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姓历史名人列传汇考!周朝出了那些赵氏人物?

[复制链接]
作者: 倾听雨落 | 时间: 2024-4-14 10:46:56 | 历史|
0 102

3153

主题

3153

帖子

9459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459
发表于 2024-4-14 10:46:5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氏,嬴姓,与秦同祖。少皞之后,皆祖皋陶。皋陶十世 曰蜚廉。蜚廉二子:一曰恶来,恶来之后为秦。二曰季 胜,季胜生孟增,得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 衡父,衡父生造父,为周穆王御。穆王赐以赵城,为赵 氏。赵城,今晋州县。造父六世曰奄父,为周宣王御。奄 父生叔带,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为晋文侯御,始建赵 氏于晋。叔带五世曰夙,晋献公赐之耿。夙生共孟,共 孟生衰,事文公为原大夫。衰生盾,为晋正卿。盾生朔。景公三年,晋人攻灭赵氏。朔有子曰武,韩厥言于公, 更立之,后亦相晋,是为文子。文子之孙曰简子鞅。简 子卒,子襄子毋恤立。毋恤传位于其兄子鲁之孙浣, 为献侯。献侯居中牟,其地在漯水之北。献侯卒,子烈 侯籍立,周命籍与韩、魏并为诸侯。烈侯卒,弟武公立。武公卒,烈侯太子章立,为敬侯。敬侯始都邯郸,今磁 州县。十一年,晋亡,韩、赵、魏三分其地。敬侯生成侯种, 成侯生肃侯,肃侯生武灵王。武灵王传国于子何,为 惠文王。惠文王卒,太子丹立,为孝成王。孝成王生悼 襄王偃,悼襄王生幽穆王迁。秦并六国,灭邯郸。迁兄 嘉立为代王,秦复灭之。自襄子已下,六侯、四王,凡十 一世。秦并代,使嘉子公辅主西戎,世居天水。其赵宗 散处者,皆以国为氏。居涿郡者,后有天下。


赵夙
赵夙(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夙,中国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造父十二世孙,公明次子。
按《左传,闵公元年》,“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 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 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注〉夙,赵 衰兄。〈按史记赵世家夙生共孟共孟生衰晋语云赵衰先君之戎御赵夙之弟也杜预以夙为衰兄。

赵衰
赵衰(?-前622年),即赵成子,嬴姓,赵氏,字子余,亦称成季、孟子余。献公将军赵夙之孙,赵共孟之子, 赵国君主的祖先,春秋时晋国大夫,谋士、战略家、政治家,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
赵衰早年即有贤士的名声。重耳因骊姬之乱被迫外逃,流亡在外19年,赵衰一直跟随。流亡期间,赵衰在生活上照顾重耳,还多次献计协助晋文公脱险。重耳返国即位后,被命为原(今河南济源西北)大夫。[30]晋文公四年(前633年),晋作三军。晋文公命赵衰为卿,他辞而让于栾枝、先轸等人。后为中军佐,与中军将先且居帅师败秦军于彭衙(今陕西澄城西北)。晋襄公六年(前622年),赵衰去世。[28]
赵衰随重耳逃亡期间,除掌管伙食、参与决策外,还颇具“文胆”,关键时刻机敏应对,为重耳赢得了归国执政之良机。

赵盾
赵盾(公元前655年—公元前601年),即赵宣子,嬴姓,赵氏,名盾,谥号“宣”,时人尊称其赵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国。是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
赵盾在晋国执政期间,权倾朝野,使晋国君权首次受到冲击与削弱,树赵氏之威,使赵氏一族独大晋国。一生侍奉三朝,维护了晋文公开创的霸业。

赵同
赵同(?—前583年),嬴姓,赵氏,因采邑在原,又称原同。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按《左传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晋师救郑。”荀首、赵同为 下军大夫。〈按同赵盾异母弟食邑于原号原同〉

赵括
赵括(?—前583年),嬴姓,赵氏,赵衰之子。因采邑于屏,又称屏括。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赵括参加了晋景公时晋楚之间的邲之战,其间和赵婴齐生隙。后来,赵婴齐与侄子赵朔遗孀庄姬通奸,赵同和赵括因此把赵婴齐放逐到齐国。庄姬怀恨在心,便诬告赵同、赵括。公元前583年,赵同、赵括等被晋景公灭门。

赵婴
按《左传。成公四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五年春,原屏 放诸齐。”〈按婴赵括弟食邑于楼号楼婴〉

赵穿
赵穿(?—前607年),嬴姓,赵氏(邯郸氏),名穿。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赵氏旁支,赵盾堂弟(一说堂侄)。晋襄公的女婿,是个养尊处优,骄奢蛮横的驸马爷。曾封于邯郸,称邯郸君。
按《左传》,宣公元年,晋欲求成于秦,赵穿曰:“我侵崇,秦 急崇必救之,吾以求成焉。”冬,赵穿侵崇,秦弗与成。〈注〉 穿,赵盾之从父昆弟子。

