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贪得无厌之极:勒索威逼他国君主,引发战争,导致国破家亡

[复制链接]
作者: 江山犹似昔人非 | 时间: 2024-4-10 02:05:29 | 历史|
0 52

3062

主题

3062

帖子

9186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86
发表于 2024-4-10 02:05:2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觊觎楚国的吴王阖闾,与仇视楚国的伍子胥一样,盼望着能早一天攻破楚国,进而拥有楚国。
虽然,一时间难以达到目的,但只要嚢瓦能长此以往的为所欲为,吴王阖闾的愿望就会一天近一天。
那么,嚢瓦是何许人?竟然有如此“魅力”?
一、出身王族,爱财无能。
囊瓦,芈姓,囊氏,名瓦,字子常;是楚庄王的玄孙,隶属楚国王族;楚灵王时曾任车右,楚平王、楚昭王时,位极人臣,职任令尹。其人才能有限,但对珍宝有着超乎寻常的喜爱。
成为令尹后的嚢瓦,不只在国内尽可能地搜刮财富,还不断到国际上去勒索别国的首脑,可谓“能力不凡”、欲得即得。嚢瓦,也因此“享誉”一时。

嚢瓦如此行为的后果,就如阖闾与伍子胥谈起进攻楚国的事情时,伍子胥对阖闾的客观分析:“顾楚国天下莫强,未可轻敌。……。闻其(嚢瓦)索贿无厌,不久诸侯有变,乃可乘矣。”
也就说,楚国的势力虽说还比较强大,难以攻取。但是,其令尹嚢瓦的贪腐行为,已经使得楚国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和谐,正在走向衰落。不久,吴国的机会就要来了。
楚国后来的局势发展,正如伍子胥所说,随着嚢瓦对财富的无休无止地贪求,及其无能乏效的执政,逐步走向了覆亡。
二、贪得无厌,激起众怒。
当楚国的属国唐、蔡两国的君主来到郢都,祝贺楚昭王得到“湛卢”宝剑时,嚢瓦相中了唐国君主的驾车宝马“骕骦”,看上了蔡国君主穿戴的貂裘玉佩。
但是,这些也都是两国君主的最爱。只因国际交流活动的需要,才舍得显摆显摆。为此,两国君主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宝物送人。
于是,因不能如愿而恼羞成怒的嚢瓦,就把唐、蔡两国的君主软禁在了公馆里,不允许他们回国。

嚢瓦提供给楚昭王的理由就是,他们阴谋导引吴国进攻楚国,因此,暂时不能放他们回国。当时的楚昭王年龄尚小,朝政大多由嚢瓦处置。于是,不辨清红皂白的楚昭王相信了嚢瓦的说法,同意了嚢瓦的做法。
两国君主在楚国一呆就是三年。唐国的世子一看父亲久不回国,甚是挂念,就派大夫公孙哲到楚国探视。
公孙哲到了楚国后,才知道国君被嚢瓦囚禁了,原因是国君不愿意把自己的宝马良驹送给嚢瓦。
于是,公孙哲就劝谏自己的国君答应嚢瓦的要求。可是,唐国国君就是不同意。为了大局,公孙哲只好自作主张,偷偷地把国君的宝马良驹送给了嚢瓦。随之,嚢瓦就开禁了唐国国君。
蔡国君主得知唐国国君的情况后,别无他策,只好忍痛割爱,把自己的貂裘玉佩送给了嚢瓦,从而换取了自由。

遭到嚢瓦羞辱,怒气难平的蔡国君主回国后,立即把自己的世子元送到晋国做人质,换取晋国出兵讨伐楚国。当晋定公把此事报告给了周王后,周王随即也派出王师配合行动。
于是,领有周王之命的晋国振臂一呼,宋、齐、鲁、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及蔡国等十七个国家,都因嚢瓦的敲诈勒索、贪得无厌而积极响应晋国的号召,参加了讨伐楚国的行动。

其中,陈、徐、顿、胡等国都是楚国的附属国。由此可见,嚢瓦之贪,激起了众怒。对此,孙武曾说,“人心怨楚,不独唐、蔡,此楚势孤之时矣”。
可是,由于率军出征的晋国将领也想得到蔡国的报酬,但是蔡国君主没能满足他们。于是,士鞅等晋国将领借口天气不好,难以进兵,班师回国了。随之,轰轰烈烈的十八国讨伐楚国的行动无果而终。
虽然,征伐楚国的行动胎死腹中,但是,楚国的被动局面已然形成,却是不争的事实。
三、国破家亡,惨死他乡。
十八国联合讨伐楚国的军事行动半途而废后,无奈之下,蔡国约会唐国,共同派使臣去结交吴国。
一直担心楚国的附属国太多,难以攻打的伍子胥,得知唐、蔡使臣即将来到吴国时,兴奋之极。他立即把这一情况赶紧汇报给了吴王阖闾,并强调:出兵攻打楚国的时刻到了。

随之,吴国联合唐、蔡两国,出兵攻打楚国。由于嚢瓦的无能,楚军接连败北。于是,囊瓦为躲避罪责逃到了郑国。后来,被逼自杀于郑国。
楚昭王得知前线的情况后,不由得龙颜大怒,失口大骂囊瓦道:“误国奸臣,偷生于世,犬豕不食其肉!”可是,一切都已于事无补了,什么都来不及了,楚昭王只好逃离了京城。
接着,吴王阖闾的愿望实现了,打跑了楚昭王,进入了楚国的王宫,坐在了楚国的王廷上,尽情地欢庆着伟大的胜利。
此时的伍子胥,也在尽力地报复着楚国。诱导吴国君臣“享受”了楚国君臣遗弃的家眷,鼓动吴王阖闾拆毁了楚国的宗庙。之后,伍子胥挖出了楚平王的尸体,将其鞭挞得骨肉横飞,从而痛快淋漓地报了父兄之仇。

唐、蔡两国的君主冲进了嚢瓦的府邸,找到了各自的宝物,转献给了吴王阖闾。充斥嚢瓦府邸的其它的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也随之或被吴国拥有,或被被吴、唐、蔡三国的将士们抢夺去了。
历史上的贪腐之臣可谓数不胜数,可导致如此结局的还真不算多——肆无忌惮地、尽可能地勒索他人的财宝,连附属国的国君都不放过。从而,激起众怒,引发战争。
国破家亡后,失去了一切的嚢瓦,被自己的君王责骂为“猪狗不食”之人!而且,惨死他乡!
主要参考文献:《汉书卷二十七》、《春秋左传正义》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