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战后,白起建议乘胜进攻邯郸,却被秦昭王拒绝,两人谁对谁错

[复制链接]
作者: ethan.wu | 时间: 2024-3-22 11:29:53 | 历史|
0 111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pioneer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9165
发表于 2024-3-22 11:29:5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小步。
【七雄归一系列24】呈上,欢迎关注我的系列合集
上一篇我们说到,白起展现真正的实力,一举赢下了长平之战。
但长平的故事却没有结束,本篇我们来聊一聊后续的剧情。
一、40万赵军的最终结局
1、白起面前的三个解决方案
赵括了无牵挂地走了,而他的对手白起却没有时间享受胜利的喜悦。
有一个必须要马上解决的问题,让面对千军万马都不改色的战国第一神将都难以抉择。
这四十万赵军俘虏该怎么整?

白起:老夫真是操碎了心
摆在白起面前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将四十万赵军收为己用。
这似乎是一个最优的选择,四十万的青壮精锐,无论是收编,还是让他们种田,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既能削弱赵国,又能增强秦国,何乐而不为?
很遗憾,这种情况在后来的汉、唐、宋、元、明、清都可能出现,偏偏在战国的时候不可能出现。
因为这个时候,“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还没有成为天下人的共识。几百年来,大家早已经习惯了群雄并立,根本没有统一天下的概念。
在赵军士卒看来,秦军就是进犯自己国家的侵略者。
你让四十万刚刚经历过长平之战,恨正浓、血正热的赵军转眼就投入秦国的怀抱,这可能吗?
你见过复仇者联盟认灭霸当老板的吗?

灭霸:我给你比个心
有朋友会说,可以将这四十万人打散安置,然后慢慢消化。
这个办法可不可行呢?
先不说四十万赵军的妻儿老小都在赵国,他们会不会心平气和地到一个新的地方居住;
也不说秦国为了消化这些赵军需要准备多少土地、多少房屋,;
单单就考虑从长平分散到各地安置这个过程,要有几个月吧?
这期间几十万人吃什么?
赵国就是因为粮食不够,才半路改弦更张,冒险与秦军决战。而秦国呢?虽然是胜了,可也是惨胜。
表面上看,秦军是六十万人,可背后有多少人在为这六十万人提供后勤保障呢?
史书上没有记载。
不过我们可以做一个不太精确的横向对比:
两千多年后的淮海战役,我军同样是六十万人,为了支援前线,当时动员了大约550万老百姓,挑着扁担,推着独轮小车往前线送粮食。
如果按这个来推算,秦国动员的后勤人数也应该在这个数量级,而秦国当时的总人口根据估算,最多也就800万左右。
这么一算,除了巴蜀地区实在太远,其他包括关中、河东、河内,甚至江汉平原的人口基本上全都投入到长平之战上面了。
而几百万后勤人员消耗的粮食,又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以长平之战秦国是咬着后槽牙赢下来的,最后也只比赵国多一口气而已。
《史记》中的三个字明明白白地写出了秦国获胜之后的情形,“国内空”!
人空了,粮食也空了。
这个时候突然多出来四十万张嘴要吃饭,你还不如让白起去电子厂上班。

分散安置这条路行不通
第二条路:把四十万赵军放回去
这个方案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可以彰显秦国的宽容和大度,获得别人的点赞和关注。
唯一的缺点就是----秦国的长平之战白打了~
这四十万人放回去,指不定哪一天就会卷土重来,这可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
下一次再战,秦国有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可还两说呢!
有朋友会问,不对啊!赵国不是缺粮食吗?秦国这边养不起,赵国同样也养不起啊?
话是不错,
但还有句话叫“穷家富路”。
就好比你一个人宅在家,几桶泡面说不定能对付一个星期。
可你要出门在外,哪怕顿顿馒头+矿泉水,吃饭的花销也要比在家里高。
同样的道理,四十万赵军在长平鏖战,一车一车往前线送粮食,赵王确实养不起。
可要是这四十万人能回到邯郸,哪怕吃草根、啃树皮,赵王也会想尽办法让这些人活下去的。
只要赵国能挺过这口气,这四十万人就能迅速恢复战斗力。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白起这小半年忙活了个啥?
费这么大代价赢下长平之战,就是为了把人放回去,欢迎下次再来?
那白起也别当将军了,不如去找个电子厂上班!
显然,这条路也不现实。
第三条路:万般无奈
分析到这里,如果你是白起,你会怎么做?
看似是三选一,其实这道题从一开始就没有其他的选项。
白起的最终选择,相信不用再多说了。
(白起:啥都不说了,我去电子厂上班!)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史记·秦本纪》: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史记·赵世家》: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馀万皆阬之。
太史公明明白白地写清楚了,四十万赵军被白起一笔勾销!
白起的这个做法,让他在之后的两千多年中遭到无数的口诛笔伐。
大家最重要的一个看法,就是白起坑的是降卒。
如果这四十万人是战场上伤亡的,那没什么好说的,两军交战,各为其主。
可是现在赵军四十万人已经放下武器了,这个时候你白起再去坑他们,性质就不一样了。