赵朔
赵朔,即赵庄子。嬴姓,赵氏,名朔,谥号为“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之孙、赵盾之子。其妻为晋成公之女赵庄姬(赵庄姬的称谓构成:夫氏+夫谥+姓。《史记·赵世家》记载其为晋成公之姊,并非事实,属司马迁之误)。
按《左传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晋师救郑,赵朔将下军, 栾书佐之。”〈注〉《朔盾》之子。

赵武
赵武( ~前541年),嬴姓赵氏,名武(春秋战国时期用氏不用姓,嬴只是部落名称和称号,所以不叫嬴武)。谥号一个“文”字,后人尊称他为“赵孟”,史书称他为赵文子,是赵盾的孙子,赵朔的儿子,晋文公的外曾孙。春秋中期晋国的六卿之一,赵氏的宗主,赵氏复兴的奠基人,后来提升担任晋国正卿,执掌晋国的国政,力主和睦诸侯,终于促成晋国和楚国的“弭兵之盟”。
晋成公初年,赵盾自摄国政,立弟括为赵氏宗主。宣孟为政二十载而亡,留下庞大的党羽与巨额的财富。赵朔为卿,赵括率其族,赵庄子亲于郤、栾,原同、屏括党于先榖。故而,赵氏分裂。晋以赵朔妻赵姬,诞下一子,起名为赵武。
按《左传成公十八年》“二月乙酉朔,晋悼公即位于朝, 使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注〉武朔之子。

赵成
赵成(生卒年不详),又称赵景子、赵景叔,汉族,赵武之子、赵简子之父,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六卿之一。
按《左传昭公九年》:“王有姻丧,使赵成如周吊。”〈注〉成武 之子。

赵鞅
赵鞅(?-前476年),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
晋昭公时,公族弱,大夫势力强,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
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注〉《鞅》, 成之子。

赵朝
按《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晋赵朝为平阳大夫。”

赵稷
春秋时期晋国邯郸大夫赵午之子。嬴姓,邯郸氏(稷之先赵穿封邯郸君,以之为氏),名稷,故亦可称邯郸稷。赵穿生子赵旃;赵旃生子赵胜;赵胜生子赵午;赵午生子赵稷,世代为晋国邯郸大夫,是晋国六卿之外,又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这本是赵氏与邯郸氏,大宗与小宗间产生的一场家族内讧,却以此为导火索引发了六卿之间为争权夺利的一场晋国全国性内战。期间齐国、郑国,甚至周天子也乘着晋国六卿内战之际,参与其中,协助范氏、中行氏,图谋晋国。晋赵简子经过8年奋战,才得以平定此次内乱。
按《左传定公十三年》:“晋赵稷、涉宾以邯郸叛。”

赵无恤
赵襄子(?―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名无恤(亦作“毋恤”),左传也作赵孟。春秋末叶晋国卿,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奠基人。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立为太子,晋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76年)赵简子卒,继承父业,周威烈王元年(公元前425年)卒,谥号为“襄子”,故史称“赵襄子”。与其父赵鞅(即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
按《左传》:哀公二十年十一月,越围吴,赵孟降于丧食。楚隆告于吴王曰:“寡君之老无恤,使陪臣隆敢展谢 其不共黄池之役,君之先臣志父得承齐盟,曰好恶 同之。今君在难,无恤不敢惮劳,非晋国之所能及也, 使陪臣敢展布之。”王拜稽首曰:“寡人不佞,不能事越, 以为大夫忧。拜命之辱。”与之一箪珠,使问赵孟。

赵胜
按《史记·平原君传》:“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喜 宾客,宾客至者数千人,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秦之 围邯郸,平原君与毛遂至楚合从。楚使春申君救赵, 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兵救赵,秦兵遂罢。以孝成王 十五年卒。”

赵奢
赵奢(生卒年不详),封号马服君,战国后期赵国名将。
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年-前299年在位)到赵孝成王(前265年-前245年在位)时期。其早年为管理赋税的官员,卓有成效。惠文王十九年(前280年),赵奢被任命为将军,他带兵攻取了齐国的麦丘(今山东商河县西北),开始了早期的军事生涯。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年),秦军派重兵围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任命赵奢为将,率军往解阏与之围。赵奢率军仅两日一夜即抵达距离阏与50里处设伏,首先抢占北山高地,出其不意,大败秦军,解阏与之围。赵奢因此功被封为马服君。
赵奢为将时,以出奇制胜而闻名,与廉颇、蔺相如同位。他提出“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成为兵家名言。[20]曹操曾评价赵奢说:“苦者赵奢、窦婴为将也,受财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
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 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奢以法治之,杀用事者九 人。平原君以为贤,言于王,用治国赋。秦伐韩,军于阏 与,王令赵奢救之,大破秦军,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 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

赵括
赵括(-公元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国士兵投降,后来被秦军坑杀。
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孝成王七年,秦与赵兵 相距长平,赵奢之子赵括为将。括自少时学兵法,言 兵事,以天下莫能当。父奢不谓善,曰:“破赵军者必括 也。”及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王终遣之。秦将白起纵 奇兵射杀赵括,括军败降秦,秦悉坑之,凡四十五万。以括母先言,不诛。

说说你的看法

↓↓↓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