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中华历史根脉 传承灿烂中华文明——全国考古工作会侧记

[复制链接]
作者: Kanna Jeyaseela | 时间: 2024-4-25 12:11:13 | 历史|
0 93

2891

主题

2891

帖子

8673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673
发表于 2024-4-25 12:11:1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盛夏时节,济南荷香四溢、名泉欢涌。时隔七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人”在此相聚,共赴全国考古工作会,谋划谱写考古事业发展新篇章。
  “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石峁遗址入选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二里头、三星堆等取得重大成果……会议全面回顾“十三五”以来我国考古工作的发展成就。会场外,考古成果展和中国百年百大考古新发现数字化展前,与会嘉宾频频驻足,直观感受考古工作硕果。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现在是中国考古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考古学诞生百余年,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见证了近60年的发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了标志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打破了西方学术界对“文明标准”的话语垄断。“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策划了18项重大考古项目,系统实施1600余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用考古成果述说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
  刘庆柱认为,成果的取得,不是结束,只是开始。下一步要深入研究“为什么”。
  一个又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背后,是考古人多年来的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和持之以恒的付出。会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6家单位代表,从不同角度作了重点发言,分享成绩和工作“秘籍”。
  听闻山东积极推动《海岱考古》创刊,填补了山东没有正式考古专业期刊的空白,与会嘉宾认为这一考古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在全国树立一个典范。不少兄弟省份考古机构负责人羡叹,“我们也需要一份定期的考古期刊!”
  “大考古”的工作思路,是参会人员讨论的高频词。“会议讲得很透彻!尤其是‘新时代中国考古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发展’的提出,一下子打开了我们的工作思路,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表示,山东考古将对标国内领先的考古科研领域,制定新的、更高标准的发展规划,积极谋划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将“海岱考古”纳入中华文明研究的层次。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李六三认为,保护利用文化遗产,要主动将文物工作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
  “我们将考古前置工作从基本建设施工前,提早到土储、划拨之前。”对于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着重提到,全面推进“先考古,后出让”制度的执行,在浙江省绝大部分范围内,统一制度规范、统一审批流程、统一工作办法、统一收费标准,减轻投资商压力,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如何利用考古成果,讲好中国故事?日前开幕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关注和讨论。结合本次会议,与会嘉宾纷纷表示,考古学作为一门以“证史”为基础的学科,应当讲好“历史上的中国”。
  “博物馆也是中国百年考古历程的重要参与者。”山东博物馆馆长刘延常表示,将继续发挥好博物馆“大学校”的作用,做好考古成果传播,让更多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通过博物馆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本报记者 张依盟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