“人屠”白起
我们无法想象那一天的惨烈,不管有多少的无奈,也无论是不是替秦昭王背了锅,都无法改变白起是第一责任人的事实。
正是由于白起的杀伐过重,让他遭受了两千多年的争议,甚至影响到他在历史武将排行榜上的排名。
我们在这里不去过多讨论白起的罪与罚,只是来看看损失了四十万人之后,对赵国有什么影响。
2、赵国伤筋动骨
在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的人口按照估算是在200万人上下,那么损失在长平的青壮人口就超过了赵国总人口的20%。
这是个什么概念?
横向参考一下,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人口占比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
考虑到古人的平均寿命远远不如现在,再加上战国“全民皆兵”的情况,我们把比例再放宽一些。
粗略假设男女各半,那赵国男丁数量在100万左右,再去掉15%左右的幼年人口,剩下的都算成壮劳力,那满打满算赵国的青壮人口也就80-90万的样子。
结果在长平丢掉45万。
在古代农业社会,将超过一半的青壮男子都送上前线战场,这就意味着几乎放弃了全部的经济生产活动。
用现代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赵国拿出了全部的战争潜力。
这种孤注一掷的仗,哪怕是打赢了,赵国也会遭受很长时间的经济低迷。
可偏偏赵国输了,雪上加霜的是,不仅输了,而且人还没回来。
这下子就不仅是经济遭重创了,而是赵国的人口出现了断层!
这可如何补充?

赵国人口结构出现断层
面对如此局面,赵国还能怎么办?赶紧生呗~
可人口年龄结构这种事,是想调整就能马上调整的吗?
我们先不考虑赵国在“家家戴孝,户户治丧”的局面下如何生娃,
就算赵孝成王爆发洪荒之力,变出来几十万新生儿。那等他们长大成人,至少也要十几、二十年吧?
秦国会给赵国这个时间恢复元气吗?
所以现在可以理解赵括的战败让赵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窘境了吧?
这几乎就是无解的死局。
你赵括在长平死得其所了,却把赵国置于巨大的悲痛和恐慌之中。
更绝望的是,赵国连报仇雪恨的能力都没有啊~
你老爹赵奢咽气之前,心心念念就是担心你小子为人太浪,将来迟早要闯祸。
结果你在长平乘风破浪,把赵国的船弄沉了啊!
到了下面,见了你爹赵奢,说啥呢?说你没给老赵家丢人?
所以别怪后人把你贬得一文不值,
不怪你
怪谁啊?
二、白起和秦昭王的战略之争
1、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思维
故事讲到这里,长平之战按理说该结束了,但这后传不得不提一嘴。
长平之战后,对于下一步行动,白起和秦昭王的意见发生了分歧。
白起建议应该一鼓作气拿下邯郸,这样赵国就彻底凉凉。而秦昭王那边,由于范雎担心白起功劳太高压自己一头,就向秦昭王建议先收兵休整。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应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表面上看,是范雎在挑拨离间。然而事实上我们说过,秦昭王这等人物又怎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
他和白起的分歧,其实是两种思维风格的冲突。
白起的建议是纯军事观点:虽然长平之战秦国也是惨胜,但这个时候杀气正浓血正热,依然具备一战之力。
而且由于赵国的外交失误,导致赵军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援,基本上都是和秦军在一对一单挑。
谁也没想到,原来僵持了小半年的秦、赵双方,居然在46天就分出了胜负。
以古代的通讯条件,这点时间根本不够齐、楚等国组织援军,所以此时要拿下邯郸是十拿九稳。

