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六国时,为什么六国不相互帮忙,而是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

[复制链接]
作者: TerryMef | 时间: 2024-4-9 00:15:34 | 历史|
0 90

3150

主题

3150

帖子

9458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458
发表于 2024-4-9 00:15:3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都知道秦国统一天下时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灭的,并不是同时灭的六国,那问题来了,为什么秦国灭六国时他们没有相互帮助?比如秦国第一个灭的是韩国,为什么其余五国不出兵帮助韩国,而是眼睁睁的看着?
难道他们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秦灭六国图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宋朝大文豪苏轼的弟弟苏洵,在他的《六国论》中就说得很清楚了。“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六国之所以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军事能力差,也不是六国的士兵在战场上不够给力,而是六国不断地向秦国贿赂的缘故。六国为什么要贿赂秦国呢?其实是六国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导致他们相互猜忌,总认为对方要进攻自己
而只要自己贿赂一下秦国,秦国就会出兵保护自己,于是六国争相贿赂秦国。注意苏洵在《过秦论》中用的是“赂”字,而不是“贿”字,而赂在古代指的都是土地,而不是金银


离间计
这也说明六国在争相割让自己的领土给秦国。要知道秦国自秦昭襄王开始就实行着一个土地策略,叫做“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意思只要是块土地秦国他都要,哪怕只有一寸一尺那也是得一块算一块
这个策略实行后,秦国的领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苏洵在《六国论》中还说到,“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意思是六国的领土就这么点,但秦国想要领土的欲望是无限的
六国贿赂给秦国的领土越多,秦国就越迫不及待的想要吞掉六国。秦国获得的领土越多就越强大,而六国送出的领土越多就越弱小;而且六国送领土的行为还助长了秦国的欲望,今天你送秦国五座城池,明天他就派兵管你再要十座

影视剧中的秦昭襄王

长平之战形势图
秦国就像贪吃蛇一样越来越大,不断挤压其他国家的生存空间。到秦始皇继位的时候,秦国在六国面前已经是巨无霸一样的存在了,即使六国联手也无力抵挡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还有一个原因使得秦国灭六国时六国没有互相帮助,那就是六国中计之后一直在相互猜忌,相互内耗。这里我举两个例子,公元前259年,经历长平之战后的赵国无力再与秦国抗争,准备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罢兵言和
这件事也取得了秦国的同意。可在土地即将割让的前夕,赵国君主赵孝成王反悔了;赵孝成王觉得,自己把六座城池割让给秦国只会让秦国更加的强盛,到时候秦国再来打赵国,自己就更打不赢了

嬴政登基时的秦国

影视剧中的赵孝成王
与其这样那还不如将这六座城池割给其余五国,然后联合他们一起抗秦。赵孝成王这个想法很好,但还没来得及实施,北方的燕国就打到了家门口,原来燕国知道长平之战后赵国实力大不如前
现在又听说赵国要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那这样一来赵国就更弱小了。燕国就想趁机吞一些赵国的领土,面对燕国的偷袭赵孝成王反应非常迅速,他派遣乐乘和廉颇迎战燕军,结果燕军偷袭不成,首都反被赵军围困
燕国无奈之下割让五座城池给赵国,双方罢兵。第二个例子就是秦国和韩魏二国爆发的伊阙之战,当年秦国之所以能打赢伊阙之战,就是因为韩国和魏国作为盟友却各怀鬼胎,都希望对方和秦国拼个你死我活,自己好捡便宜

廉颇

伊阙之战
结果就是秦军在白起的率领下将魏国和韩国的军队分而歼之,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六国被秦国消灭一点都不冤枉,眼看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唇亡齿寒之时,他们想的还都是自己保存实力让其他国家去和秦国战斗
等战斗结束后自己去捡便宜。而和秦国战斗的国家也没有使出全力,因为害怕其他国家偷袭,所以留了一定的战斗力。与之相反的是秦国灭六国时每次都是全力进攻,特别是灭楚国时出动了整整六十万大军
秦国之所以敢这样,正是因为秦国摸透了六国的这些小心思,加上离间计的作用,秦国知道六国不会相互帮助;另外秦国本身的实力也是一个原因,因为只有实力足够强,秦国才敢堂而皇之的将六国一一消灭

秦军
所以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彼此之间没有信任的六国没有相互帮助,而是一个接一个的因为秦军的进攻走向灭亡;毕竟六国的君主不是人人都有赵孝成王的见识,即使有,可是在秦国绝对的实力面前也难免灭国的悲剧
说到底只能怪六国最开始选择了割肉为敌,做出用自己的领土贿赂秦国的愚蠢决定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