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的邯郸地处平原,远不如太原险要,为什么赵国却定都于此?

[复制链接]
作者: Kanna Jeyaseela | 时间: 2024-4-16 15:16:58 | 历史|
0 89

3059

主题

3059

帖子

9177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77
发表于 2024-4-16 15:16:5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到邯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这座位于华北平原的城市。因此,很多人会问,战国时期的赵国为何放弃山势险要的晋阳(太原),而选择地势平坦、安全的邯郸呢?其实看看当时的疆域地图就知道为什么赵国最终定都邯郸了。首先,赵国建都邯郸的时间是公元前386年。这一年是魏国第二任君主魏武侯即位之年(公元前395年至公元前——年370年)。经过一百多年的战争,魏国向西压迫秦国,无力还击。与此同时,秦献公王刚刚即位,急需休养,因此魏秦之间的战争暂时进入了二十年休战期。此外,魏国的触角还向东延伸到了魏、宋、鲁等国,掠夺了中原大片良田,并且已经与向西扩张的齐国交战。与此同时,文侯时期(公元前407年),魏国也渡过赵国,攻打中山。可以说,此时魏氏的成就已经达到了巅峰。因此,此时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的赵国能只能选择两个扩张方向:一是继续以旧都晋阳为根据地,进攻北方的胡人。二是仍以中牟为基地东进。踏足中原。

中牟位于鹤壁市山城区。中牟后面是被太行山余脉包围的林州盆地。如果想要联系旧都晋阳(太原),只能通过狭窄的羊场坡道。后来曹操征伐袁绍侄子高干时曾经过羊昌坂道,并留下了《苦寒行》诗:“北上太行山,如此艰难,如此雄伟!”道路弯曲了,车轮也被它毁坏了。”另外,中牟东方直接面对魏国,属于魏国嘴前的肥肉。因此,如果魏国对赵国发起猛攻,赵国的前线被切断,后路被堵住,那么很可能就会成为瓮中之鳖。在那个利益至上的时代,魏赵韩晋联盟很容易失宠比翻书还快。

但迁都邯郸就不一样了。邯郸虽地处平原,但南有漳水、抚水两大天然屏障,东有涛涛黄河。事实上,在赵迁都邯郸的第三年,魏国与赵国就首次交手。虽然赵魏的作战地点不在邯郸,但这也足以让赵国庆幸了。事实上,赵国的好运还没有到来,即公元前354年的桂陵之战。正是因为邯郸周边纵深很大,赵国才能够在桂陵之战中退守守信京城(邢台),等待齐国的援军。需要补充的是,赵国从晋阳迁都至中牟,再迁至邯郸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将都城迁得尽可能靠近中原。但迁都中牟的赵国,后来又迁都邯郸,足以说明中牟作为都城的弊端。也说明此时的赵国经济实力还不足以踏足中原这片四战之地。也许,赵人正在考虑选择中山国这块被魏国夺取的飞地来吞并魏国。这对赵人来说更实用。

最后一项非常重要。赵国迁都邯郸,在交通上与旧都晋阳(太原)的联系更加方便。因为有——个府口姓,是邯郸西部八个太行县中的第四个。相比较而言,福口行确实比羊肠坂路更容易联系。无独有偶,正是因为符口星途经上党地区,赵、韩两国才在上党地区纠缠了数百年。直到秦灭六国前夕,韩国才在秦的压迫下被迫投降上党。整个党区都交给了赵国。为此,赵国也被迫卷入了战国时期最惨烈的长平之战。�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