白起主张一鼓作气
而秦昭王的考虑则高度更高,不仅仅从军事层面考虑,而是从秦国的全盘来着眼。
因为经历了长平鏖战,秦国几乎动用了所有的战争潜力,这是以牺牲经济为代价的。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让数百万的后勤保障人员各自归位,迅速恢复正常的经济和生产,避免对秦国的经济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只要秦国的实力能迅速恢复,将来再打邯郸也不是难事。
白起和秦昭王的考虑都有各自的角度,但小步认为,秦昭王的方案更加全面和稳妥。
因为长平之战后,秦国的所有战略目标都已经达成。
不仅拿下了上党高地,兵临太行山,对赵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而且消灭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从根本上削弱了赵国,使其再也算不上一流强国。
所以这个时候攻占邯郸、消灭赵国并不是必须的。
而且赵国特有的南北文化差异,使得就算都城邯郸被攻陷,赵国也可以在北边的代郡坚持很久。这一点从后来秦始皇扫平六国的时候就能够看出来。
再退一步说,白起成功灭了赵国,那要派兵驻守吧?
这个时候邯郸反而会成为一个战略突出部,被齐、燕、楚、魏等国包围,地处平原,无险可守。
短时间内,各国会因为长平之余威不敢轻举妄动,那时间长了呢?
最终,秦昭王没有采纳白起的方案,而是接受了赵、韩的割地赔款,罢兵休战。
白起气鼓鼓地回到秦国。

秦昭王:姜还是老的辣
2、秦昭王的战略失误
但是接下来秦昭王犯了一个大错,他的错并不是拒绝了白起的建议,而是突然之间仓促改变了方案。
长平之战结束几个月之后,秦国再次集结大军,将邯郸团团围住。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
至于秦昭王突然改变心意,有种说法是赵国反悔,不肯将城池割让给秦国,这才让秦昭王发飙。
不管是什么原因,秦昭王的这个决定都太草率了。
几十万大军的调动岂是儿戏?
这一次的进攻,明显和几个月之前的情况不一样了。如此短的时间,秦军的战斗力根本来不及恢复。
而赵国那边,虽然依然是残血状态,但是却度过了最恐慌的那段时间,赵国百姓同仇敌忾,上下一心。让秦军主将王陵无计可施,打了一年也打不下来。
看到战局不利,秦昭王不得不厚着脸皮请白起出山。
可白起这次来了脾气,不管是范雎来请,还是秦昭王来请,就是称病不去。
言下之意很明白:当初邯郸好打,我说要打你不让;现在邯郸不好打,你还偏偏让我去打。我白起被你呼来喝去,不要面子的吗?

我白起也是要面子的人
结果白起这一讲究面子,自己的命就保不住了。
本来他就是穰候魏冉提拔的人,不能算是秦昭王的心腹。后来获封【武安君】,长平之战又立下不世之功,“功高震主”的风险早已到了临界点。
这个时候再去和秦昭王怄气,那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嘛?
人家能派人来请你出山,不就已经是服软了吗,难道还要秦昭王亲口向你白起道歉不成?
结果……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破军星】,归位了!
没了白起,日子还要继续。秦昭王派王龁代替王陵,继续围攻邯郸,可依旧不好使。
另一边,其他国家也反应过来了,赵国不能灭!要不然秦国就打到家门口了!
于是平原君门客的“毛遂自荐”,搬来了楚国的救兵;而信陵君的“窃符救赵”,让魏国的援军也投入了战斗。
这一次,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中的三位联手,将不可一世的秦军击退。秦军的损失保守估计在10万以上,乃是战国后期少有的大败。
从这时候开始,到秦始皇开始扫灭六国,中间二、三十年的时间,秦国虽然攻势不断,但再也没出现几十万人级别的大决战。
可以看出,长平、邯郸两场大战,真的让秦国元气大伤。

没有白起,秦军打不出暴击伤害
结语
我们之前说过,“奋六世之余烈”的宏大进程中,秦昭王的历史任务就是用秦国的硬实力,将对手一个一个打趴下,俗称“压血线”。
从最终效果来看,秦昭王当得起“完美”两个字的评价。
魏、楚、齐、赵,这一个个纵横一方的豪强,都在秦昭王时期被打得奄奄一息,再也不能和秦国争锋。
这时候,我们把镜头拉回到邯郸之战的九个月之前,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在邯郸出生了。
在经历并不愉快的童年之后,这个年轻人回到咸阳,接过了爷爷打拼下来的大好局面。并且用自己的双手,为持续了六百年的春秋战国画上了句号。
这个年轻人,
名叫嬴政!
请看下集
我是小步,大名“历史步行街”。
【七雄归一】系列24,同名视频系列也在更新。
如果觉得不错,记得转发、分享、点赞哦~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