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降兵被坑杀,真的都是赵括“纸上谈兵”的错吗?

[复制链接]
作者: <逆流佳人身旁> | 时间: 2024-4-9 05:38:53 | 历史|
0 70

3038

主题

3038

帖子

9114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14
发表于 2024-4-9 05:38:5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到“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大家就自然而然想起了赵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长平之战时,赵军统帅由廉颇换为赵括。赵括上任后一改廉颇被动防守的战略,选择主动出击。最终被秦军诱敌深入,在长平大败”。因其在战前谈论兵法头头是道,而最终战败,被后人称为“纸上谈兵”。作为统帅赵括,战争失利有一定的责任,但真的全是赵括一人错吗?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他第一次在当时的战国军事圈露脸,是跟着他爹一起去打齐国时候的事。当时赵军攻打齐国麦丘城,久攻不下。见赵奢很苦闷,赵括就说,我们围困麦丘多时,城中缺粮,不如我们给麦丘城里扔粮食。赵奢采用赵括的方法,没过几日城内人民起义,麦丘不攻自破。自此之后,战国军事圈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从这件事明显可以看出,赵括并不是个鲁莽的人。他打仗是动脑子、玩谋略的。

长平之战开始之初,赵军秦军对峙长平。双方都很难受,谁也打不过谁。这个消耗战的制定者是赵国名将廉颇。廉颇起初指挥赵军正面对战秦军时,吃了几场败仗。发现自己指挥赵军在正面战场不是秦军的对手。但双方对峙的上党地区,离赵国本土近,离秦国远。所以采取了持久消耗战。结果是双方的后勤供给都难受,这样拖下去的结果,至少是秦国退兵。
秦国的间谍,在赵国境内到处散布谣言,终于使得赵王改变了想法,换下廉颇。年轻的赵括。赵括接任后,一改廉颇的战略部署,由被动防御,改为主动进攻。

起初秦军统帅王龁(he),被这个年轻赵括打得十分狼狈。损兵折将,一路后撤。当秦国知道赵国已经更换大将后,急忙派名将白起秘密接管秦国大军。两军对垒,白起是经验老道的高手。后来战事才发生逆转,虽然后来赵军被围,但若是决战,秦军胜算也不大。白起的策略和廉颇一样——拖。赵军因粮道被断,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这时赵括为挽回局势做了三件事:突围、刺杀、诈降。也许是天意,都没有成功。最终赵国几十万降兵被坑杀。
很多人把长平之战的失败归结为赵括的“纸上谈兵”。事实是赵括确实是个有真才实学,也有过实战经验的将领。而且最终是败在了百战名将白起手下,并不是败给了常败将军李景隆,所以不丢人,四十三万赵军被团团围住,围困时间长达四十六天,但是赵军主力仍然在发动突围作战,到了四十六天之后,赵军终于再也扛不住。四十六个日日夜夜,缺吃少喝,伤病得不到救治,兵器战甲得不到更换,每天都在死人,每天都在攻击无效,每天都要防备秦军进攻,赵军似乎已经绝望。不过赵括仍然在掌控着这支大军,这支已经饿了四十多天的大军仍然没有溃散,在最后关头,赵括决定以死相搏,赵括将全军分为四队,杀出一条血路。

长平之战后,白起拒绝担任随后的邯郸之战的指挥官。并指出:“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所谓“国内空”是廉颇的杰作,而“士卒损伤过半”则是赵括的战绩。
两国交战打的是国力,在战争初期,赵国供给无忧的情况下,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白起齐名,却输给了秦军统帅王龁(he);而赵括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统帅,却能打败王龁,夺回失去的防守要塞。面对白起,在被围四十六天内,支撑军队,指挥军队作战,所做的已经够好。如果换做战国“四大名将”任何一位被围、断粮四十六天的情况下,也不见得能扭转乾坤吧。实在不该再去挖苦和讽刺这样一位年轻的悲情将军了,应该给予公平的评价。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