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春秋五霸中,真正霸主只有齐国和晋国,其余三个名不副实

[复制链接]
作者: <逆流佳人身旁> | 时间: 2024-4-21 19:23:52 | 历史|
0 69

3009

主题

3009

帖子

9027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027
发表于 2024-4-21 19:23:5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秦始皇统治中国之前,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距离现在非常遥远,很多当年的故事我们都不得而知,只有从明朝文学家冯梦龙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里面能够窥探一二。

在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周王室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各诸侯国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开始不断地互相攻击,为了替周王室统一号令,管理众多的诸侯国,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五位强有力的诸侯国国君。他们被称之为“春秋五霸”。
千百年来,有关“春秋五霸”的说法有很多种,但是在我们学到的中学历史课本中,我们了解到的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宋襄公”。
霸主的由来
同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皇帝制度不同,在中国的早期,夏商周三朝实行的是诸侯分封制。
天子是天下诸侯的共主,诸侯之间彼此相互独立,他们拥有着自己的封国。

在封国之外,他们是天子的大臣,然而在封国之内,他们拥有一整套的行政班子,关起门来一样的称孤道寡。
当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之后,天下分封了大大小小近800个诸侯。
周王室拥有数量庞大的中央军,诸侯国也根据自己的级别和实力拥有着数量不等的地方军。
平时他们相安无事,一旦出现敌情,周王就命人点燃烽火台,通过狼烟来传递信号。
到了周幽王时期,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来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结果导致了北方少数民族犬戎袭击西周首都镐京的时候,竟然没有诸侯前来发兵相救。

最后周幽王身死国灭,新继位的周平王看到镐京被犬戎糟蹋得一塌糊涂就把都城迁到了洛邑(如今的洛阳)。
洛阳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而且易攻难守,是一个建都的好地方。
但是由于周幽王的结局,周天子在众诸侯的心中地位也一落千丈。
特别是当紧挨着洛邑的郑国和周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郑庄公竟敢弯弓搭箭射中了当时的周天子。
如此的大逆不道自然引得诸侯们愤愤不满,但是周天子在诸侯们心中的地位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在随后的日子里,周天子逐渐成为了摆设,诸侯们为了自家的利益,互相起了冲突,也不再看周天子的眼色。
但是在明面上,周天子还是天下的共主,诸侯们做事还是需要听从他的号令。
因此周天子需要借助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来帮助他管理其他诸侯们。
这些诸侯国的国君就被称之为“霸主”。
齐桓公小白
第一个出场的是齐桓公姜小白。

由于齐国内乱,早期他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亡他国。
内乱被平定后,他又抢先回到国内继位成为齐桓公。
他任用贤人管仲为相国,很快齐国得到了发展,无论是军队还是经济在当时众诸侯国中都是首屈一指。
当时周天子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他在管仲的提议下,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帮助周天子来管理众诸侯国。
当时的燕国地处北边,紧挨着北方的少数民族山戎。
山戎势力强大,打的燕国几乎就要灭国。

燕国无奈只能向齐国求救。
齐桓公亲率大军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山戎的腹地才收兵。
燕庄公非常感激,一直把齐桓公送到了齐国的境内。
齐桓公就把燕庄公到达的地方全部送给了燕国,并且叮嘱他要尽心竭力地效忠周天子。
这件事传到了其他诸侯的耳朵里,大家都纷纷地拥戴齐桓公。
齐桓公靠着仁义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方霸主。
晋文公重耳
晋文公的早年也跟姜小白一样,因为国家的内乱而流落他国。

后来他在秦国的帮助下,带着追随自己的大臣回到了晋国,成为了晋文公。
他这个人谦虚上进,而且善于听取其他人的意见,深得大臣们的尊重,在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里,他比较重视商业的发展,同时对农业的赋税也能做到与民让利,这些措施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晋国的国力也因此大大的提升。
国力强大之后,他进一步发挥晋国在诸侯各国之中“国际警察”的作用。
此时的齐国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风采,齐桓公老年昏庸,重用奸臣,自己也被活活饿死在冷宫之内,国内又发生内乱,国家地位一落千丈。
晋国就这样成为了周王室授权的第二位霸主。
秦穆公任好
虽然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统一了全国,但是在秦穆公的时代秦国还是一个地处西部偏远地带的一个落后的小国。

它当时的势力和版图丝毫不能跟中原的大国齐国、晋国相比。
秦穆公礼贤下士,对待贤才如饥似渴。他先后从晋国、宋国等中原国家求得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当世大才,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和军事。
由于他的基础比较薄弱,而且位于周王朝的西部边陲,周边遍布少数民族,因此在西进还是东进的选择上,最终他选择了向西发展。
随着他征服的小部落越来越多,它的版图也越来越大,逐渐的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历史上根据他的文治武功,也给他定义为“五霸”之一。
楚庄王熊旅
在春秋时期,楚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
它并非是由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而是由居住在汉水和长江中游地区之间的部落形成的国家,从一开始它就自命为王。

由于文化落后,又和周王室分庭抗争,它也被中原各个国家所排斥。
但是楚国通过内部吞并和对外扩张不断地向中原国家靠拢和学习,势力逐步有了大的进步。
到楚庄王熊旅的时候,楚国的国力大增,他又通过韬光养晦之策,暗中积蓄力量,终于在三年之后,他率领着军队趁着中原大国——晋国内部发生叛乱的时候,打着“勤王”的名义前去攻打晋国。
虽然最终他取得胜利,以武力震服了诸侯,但是他的“霸主”地位,更多的是让诸侯口服心不服。
毕竟它蛮夷的身份,是其他国家难以认同的。
宋襄公兹甫
宋国是由商朝遗民建立起来的国家,在众多周天子分封的国家中是一个异类。
这个国家地处中原地区,是四战之地。
宋襄公这个人非常重视礼仪道德,在当时的社会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道德君子。

然而在春秋乱世,他这种以德服人并不现实。
所以在国家实力不济的情况下,他仅仅是靠着对他国讲道理,最后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最后他被楚国打的打败,自己也受了伤,最后不治身亡。
三位霸主名不副实
后世人在评价春秋五霸的时候,一般齐桓公和晋文公是固定的,其他三位就不那么固定了。
有的把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搬上去的,也有的把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列上去的。
齐桓公和晋文公一来接受了周王室的正式任命,二来国力强大,确实在维护诸侯秩序和抵抗外来少数民族侵略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他们的“霸主”地位是得到众多诸侯国承认的。
秦穆公主要是向西发展,在中原国家的影响力并不大。

楚庄王是南方蛮夷建立起来的国家,并不在周天子号令的诸国之内,所以他的霸主地位更多的是自封。
而宋襄公是那种泛泛而谈的说教,看似非常符合周礼,但是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无异于以卵击石,最终自己也死在了这套不切实际的说教上。
所以说这三人的霸主地位,非常的尴尬,在历史界也向来有争议,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名不副实。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