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鲁国内乱,鲁昭公外逃客死异乡,原因竟然是一场斗鸡

[复制链接]
作者: 叶落之森 | 时间: 2024-3-22 02:04:00 | 历史|
0 16

3983

主题

3983

帖子

1万

积分

博士后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1949
发表于 2024-3-22 02:04: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斗鸡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列子》中记载,纪渻子给周宣王驯养斗鸡。这是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斗鸡。春秋时期,斗鸡之风已经非常流行,鲁国甚至因为一场斗鸡的输赢而引发政变,导致鲁昭公逃到晋国,最终客死异乡。

斗鸡算是赌博的一种,通常都会有赌注。既然带有赌博的性质,就无法避免一些作弊的手段。当时的作弊手段五花八门。比如将黑油漆涂在鸡翅膀的羽毛上,油漆干了以后就变得坚硬;在鸡翅膀下面抹上芥末,斗鸡就会被刺激得极其暴躁;在鸡爪子上面安上锋锐的小铜片,可以轻易割伤对手;在鸡冠上抹上狐狸的油脂,对方的鸡啄到自己的鸡时,会误认为是天敌狐狸,于是变得懦弱怯战。这些下三滥的手段并不只是民间盛行,王公贵族也在斗鸡中作弊。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整个周朝被强大的诸侯国架空。而诸侯国也出现这样的问题。国君的权力被卿大夫分化。鲁国就是其中一个。鲁国有三个大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这三个大家族的祖先都是鲁桓公的儿子,因此被称为“三桓”。“三桓”在鲁国手握大权,把持朝政,鲁国国君都要看“三桓”的脸色。孔子在鲁国为官时,就曾经试图削弱“三桓”的影响力。在“三桓”之中,季孙氏的实力最强。

鲁昭公时期,季平子成为季孙氏的族长,担任鲁国正卿。季平子喜欢斗鸡,经常与另一个鲁国贵族郈昭伯斗鸡。但是两个人都各自使用作弊的手段。季平子在鸡翅膀上撒芥末,郈昭伯更加过分,在鸡爪子上安刀片。结果显而易见,季平子肯定斗不过郈昭伯。他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就举兵攻打郈昭伯。郈昭伯因此劝说鲁昭公攻打季平子。鲁昭公本来就想铲除“三桓”这股根深蒂固的势力,认为此事是一个有利时机,于是出兵包围季平子。

季平子处于劣势,向鲁昭公求和。季平子提出割让封地,鲁昭公不答应;季平子又提出把自己囚禁起来,鲁昭公不答应;最后季平子无奈之下,请求鲁昭公给自己五辆车,从此流亡列国,不再回鲁国,鲁昭公还是不答应,就是要置季平子于死地。

因为鲁昭公对季孙氏斩草除根的态度让孟孙氏、叔孙氏感受到危机,于是这两家联合季平子一起攻打鲁昭公。鲁昭公不是对手,被赶出鲁国,辗转齐国、晋国,最后在晋国病逝。
参考文献:《左传》、《庄子》、《史记》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