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主帅无心作战,一心求和,导致全军覆没

[复制链接]
作者: 指上菁芜 | 时间: 2024-4-12 11:12:51 | 历史|
0 60

3041

主题

3041

帖子

9123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23
发表于 2024-4-12 11:12:5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小编和大家聊了秦晋崤之战,今天和大家聊聊楚晋邲之战。此战由于晋国主帅无心作战,只想着求和,导致惨败。下面我们先从楚国和晋国状况讲起:

楚国因城濮之战严重受挫,所以北进谋求称霸的计划被打乱,但是楚国毕竟是个大国,人多地广,慢慢便恢复了元气。面对日益强大的晋国,楚国在争霸上采取了守势,表面上与国和好,暗中却大力发展势力。公元前628年,晋、楚两国曾互通使节,有过一段极为短暂的友好时期。但两国都有争当中原霸主的野心,因此从长期来看,两国间的战争不可避免的。
楚穆王时,楚国趁秦,晋两国关系恶化,便采取联秦抗晋国的策略,为楚国的发展争取了不少空间,楚国势力得到发展。此后,楚穆王积极争取两国中间地带的郑、陈、蔡、宋等中小国家,让他们脱离晋国的控制,向楚国靠拢。楚庄王位后,楚国再次积极谋求称霸中原,并计划系统战略方针。楚庄王大力整顿内政,发展武备,平息国内叛乱,为正式进军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与秦、吴、越、鲁、曹等国结盟,这使得晋国在中原地区的控制力逐渐削弱,因此楚国在战略上开始占据优势地位。

在楚国的国势蒸蒸日上的时候,晋国的国时却日下。在外交上,晋国与秦国的关系恶化,这给楚国恢复实力有了可乘之机。加上北方狄族的不断侵扰,晋国实际上处于三面受敌的不利地位。更为严重的是,内部君权的削弱、异姓贵族的内讧、政治局面的混乱和腐败等,让晋国的实力都被内耗削弱了。因此,晋国没有了战略的优势。
楚国与晋国争夺中原霸权的过程中,地处中原要塞的郑国成为两国争夺的重点。公元前597年六月,楚庄王率军攻破郑国都城新郑,郑国降楚。正当楚国围困郑国时,晋景公派中军元帅荀林率军救郑。荀林本来就不想与楚军决战,再加上得知此时郑已经降楚,便决定回国,但中军副将先彀担心晋国就此失去霸业,反对避战回国,便亲自带领一部中军渡河。荀林怕承担“失属亡师”之罪,便命令全军尽渡黄河。

此时楚军得知晋军渡河来攻,想到灭郑的目的已经达到,便无意与晋决战,楚庄王他们便率军南撤,但大夫伍参又向楚庄王进言,说荀林父刚刚上任,在军中威望不够,加上将帅之间有矛盾,晋军必败,我们是大国之军,避战于晋臣,是楚国的耻辱。楚庄王听后,下令停止撤退,决心击败晋军,以坚定郑国附楚之心。

楚庄王叫郑国派人出使晋营劝战,从而加深晋军内部矛盾。果然,晋军战和两派意见尖锐对立,谁也不能说服谁,主帅荀林父也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楚庄王再次派人到晋营求和,使晋军放松戒备,荀林父本无心恋战,一心只想退兵,加上被楚国遣使求和的假象所迷惑,就未作任何战斗准备,便与楚使约定盟期,想尽快退兵回国。

楚庄王见时机成熟,为激怒晋军主战将领,故意派人冲击晋营。荀林父依然无动于衷,只想与楚赶快订盟,便接受了绮,赵二人要求赴楚营约盟的请求,但二人因私怨反而前去挑战。晋上军主将士会料定二人此行必激怒楚军,于是在放山下设伏,以防事变。魏绮前往楚营被逐,赵旃又率军冲入楚营,楚庄王立即率三十乘兵车追逐赵旃。

此时孙叔敖以为楚庄王陷入了晋军的包围,便率领三军发起攻击。而荀林父正在等待楚使前来订盟,当得知楚军迫近,顿时惊慌失措,急令全军撒。楚军发动全面进攻晋军,由于失去指挥,死伤惨重,只有晋上军得以保全,最后从容撤退。经过激烈战斗,楚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楚晋邲之战就此画上了句号。

正因为荀林父的犹豫不决与一心求和,导致了邲之战失败,晋国受重创,楚国凭此战威名、军力强大起来,最终挤进了我们所称的“春秋五霸”的行列。
好了,今天小编和大家就讲到这里,有什编说么小的,也可以在下方评论。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