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会不会武功?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给出答案,令人直呼意料之外

[复制链接]
作者: Biggruffbear | 时间: 2024-4-20 11:05:22 | 历史|
0 91

2944

主题

2944

帖子

8832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832
发表于 2024-4-20 11:05:2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战国,天下动荡,列强迭起,纷争不断。
这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但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年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统治基础宗法制已面临着土崩瓦解,无数来自社会底层的人,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
要想从幕后走向前台,那是得要有实力的,如何获得实力呢,有两种途径,第一,靠遗传,第二,就要靠后天的努力了。

遗传这事并不是人人都能受益,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如此,因为当时的贵族人群实在太少,投胎不到贵族之家,只能望“富”兴叹。
所以普通人要成功,还是得靠后天的努力,只是这条路走起来很难,相当多的人都倒在了奋斗的路上,而要说最为便捷的途径,那就是读书,读书能改变命运,这道理古今通用。
只是在春秋之前,想要读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那时候读书是被贵族垄断的,美其名曰:官学。
但在春秋之后,普通人也有读书的机会了,而这要感谢孔子。
孔子,在后世的地位很高,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更被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当然他也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人物之一,更是把私学发扬光大的重要人物。

当然,孔子其实并非是私学的首创者,但他创办的私学确实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正是因为他,让很多底层的民众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他提出的有教无类,至今令人振聋发聩。
正是由于孔子在文化上的成就,让不少人都认为,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那么问题就来了孔子会不会武功?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顾晓鸣给出了答案,令人直呼意料之外,因为他的答案是孔子不仅会武功,而且还很高。
遗传父辈的基因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天生会打洞,遗传这是门令人很惊诧的学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父母双方都比较高,那么所生的孩子也低不到哪里去,当然前提得是亲生的。
孔子就遗传了父亲的身高优势,可以说是他们父子都是彪形大汉,究竟有多“彪”,史书中能找到答案。

孔子的父亲名叫孔纥,字叔梁,后世多称其为叔梁纥,这是一种尊称。
孔纥身高十尺,而孔子身高为九尺六,很显然这是遗传带给孔子的好处,古代度量衡的标准并不统一,所以无法确定这里的尺究竟能换算成多少米。
根据高的来说,这身高已经超过了两米,而按照低的来算,那也有差不多一米九左右,即便再少些,那也不会低于一米八,毕竟《史记·孔子世家》中还有这么一句话:
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人人都因为孔子的高个子而惊异)。

个子高的人在古代是非常扎眼的存在,毕竟那个时候的人普遍营养不良,个头自然也偏矮,不过即便放在现在,一米八九的个头也足以鹤立鸡群了。
那么个子高的人就勇猛吗?
对于孔纥来说,确实如此,而他的这份勇猛,也遗传给了孔子,这是后话,我们稍后再谈。
关于孔纥的事迹,史料中记载的并不多,所幸《左传》中记载了一次。
那是孔子出生前十二年,晋国带着鲁国等小诸候国去攻打南方的蛮夷小国,孔纥也随军作战,在联军攻城时,敌人设置了一个陷阱,就先把城门给拉了起来,

等到先头部队进去时,立即将城墙放下,打算来个瓮中捉鳖,眼瞅着城里的部队要被吃掉,孔纥一个人冲了上去,愣是将城门给抬了起来,然后用肩头扛住,让城中的士兵逃了出去。
虎父焉有犬子?
有这么勇猛的老爹,个子也不矮的孔子,又怎么会是文弱的书生?
收服子路的秘诀

孔子的武功高不高,这点在史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我们却能从侧面一个故事来印证,那就是孔子收服子路这事。
子路是孔子门下弟子中出了名的勇武之人,虽然出身底层,但却习得一身武艺,为了显示无敌,子路经常头戴雄鸡式的帽子和佩戴公猪装饰的宝剑。

在他的信念里,手中的宝剑就是硬道理,能不能说服自己,那得先问他手里的剑。
作为习武之人,眼睛总会长在头顶上,他对于高个子的孔子就很看不上眼,觉得他只是徒有其表,所以曾经屡次冒犯凌辱孔子。
那么孔子是怎样收服子路的,这其中有很多种说法,不过一般人都认为是孔子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让子路见识到礼的重要,然后感动的子路哭得稀里哗啦,便拜了孔子为师。
仔细想想这种可能性非常低,因为如果要收服一个人,必须先摧毁他最引以为傲的东西,这才能让他从内心里折服。

而子路最引以为傲的自然是武功,所以要收服他,就必须得堂堂正正在比武中打败他。
从这件事上来看,孔子应该就是靠武力征服了子路,不然他又怎么会心甘情愿追随孔子,并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充当他的侍卫?
周游列国的底气

孔子周游列国,在当时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他的底气并不是身边弟子给他的,而是他自己本身就有这个底气。
《论语》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孔子曾“困于匡,厄于陈蔡”,孔子被困于匡地其实是一场误会,因为当地的人把他当成了阳虎,阳虎也是个容易得罪人的猛人,早年还欺负过孔子。

想要报复的匡地人在第一次动武之后并没能把孔子一行人给摆平,只是仗着人多将他们给围困了起来,这让孔子的弟子很是惧怕。
但孔子不惧,即便被围着还不忘给学生们讲课,他说: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意思是说,周文王去世后,文化传统都在我这,既然上天还没有打算要废弃这种文化,几个匡人又能奈我何?
所以,当时的孔子根本没有把这几个匡人看在眼里,这自然也是自身的武功带给他的底气。
当然孔子的另外一个底气来自与他跑的快,还能追上奔跑的兔子,正如《淮南子》中所言:
(孔子)足蹑郊菟,力招城关。
孔子在教育方面主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些并不是只有文化课,射箭和驾车就属于武功层面。

既然孔子提出了六艺,那么就说明孔子自身对此也很精通,不然他又该怎么去教弟子们学习,毕竟当时不分学科,孔子对于弟子的教导那是需要亲历亲为。
此外,《礼记》中还记载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战则克,祭则受福。
很显然,孔子在军事能力上也颇有造诣,这也是孔子的底气。
身材高,跑得快,会驾车,能射箭,还精通军事,这样的孔子在当时绝对属于“武林高手”。
参考文献:《史记》、《礼记》、《淮南子》、《左传》、《论语》等。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