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怒楚王,得罪齐王,秦王也不待见,但始终居高位,且得善终

[复制链接]
作者: 发如雪 是纷飞了谁的泪、 | 时间: 2024-4-14 10:25:10 | 历史|
0 97

3197

主题

3197

帖子

9591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91
发表于 2024-4-14 10:25:1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秦相张仪以秦国归还楚国的商于之地为幌子,诱骗楚国与齐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后,秦国立即与齐国成了盟友。得知被骗的楚怀王愤恨不已,随之起兵攻打秦国,结果一败涂地,汉中地区又被秦国占领了。
一、虽危不惧,从容调和秦楚。
在战事失利的窘况下,楚怀王不得不求和于秦国。秦惠文王开出的条件是,以秦国早就占据楚国的商于之地,交换楚国的黔中之地。
对张仪恨之入骨的楚怀王则回复秦王说:“不原易地,原得张仪而献黔中地。”
这样一来,那些嫉妒张仪的秦国朝臣们,就极力主张把张仪交给楚国。张仪一看情势于己不利,立即主动向秦王申求前往楚国。

无奈之下又来到楚国的张仪,通过贿赂楚怀王的宠臣靳尚,进而利用楚王的爱姬郑袖,又成功地取得了楚王的信任。并承诺,尽力帮助楚国索要回被秦国夺占的领土。于是,侥幸脱逃劫难的张仪回到了秦国。张仪又见到秦王后,真诚地说:楚国确实畏惧秦国,但即使这样,也不能让臣下失信于楚国。
为此,请大王把汉中的一半土地还给楚国,并与楚国结盟修好。然后,我就以楚国为开端,去说服其他国家一起臣服秦国。
土地本来就是楚国的,归还部分不算什么。如果能让其他国家都听命于秦国,那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大事。
其中的利害,秦惠文王非常明了,自然就很痛快地答应了张仪的建议,把汉中的五个县还给了楚国,并与楚国建立了姻亲关系。

于是,因功被封赏了五座城邑,成为武信君的张仪就带着秦王给的黄金白壁,开始游说列国。二、实现连横,巧妙脱身险境。
就楚国当时的实力来讲,虽然难以与秦国抗衡,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还算是雄强的。
为此,张仪比照楚国,以“事秦者安,背秦者危”的中心观点,又临机结合各国的一些实际情况,成功地先后说服其他各国依从秦国。
大功告成的张仪在兴致勃勃地返回秦国的途中,得知宠信自己的秦惠文王薨逝了,太子荡继位,是为秦武王。张仪随即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因为,秦武王生性粗直,向来讨厌张仪的言语欺诈行为。虽然如此,但也得回去复命,否则更不会有他张仪的好果子吃。这时,齐湣王发现,张仪是在首先游说了自己之后,才又到了赵国等国家。他原以为,赵、燕等国接受了“连横”的主张后,张仪才来劝谏自己的。
于是,有了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觉得被张仪侮辱了的齐湣王命孟尝君联系韩、赵、魏、燕等国,恢复“合纵”,共同对付秦国。楚国已经与秦国建立了姻亲关系,自然不在“合纵”的范围。
同时,出于对张仪的痛恨,齐湣王郑重声明,“能得张仪者,赏以十城”。

这时,秦国的一些忌恨张仪的朝臣,也都在刚继位的秦武王面前诋毁张仪。这种种情况,对张仪是极为不利的。于是,感到大祸临头的张仪觐见秦武王,小心谨慎地上奏道:
“今闻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愿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齐必兴师而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毋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按图籍,此王业也。”
秦武王听后,思索片刻,照准了张仪的谏言。

三、返回魏国,泰然应对齐王。张仪到了自己的祖国魏国后,被魏哀王用为相国。齐湣王得知张仪做了魏国的相国后,勃然大怒,立即调派大军讨伐魏国。魏哀王得到齐军即将入侵的奏报后,立即与张仪谋划应对。
张仪了解了情况后,就安抚魏哀王说,大王不必惊慌,我们只要让人假扮楚国人,到齐国如此这般一说,齐湣王就会罢兵息战。
于是,张仪就安排自己的舍人冯喜去见齐湣王。冯喜以楚国人的身份见到齐湣王后,直言劝告齐湣王不要因张仪而讨伐魏国。齐湣王随即不高兴地反问,为什么?

随之,冯喜根据张仪的交代,款款而谈道:您如果仅仅因为怨恨张仪而讨伐魏国,那是不理智的行为。我在咸阳的时候,听闻张仪与秦武王相约说:“齐王恶仪,仪所在,必兴师伐之。”为此,秦王就把张仪送到了魏国。目的是引发齐国、魏国之间的战争。
只要齐、魏之间的战争一爆发,秦国就可以趁机图谋北方的国家。当北边的事情搞定之后,就要算计齐国了。
因此说,您现在如果兴师于魏国,就中了张仪的奸计。如果不征伐魏国,秦国的目的就实现不了,自然就不会再信任张仪。那时,张仪只好待在魏国,但也发挥不了什么大作用了。
齐湣王听了冯喜的一番说教后,仔细一想,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随即停止了兴兵伐魏的军事行动。
魏哀王见齐国果然没有前来攻打,就更加佩服张仪的聪明才智,就更加尊重、厚待张仪。到了第二年,张仪寿终正寝于魏国。
同样是舌辩之士,苏秦虽拥有了高官厚禄,但被刺身亡;而张仪却既能建功立业,又能很好地保护了自己,从而得以善终。这也算是彼此间智谋高低的一个比较吧。
主要参考文献:《史记秦本纪》、《史记张仪列传》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