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原创)

[复制链接]
作者: Biggruffbear | 时间: 2024-4-24 08:44:00 | 历史|
0 60

2948

主题

2948

帖子

8844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844
发表于 2024-4-24 08:44: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冯春明
“十一”国庆节这天,我去兰陵拜谒荀子墓,爱军弟知道后携夫人与我一起同行。
荀子墓好大,兰陵人称它“坟子青”,我跟爱军弟通过目测,觉得这座坟墓直径大概有四五十米,高有十几米。这是一座用黄土堆成的坟墓,坟墓基座是一个巨大的圆,这个圆难以分清起点和终点。
荀子墓南侧有一棵粗大的松树,树干上层层叠叠的树皮,似在诉说着年代的久远。这时,突有秋风劲吹,伴有嗖嗖声响起,它让整棵树,乃至整座坟墓发出一种悠远、深沉、浑厚的声音,那声音非同凡响,似从一个十分遥远的山谷传来,以至于整个大地都起了回声。
这是一片开阔的平原,荀子墓如同一座小山包凸现在这片土地。史前,这片土地上就有一座类似的坟墓,那是一位人称兰鹰王的酋长坟墓。兰鹰王因部落战争而死,人们把他葬在这片土地,由于后人逐年祭陵添土,形成了与荀子墓类似的一座陵墓,久而久之,这座陵墓长满兰花,人们把它称作兰王陵,后来简称兰陵。兰陵地域文化学者王善富说,以往,这里的老百姓也如同给兰王陵添土那样,每年为荀子墓添土,荀子墓因而越来越大,继而成为这片土地上继兰王陵之后的第二大陵墓。
这天,小雨刚过,天上那些灰色、白色、灰白相间的云彩,像许多块瓦片样的把大地笼罩,路上,荀子成为我跟爱军弟交谈的主题。作为儒家人物,荀子的理论有别于孟子和后来的董仲舒、朱熹等人,这也是我对荀子最感兴趣的地方。由于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他在许多人看来不像是一个儒家人物,但他的确是,而且在我看来,他才是孔子后人中最具代表性的儒家人物。
荀子“性恶论”针对孟子“性善论”而来,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子,对包括孟子在内诸子百家的观点多有批评。显然,荀子性恶论的提出,并非否定人性之善,他意在提醒人们,人性之恶不能忽视。他认为,人的欲望是恶的本源,需要规制。荀子在《荀子-性恶篇》强调:“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他的理念也因而成为法家依法治国的种子。
我跟爱军弟交流过程中,曾提及荀子对诸子百家大多提出批评这件事,当时,荀子对诸子百家思想都有批评,唯独没有对孔子思想提出批评,而且还对孔子崇拜有加,他尊孔子为大儒,认为孔子思想精髓被某些俗儒歪曲。所以,他十分尖锐地批评了俗儒们的儒学道统,认为那些所谓儒学道统,已经严重背离了孔子学说的意愿。由此可见,荀子对孔子思想高度认可,通过荀子的态度,寻着这个线索,才有可能见到一个真实的孔子。
通常我们认为孟子提出的性善论代表了孔子的全部学说,其实未必。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之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显然,这段话直指人性。通过孔子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对于人性观察之深刻,也可以发现荀子与孔子之间的那种承继关系。孔子推行礼制,强调人的教化,以及在任鲁国管理司法和治安的大司寇时,下令杀少正卯等,不仅体现了孔子的治国理念,而且更能让我们理解到,孔子对于人性的深刻反省和对人与社会的全面思考。
兰陵地域文化学者王善富是个爽快人,我们在荀子庙大门外检疫处方桌旁相识。王先生负责荀子庙进出人员防疫安全检查,待我们参观完毕,走出大门时,王先生还在那里。刑警出身的爱军弟,问王先生从哪里能够找到与兰陵相关的资料?王先生说:“资料当然有,但我一般不送人,给钱也不卖。我看你们那个认真样子,可以送给你们两本。不过我得回家去取。”于是,爱军弟和夫人替王先生值班,由我开车拉王先生去家中把书取了过来。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王先生赠送给我们的书,它的作者就是王先生本人。土生土长的王先生,从青年时期开始,就对家乡这一地域的古老文化着迷,这本书凝聚了先生三十六年的心血。当我翻开书页时,那些厚重的文字立刻把我带到沉淀了数千年,有关兰陵这一地域的历史文化之中。
两千二百多年前,荀子来到这片位于蒙山山脉以南的广阔平原上,在这里,他先后两次担任楚国兰陵令,晚年,他选择在这里养老和教授生徒,最终葬在这里。
出生于赵国,曾在临淄稷下学宫先后担任三次祭酒的荀子,历经反反复复地回归和出走,让一个时代满溢出来的思想,在经历一次次地冲突、激撞后,找到了它的出口,我们有幸看到荀子与他的思想一起,乘着牛车,由北向南,翻越层峦叠嶂的沂蒙大地,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的那趟车辙。
作为伟大思想家的荀子,他的人生路径,有着与沂蒙大地一样的起伏,最终他又像眼前这片平原一样的平展而开阔。是的,荀子走出大山的那一刻,他的天地也变得更加广阔了,此刻,荀子墓周围那些连接着天地的庄稼、树木、村庄,它们像大海的波浪一样地把过往的山脉推远,眼前,一只飞翔在天空中的雄鹰,用坚挺的翅膀划破了蓝色的天幕,它令整个天地变得辽阔且苍茫,也让我借助它的翅膀看到身处天地之间的荀子,看到荀子的真实与透彻。
荀子——这位从历史中走来的伟大思想家,让我在被粉饰了的历史中,窥见了几分历史的真实。荀子认为:国家只有以礼仪为本,法治才能奏效,即所谓的“隆礼重法”。可见,荀子对孔子思想理解之深透。据说,1988年有一位名叫阿尔文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法国召开的诺贝尔奖得主会议上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如果这段话是真实的话,若真正道出这段话的理由,需要透过荀子去寻找孔子“仁”这一哲学思想的答案。
天已正午,我们开始返回。返回时,荀子庙对面墙壁上有八个大字出现在我们眼前——
登高望远,青出于蓝。~~~~~~~~~~~~~~~

冯春明,1959年生,山东沂南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有散文、文学评论见于《山东文学》《山东作家》《前卫文学》《时代文学》《当代文苑》《青岛文学》《延河》《九州诗文》《莲池周刊》《中学生百科》等。著有散文集《如是》。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