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说心语(论语一百二十三:读《论语》之【雍也第六】)

[复制链接]
作者: Kanna Jeyaseela | 时间: 2024-4-7 22:24:39 | 历史|
0 104

3084

主题

3084

帖子

9252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52
发表于 2024-4-7 22:24:3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解释: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啊,是有资格担任一方主政官员的。”
感想:
1. 可使南面
雍,姓冉名雍,字仲弓。在“公冶长篇”中提到过。
冉雍是“德行科”四强之一。其余三人分别为:颜渊、闵子骞和冉伯牛。
孔子认为,冉雍有资格担任一方主政的官员。
古时候,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南面”?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天子”或者“诸侯”。后来,也算上了“卿大夫”。
孔子时期,已然礼崩乐坏,“天子”“诸侯”“卿大夫”基本上都是“世袭”了。就连孔子自己,在鲁国做官时,至多也只能是“摄行相事”,即做个“代理的丞相”,名义上还达不到“卿大夫”的位置。
可见,即便孔子认为“雍也可使南面”,冉雍也不可能做到“卿大夫”。所以,此处翻译为“有资格担任一方主政的官员”比较合适。
事实上,冉雍当时只是在鲁国季氏这里做个家臣。而且,三个月后就做不下去了。因为,季氏需要的是一个“有名气的装饰品”,并不希望冉雍认认真真地治理地方。
2. 理想现实
在儒家的理想当中,“南面”为政,是有极其严格要求的,在《大学》里明确了。
要求一,要具备“明明德”的修己工夫。“明德”是指与生俱来的“向善人性”,孟子说这是“善根”,王阳明说这是“良知”。“明明德”便是要修明这与生俱来的“善根”与“良知”。这就要求“南面者”好学而愿学,也唯有通过学习来修明、彰显“向善人性”。所以说,这是修己的工夫。
要求二,要具备“亲民”意识与行动的安人工夫。“南面”一方,就要懂得亲近百姓、体察百姓的生活。用当代语言表达,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南面者”要有“亲民”的意识与行动,才能照顾百姓,为百姓纾困解难,让百姓安居乐业。可见,“南面者”理当是以人为本的。所以说,这是安人的工夫。
要求三,要具备实现“止于至善”大同理想的决心与勇气。“南面者”无论是“修己”也好,还是“安人”也罢,要以大同理想作为考量的方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止于至善”最为鲜活形象的大同理想。而“善”是“一切合理而适切的关系反映”。之所以要有决心与勇气,正是儒家直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慈悲所在。
毫无疑问,都是理想化的要求。对“南面者”实在是“高标准、严要求”的。这也难怪季氏不敢用冉雍了,这不是明摆着要把季氏放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火炉上炙烤嘛!一心只顾维护自己权势,早已利欲熏心的季氏,怎么会有这“修己安人”的工夫!
现实是,孔子和冉雍,是很难得到“南面”机会的。
《孟子》说:“匹夫而有天下,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即便孔子有“舜禹”的德行,若没有“天子荐之”(舜,有尧所荐,而被禅让;禹,有舜所荐,而被禅让),孔子没有人“荐之”,依然没有机会“南面”。
《荀子》说:“圣人之得势者,舜禹是也。圣人之不得势者,仲尼、子弓是也。”所谓“势”,就是要将“明明德”的个人修养、“亲民”的安人情怀、“止于至善”的大同理想,这三者的包容统一,外加上“天子荐之”,否则,如孔子和冉雍,皆是“不得势者”。
儒家理想,是期盼“南面者”都有上述如此严格的自我要求和外部环境,这样才有可能让那些有资格“南面”的君子“得势”,进而为实现大同世界、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遗憾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3. 培育君子
不过,也千万不要误会,儒家弘扬“南面”理想,但并不等同于“理想主义”。
儒家的可爱与慈悲在于,始终基于天道的“向善人性”,探索实践在择善固执“仁之道”的过程性坚持,坚定于止于至善“仁之成”的大同理想。
正因为如此,证明了,儒家才是积极地、乐观的、真正的实干家!
新时代了,要继承儒家两千多年的“道统”,作为育人工作者,责无旁贷,尽己所能,去培育更多的具备“独立人格”的未来君子。
至少,“明明德”的修己工夫,在基础教育阶段,得让孩子接触与学习。基于天道的人性向善,说是“善根”也好,说是“良知”也好,都要透过学科教学,创造机会去鼓励与激发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真诚力量,引导孩子们自觉构筑、修明其与自己、与社会、与事物的光明而合理交互的“独立人格”。
培育了越来越多的具有“独立人格”的向往并愿意成为君子的未来接班人,就可让新时代实践大同理想的“大势”,越来越具备“向善”的前景!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