾祸不远了。
古人强调修身,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节制欲望。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说,修身养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节制欲望。那些欲望很少的人,即使偶尔失去善心,那也是为数不多的;而那些欲望膨胀的人,即使偶尔有善心,那也是为数极少的。
司马迁在《管晏列传》中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司马迁之所以推崇晏子,在治国本领之外,也有对晏子道德品质的真心欣赏。
晏子用“辞邑”告诉世人:身为国家公职人员,要有以身许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一味躺在“功劳簿”上向组织伸手,把成绩当作换取晋升、满足私欲的筹码,这是对人民的不忠诚、对组织的不信任、对成绩的不尊重。当然,更不能因为有所付出就滋长贪欲,对财富的追求应该建立在制度和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以贫为师”可以历练身心,可以高远志向,可以坚贞情操。
晏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在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今天,我们当加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类优秀思想文化遗产,为中国之治提供更好滋养。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